X

新加坡如何在「中美」间左右逢源?李显龙有绝招,对中国何影响?

大家好,欢迎关注认知金字塔。

提到新加坡,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他和美国的关系很好,而和中国的关系也不差。能同时和对立的双方做朋友,这样的人不简单。

对于一个小国来说,能否用好平衡战略,确实决定了兴衰甚至生死,而纵观全球,对比那些欧洲小刺儿头,新加坡的平衡术绝对是大师级别的存在。

冷战结束后,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在寻求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优势。美国看中的是安全,认为新加坡是美国推动亚太联盟的一个关键节点;而中国看中的是经济,因为它处在“一带一路”的关键位置上,是协调和东盟国家关系的“谈判桌”。

而新加坡自从独立以来,也一直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将平衡战略作为外交的核心思想,以一个动态的模式,来维护国家利益。

所以,新加坡同时与中美深度合作,又利用自己的优势,让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相互制衡,从而构建起了一张以自己中心,辐射东盟和亚太地区的关系网。

那么,新加坡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尤其是现在的李显龙政府,他是如何推动自己的平衡思想,以及对中美的认知与立场是什么。视频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新加坡这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干货内容创作实属不易,拜托朋友们先给视频点个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认为,必须在美国、日本、中国和苏联之间构建一种均势、均衡,才能实现东南亚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发展。所以在冷战期间,李光耀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来填补英国跑路之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同时借苏联之手不让美国和日本在东南亚用力过猛,然后再不断接触中国,抵制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所以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基本就形成了中美日三足鼎立的局势。

李光耀

到了新加坡第二代领导吴作栋时,有了前辈的经验,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更加得心应手。吴作栋强调:如果在中国崛起的同时,东亚可以维持一种均势,那将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所以吴作栋继续游走在中美日三国之间,用美日稀释中国的影响力,再借中国的影响力,控制美日的势力膨胀。

最后到了现在的李显龙政府,如果再不升级一下,就感觉好像在啃老,所以李显龙在继续推动大国平衡战略的同时,也提出了小国家不可能操纵或者利用大国,否则必定会遭到反噬,小国的求生之道应该是影响大国制定对于自己有利的政策。所以,根据地区形势的变化,李显龙从国家、双边、地区和全球这四个层面构建平衡,来弥补平衡战略原本的缺陷。

李显龙上天后,在中美之间的平衡,分成三个明显的阶段。

在2004年上台之后,他就根据中美竞争关系的变化,以及新加坡与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变化,对大国平衡战略做了战术上的调整。

2004年,中美之间虽然有竞争,但主要是战略合作为主,尤其是中国刚加入世贸,中美之间属于“利益攸关方”,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不过,2000年之后,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引起了美国的担心,并提出,在新兴大国当中,中国最有同美国展开军事竞争的潜力。

好在,此时只是星星之火,所以对新加坡来说,自己不必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跟着大国合作谋求自己的利益就好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新加坡的战略价值很难被重视,搞平衡战略的空间很小。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单纯为了刷存在感,2004 年 7 月,李显龙对中国台湾进行“非正式 访问”,严重违背了新加坡一直奉行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要求李显龙别找事儿,但李显龙表示,如果我按照你们的要求不去了,就会损害新加坡独立自主的权利与国际地位。然后,中国就启动了反制措施,终止了中新之间很多方面的交流,包括贸易、军事等等。

这段期间,李显龙的双边政策很有意思。新加坡与美国在各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比如,在军事领域,新加坡通过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反恐合作、军事演习、军售等,将国家安全与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捆绑在一起。在经济领域,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个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李显龙上台的第二年,美国就成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外来投资国和最大的制造业投资者。

至于对华双边,更有意思。04年,他不顾我们的反对,李显龙执意访问中国台湾,结果2005年,就首次访华。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访台”是不是就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总之,李显龙为了修复与中国关系,从2005年到2009年,一共来了中国三次,他肯定了中国的崛起,也表示愿意继续深化合作交流,算是确定了中新关系的一个基调。2008年,新加坡和中国签订了全面自由贸易协定,又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全面自由贸易协定的亚洲国家。随后在2009年,中国成为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

在地区层面,美国当时已经开始逐渐收缩在东南亚的触角,然而新加坡却不断鼓动,游说奥巴马“重返亚太”,明确表示希望美国充当亚太地区的平衡者和稳定器,所以在战术层面,是新加坡推动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因为美国有了新加坡这个支点。09年,老总理李光耀出访美国,批评美国说,你们曾经说过要重返东南亚,但现在明显做的不够,和东盟国家的期待是有差距的。

而在全球层面,新加坡初步构建了一张贸易合作网,从2004—2009 年,新加坡与美国、印度、韩国、中国等七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区等四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初步形成了以新加坡和东盟为中心的贸易关系网络。李显龙就是要借助这种双边和多边机制,将域外大国嵌入到一个以东盟为核心的地区制度网络中,比如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都相继签署合作条约,承诺尊重东盟规范。

所以,从2004年到2009年这段时间,因为中美是以合作为主,李显龙的核心就是推动双边、区域与全球层面的深度合作,扩大中美新三国的共同利益空间。

然而从2010年开始,随着中美竞争不断深入,2011年奥巴马又带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直指东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强化军事联盟和区域霸权。虽然,此时还称不上是围堵中国,但目标就是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新加坡也不确定,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地区秩序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就让他有了一个可操作的空间。只不过,这一次新加坡有了明确的倾向,更倾向于美国。这在国家、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都有新的体现。

在国家层面,李显龙在南海问题上和我们有明显的利益和立场分歧。李显龙的想法是,我不管你中国的立场,我也不在乎菲律宾或者美国的利益,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我的立场,坚持所谓的“航行自由”,希望利用国际法,约束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以免对既有的国际规则和地区秩序造成冲击,否则的话他就要再一次重新布局。

在双边层面,李显龙也向美国倾斜。2015 年,新加坡与美国签署了《加强国防合作协议》,拓宽了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之后又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并声称,东盟国家非常欢迎美国的“再平衡”政策,新加坡是美国再平衡政策最坚实的伙伴。

而对华政策,李显龙政府的做法就不地道了,属于明显的两面三刀。在经济上,他继续加大与中国的合作,甚至在2015年,中新还结成“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但对应的,在政治上,美国炮制的所谓南海仲裁案,新加坡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仲裁结果的非主权声索国,并公开声明需要尊重结果。在中国台湾问题上,2016年新加坡派出9辆装甲车,在中国台湾参加“星光计划”联合演习,后来在途径中国香港时,因为卸错了码头而被扣押调查。

在地区层面,新加坡一直在努力平衡,充当中美合作交流的中间使者。他虽然向美国倾斜,但又不希望中美双方彻底反目。所以新加坡曾经明确指出,如果美国试图羞辱中国、遏制中国,那美国肯定会给自己招来一个敌人。中国崛起并不代表着美国的衰弱,所以在亚太地区,两国应该携手合作,这样才能维护地区的繁荣稳定。为此,新加坡主动的搭建交流平台,利用香格里拉对话、东亚峰会等契机,从中协调中美关系。

而在全球层面,李显龙政府还是一样,继续发展与深化关系网络。

所以这段期间,李显龙的平衡战略是失衡的,更加更倾向于美国,而这种失衡也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和中新关系。但问题是,它又没有完全失衡,失衡当中夹杂着平衡,主动搭建中美对话平台,甚至开始关注印度的平衡作用。

不过这一切,在2017 年李显龙访华后出现了转折。 2018年特朗普上台,血口喷人,将中国和俄罗斯污蔑为修正主义国家,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而拜登上台后,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断通过“修小院、筑高墙”的方式,在亚太地区拉山头,与中国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

这就导致,新加坡在中美之间的回旋余地缩小了,而中美双方又都在争取新加坡的战略支持,并盯着它看它怎么办。所以新加坡的压力很大,任何一种有倾向性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中一方的战略判断,导致地区紧张局势。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李显龙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国家层面,李显龙政府是明确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原因很简单,新加坡是高度开放的国家,且不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单从新加坡来看,就会直接影响到新加坡的关税和供应链。所以对于中美贸易战,新加坡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在双边层面,李显龙尽力保持美新关系的稳定性,明确表示会持续加深与美国在经济、贸易、投资和安全方面的合作,比如新加坡国防部长就对美国国防部长保证过,美新之间,肯定是“极佳的永久的双边防务关系”,并且在2019年甚至延长了美国对新加坡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延长了15年。而且,拜登在2022年宣布印太经济框架时,新加坡也是其中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而在对华方面,李显龙也一直在努力调整上个阶段留下的失衡问题,想办法改善中新关系,为此,2017年,李显龙时隔四年之后再一次访问中国。之后协助中国组织了“中国-东盟海上演习,以及中新之间的代号为“合作-2019”联合演习。在经贸领域,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今年更是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战略对接。

在地区层面,李显龙政府明确拒绝选边站,他表示“我不可能选择任何一方,因为我们与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与其他领域都有非常紧密和广泛的合作”。他呼吁中美之间,打造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相互了解,找到一个能够携手合作的抓手,避免双方长时间的消耗。

在全球层面,不断加强和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始终是新加坡一直保持的论调,除了与西方合作之外,新加坡现在越来越强化东盟的作用,积极推动甚至领导东盟内部的事务,坚定不移的推动区域平台的开放和包容。

所以这一阶段,中美之间的竞争烈度,确实对李显龙曾经得心应手的平衡战略构成了挑战,但新加坡还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导向,从失衡逐步转回到以合作为基础的平衡。

但是,我们综合这个三个阶段会发现,李显龙在中美之间搞平衡,有得也有失。

首先,李显龙通过引入美国驻军,引入大量美国的先进的武器装配,确实建立了一套防御体系,保护了自己的国家安全。

其次,李显龙政府的中美之间的平衡外交,直接促进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搭上了大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并利用和各大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

最后,新加坡左右逢源中美关系,时间一长就具备了主动性,也就是让大国意识到它的影响力。如此,就可以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核心,巧妙的推动大国做出对自己有力的政策措施,这就是典型的“小国大外交”。

然而,既然是小国,就难免综合实力有限,所以平衡外交也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新加坡是一个极度关注国家利益的国家,但是因为综合国力有限,国家利益和国家自主性之间,就难免会有冲突。你想要钱,就难免在某些地方受制于人,你想要名,赚钱就要暂时放一放。尤其是在大国竞争之间,维护利益和自主性更加困难,比如所谓的“南海冲裁案”,在国际法上明显存在缺陷,但新加坡为了国家利益,只能违背公平、正义,为了国家利益放弃自主性,跟着美国走。

再者,李显龙政府同时与中美两国合作的领域越来越窄。以前新加坡拒绝选边站,是因为三国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但现在这种共同的利益正在消失。美国现在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带有遏制中国的意图,所以新加坡现在就面临着,要么拒绝美国,要么遏制中国的两难选择,回避这个问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最后,目前中美之间的竞争强度,已经超过了一个小国可以斡旋的程度。以前新加坡主要是依托东盟,但东盟各国和东盟的机制作用正在下降。原本新加坡是想利用东盟这个统一的大平台来抵制大国的支配,但问题是东盟内部根本没有凝聚力,各国对于中美的认知也都不同,有的人喜欢这个,有的人倾向于那个。所以最终李显龙也是无奈的说:“能做的只是提出我们的看法。”

在经济上也是一样,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增长放缓,供应链断裂等等,都在终结东盟的中心地位。最关键的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小多边主义,比如美、日、澳、印,正在把原有的“亚太”打散,没有办法继续形成合力,去影响域外大国。所以缺了这样一个大平台,新加坡不太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再继续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自主性。

那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需要怎么调整呢?

新加坡是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实事求是的讲,还是有点作用的。比如推动一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处理一下局部的纷争,带头推进一些新领域的合作等等。最关键的是,不能让其彻底倒向美国,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直达南海连个弯都不用拐。

所以,维系住关系,根据新加坡的战略特色,扩大两国之间的利益共同点,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继续助力东盟的发展,不断加深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力提升综合国力才是一切战略谋划的底气所在,无论是在科技还是经济层面,都要不断扩大影响力和新引力,夯实基础。

另外,中美之间的竞争几乎不可能停止,但是和斗相兼、斗而不破是关键。既然新加坡喜欢平衡,那就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更好的去发挥平衡作用、左右斡旋,确保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不失控、不脱轨、不碰触到军事冲突的红线。只要让其有事可做,有利可得,就不担心他会彻底倒向谁。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还辛苦大家给视频点个赞支持一下,我们下期内容不见不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