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7月2日上午,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在北京出席一场活动时,就中美关系、新加坡的外交政策等话题谈及了个人的看法与观点。
在谈及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时,陈海泉表示新加坡致力于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发展与中美双边关系的是基于国家利益和主要原则的。他认为,地区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两国存在的分歧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得到解决。
他表示,对中美来说,定期的、和平的、建设性的互动,能够帮助两国稳定关系。胡海泉同时提出了缓和中美关系需要满足的三大条件:首先,两国需要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通过对话管控分歧。对话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也是克服分歧的基础。
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
对于陈海泉提到的第一个条件,其实中美两国都有意向达成一致。从近期美国官员对中国展开密切接触,中国外交人员接待来访的美国宾客都可以体现出中国有意愿恢复对话,与美方重启在各个领域的沟通。
比如布林肯来中国期间,中方就与布林肯达成5项共识,其中的部分内容就包括,双方同意保持对话接触,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对中国而言,中国希望维持与美国稳定的关系,推动两国关系回暖。对美国而言,美国也希望保持军事对话,管控冲突、避免升级。整体而言,这次对话的氛围是积极向好的,至少在会面时,双方都有恢复沟通的愿景。
中美博弈
其次,中美要在基本面上达成一致,这包括两点:一是遵从国际法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二是要一起解决全球和共同的挑战。实际上,对于遵守国际法和宪章的原则,中国长期以来都是积极践行的,但美国却与之背道而驰。
美国长期无视联合国宪章的条款约束,希望用自己制定的一套“规则秩序”来主导世界局势,在不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肆意干预他国内政,扰乱全球局势的稳定,而这也具体反映在对华政策上。
对于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美国也是选择性的接纳,只会在有利于自身利益发展的领域与中国合作,与中国主张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观点完全不符。
最后,在某些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中美双方应该更好地建立信任。实际上,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存在分歧是必然。但如何通过外交方式解决分歧就考验着中美的外交智慧。面对分歧与各自的利益,美国优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全面的围堵中国,以及如何对中国展开技术封锁。由此可见,美国将中国定义为“对手和挑战”,缺乏基本的互相信任和尊重。
陈海泉提出的中美关系缓和的三个条件,中国都有意愿落实,目前问题主要出在美国。美国一贯奉行大国对抗思维和零和博弈观点,对中美而言,这是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恶性的竞争只会增加两国军事冲突的风险,激化两国原本就存在的矛盾与分歧,导致中美关系陷入不可控的局面。
因此,美国应该端正对华认知,尊重中国选择的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的采取打压遏制,践踏中方的核心利益,美方应该充分回应中方提出的各种合理关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而不是不断的打压制裁,限制约束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