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研成果亮相广州开发区!

↑ 点击上方“软件转移卓越中心”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6日下午,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广州开发区科学技术局、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指导下,由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主办,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协会承办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项目路演活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专场)在科学城举行。来自投资机构、融资企业的近80名嘉宾参与了会议。

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科技和知识产权处处长徐博出席对接会并致辞表示,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新深化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体现,建设办作为研究院的发起方,非常重视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成果落地广州,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希望研究院定期开展项目路演活动,为新加坡高端科研成果链接当地企业、投融资机构,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在广州的转移转化。

   徐博处长致辞(左)余龙院长致辞(右)

路演活动上,项目团队分别就本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优势、商业模式、融资需求等作了详细介绍和演示。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广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企业家、投资机构和基金投资人、创新园区相关负责人员前来对接和洽谈。

9个NTU入驻项目团队发表精彩演讲~项目技术专题推介

现场嘉宾与演讲者频频互动,气氛热烈

快来一睹这些项目的钱前景吧!

陈土培教授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陈土培教授目前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陈教授拥有超过三十年的研究与开发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米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 件及工艺,专注新型半导体存储器件包括基于纳米晶体 NAND Flash 及 ReRAM)、先进纳米材料及器件、纳米薄膜技术、光电子及纳米光子学、节能科技等。已发表 超过 290篇 SCI 国际学术期刊研究论文、超过 130 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一部专 著,以及 4 部专著中的 6 个篇章。申报了10项美国专利以及12项技术发明(Technology Disclosures)。先后指导1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及26名博士生。

他带来的项目:

节能智能光热自适应调光膜 / 玻璃

本项目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结合透明有机载体,制备膜结构。一方面利用成熟夹层玻璃技术,形成夹层玻璃结构;另一方面也开发薄膜结构,方便现有玻璃安装使用。具有低成本;智能自主调控透光;无需额外能源控制;安装维护简单等优势。

该项目的产业化主要以技术入股,与投资方(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为主。

龙祎博士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龙博士于2005年获得剑桥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2005-2011年主要从事教学以及工业界技术转化。2011-现在发表了70多篇文章,包括焦耳、先进功能材料,ACS Nano多篇著名期刊的文章以及应邀综述。她的工作被诸多微信平台广泛报道,包括纳米人、中国Wiley、Materialsviews、高分子科学前沿,知社学术圈及被广泛转载。主要研究兴趣:功能薄膜、智能材料、节能材料,柔性器件。她早期职业生涯成功实现两项从实验室到工业界转换,包括全球第一大的硬盘公司SEAGATE TECHNOLOGY。过去几年,她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智能玻璃,作为principal investigator负责的项目获得全球华盛顿2015年度科技连接创新大奖TechConnect Innovation Award。她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节能涂层,柔性材料功能性材料及结构, 智能材料的各方面的应用。

她带来的项目:

冬暖夏凉液-液相变智能窗体材料)

该智能窗体材料无色透明,清晰度高,对太阳光调节能力极强,变色温度可大幅度调控 (25 ~ 45 ˚C),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客户需求,同时该低辐射智能窗所使用的材料,均为无毒材料。除自动调控温度的功能外,还有降噪等功能。生产步骤和工艺流程非常简单,生产速度快,产品品质均一。

该项目的产业化主要以技术转让和授权为主。

胡晓教授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胡晓教授于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始人之一。研究领域主要是环境材料,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和组合,纳米晶体的合成和改良,以及有机物与无机物复合材料。拥有20多项发明,已经发表超过300篇期刊文章。 

他带来的项目:

新型水处理技术

A、个人即时净水器

利用全新水凝胶科技快速净化江河湖水至饮用级别。此超轻便净水器内的特殊凝胶吸水后,5分钟内可简便用手挤压出可直接饮用级水。无需电力,高效杀除致病细菌,同时去除重金属,降低浊度,保证饮用者饮水安全。可多次重复使用, 价格具高竞争性。该获奖技术超越并解决了基于传统滤膜技术,化学剂杀菌或紫外光照杀菌技术的固有问题与缺陷。可广泛适用于应急准备、灾难救援、野外活动、运动探险、军队、旅游者等。也可用该技术核心材料开发出一系列其它除菌新产品。

B、基于新型非氨类响应性智能汲取液的正渗透深度浓缩/除水技术所开发的汲取液具有无毒、简易再生等优点。提供高效率,低温,低能耗深度浓缩工艺。适用于生物合成制剂及药品液或营养食品液的低温深度浓缩,并可保护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该技术也适用于高盐及超高盐浓度工业废水处理等环境工程应用。

申泽骧教授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申泽骧教授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材料学院两院教授,于2009 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年度卓越研究奖一等奖,2011 年获新加坡物理学会卓越研究成就奖金奖。先后主持、参与重大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总数 500 余篇,他的论文引用超过 30,000 次,H-Index 达到 83。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折叠寡层石墨烯的拉 曼光谱学和理论计算;石墨烯、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绿色化学制备及其在锂电池、 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应用。

他带来的项目:

石墨烯基电储能项目

技术优势:

1.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材料容量是市场同类产品的2.5倍以上;2.石墨烯基材料可以通过表面改性得到各种不同的超级电容器材料,实现针对客户量身定制产品;3.已经经过世界最大水系超级电容器生产商,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埃尔比特系统(Elbit Systems Ltd)测试验收,双方签订供货协议;4.水系超级电容器技术成本较市场上常规产品低30%,受低温影响小,可在-40℃以下的低温正常使用。

陈维宁教授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陈维宁教授于2011年被NTU授予终身教授职位;2014年起,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开展食品专业的联合教学与科研合作,担任NTU食品科学与技术(FST)主任。2019年被NTU授予范佑安(Michael Fam) 食品科技讲座教授职位;2019年1月担任与F&N合作创新实验室主任,并由新加坡教育部长Ong YK亲自揭牌。

陈教授研究内容涉及多交叉学科,主要开展“食品技术创新平台技术”的建设,与工业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多方机构开展了密切协作。作为主要研究者和共同研究者承担政府基金项目及国际食品企业项目总额超过2000万新元。在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200多篇,并被邀请作为主题演讲人出席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其中,食品废弃物营养回收及天然食品防腐剂方面的研究被新加坡当地媒体(如海峡时报、亚洲新闻频道节目、 商业时报)及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国际媒体多次报道;并在未来食品技术和食品安全等议题上接受了包括BBC, CNBC世界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此外,为了表彰他的贡献,陈教授还被任命为意大利Ferrero 公司顾问,荷兰商会持续性与创新Winsemius竞赛评委, 新加坡食品局咨询委员及美国食品系统领导学院(FSLI)成员。

他带来的项目:

利用红酵母经济生产天然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可用于食品色素,保健品,饲料等。现在生产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分为天然和人工生产。至今,大多的类胡萝卜素因为成本的问题都是人工的。而在消费需求转向天然,有机食品的同时,天然类胡萝卜素的需求也渐渐的在提高。所以想解决天然类胡萝卜素的需求要首先把成本降低。利用高类胡萝卜素产量的R. toruloides CBS 5490红酵母,低成本的副产物例如;豆渣和甘蔗废糖蜜为培养基,而以转基因使酵母从细胞内分泌类胡萝卜素。除此之外,也在培养过程中加如酶,然酵母分泌的类胡萝卜素量提高。以这些技术为基础,本研究课题将经济和环保的生产天然类胡萝卜素。

邢本刚博士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邢博士于2000年获得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从2000年底至2003年初,任职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研究员。从2003年到200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os Angles 分校Crump分子成像研究所任研究员,从2004年到2005底,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分子成像所任博士后。2006年,为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并于2011年晋升为副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生物医学荧光成像、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纳米医学。邢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荧光分子影像探针设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以及纳米医药等交叉领域方面的研究。在分子影像探针设计以及纳米医药领域,他的团队就医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肿瘤的影像,疾病分子机制实时监测,靶向性地控制释放与活化,抗药性细菌的分析检测,其有效抑制剂的筛选分析等方面,运用化学生物学以及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邢本刚博士在Nat Comm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7篇国际专利,4本专著。其代表性文章被多篇国际杂志的综述文章或者学术网站予以重点评述和大段介绍,并被附以设计原图,图文并茂地加以评论.邢博士的团队主要致力于前沿的医药科学研究,以及相应的工业产品开发。

他带来的项目:

高效护肤多肽纳米水凝胶

近年来,因多肽分子在皮肤的生理代谢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活性多肽逐渐成为护肤品行业的新宠儿。然而多肽特殊的分子结构造成的弱生物稳定性及低皮肤渗透性等缺点,一直制约着其护肤功能的发挥。针对此,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基于天然成分自组装的新型多功能多肽纳米水凝胶技术。该技术可提高多肽的生物稳定性,同时促进皮肤对多肽的深层吸收以在分子水平上快速激活皮肤的修复功能,从而达到高效美白、抗衰老等护肤功效。该纳米水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且易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Jorgen Schlundt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Jorgen Schlundt 教授是全球微生物标识组织主席。曾参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总则的国际开发,成功发起了全球食源性疾病风险的预估机制。并建立了 WHO 影响 人体健康的重要抗生素清单。主张通过在食品生产系统中建立高效、科学的体制 来降低人类健康的风险。1983 年,获得丹麦皇家兽医大学博士学位。1999-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日内瓦食品安全与人畜共患疾病 司司长。2011-2014 年,丹麦国家食品中心主任。

他带来的项目:

定量风险和可持续性评估系统——在提高水产养殖效能中的应用

该项目从水产养殖业出发,旨在建立基于渔业生产的耐药性分析和可持续性评估管理系统,以此建立绿色,健康和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主要通过:

1)对比不同的养殖模式来建立环境可持续模型;

2)引入新的微生物分析平台-新一代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耐药性的风险评估;

3)通过整合可持续以及风险评估模型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经济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努力构建绿色,健康,高效的水产养 殖模式。可持续风险评估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经济、安全评估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生产相关领域。

刘雨教授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刘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回用的生物工艺和高级环境生物技术,包括污水回用的能源自给/盈余技术等。目前,已经发表 SCI 期刊论文200余篇,总引用率达到 9000余次,H-INDEX(H指数)高达 53,并撰写了 Elsevier,Wiley 等出版社出版的专著7部,被授予新加坡政府公共行政勋章(铜牌,2014 年),国家发展部研发奖(2013 年)以及新加坡国家科技奖(2003 年)。

他带来的项目:

餐厨垃圾能源化、无固排、急速、集成处理系统

研究团队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廉价高效的新型复合水解酶 (Fungal mash),该酶无需分离纯化,可直接用于餐厨垃圾的超快速水解。基于该核心技术,本项目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型餐厨垃圾处理集成系统。餐厨垃圾通过该系统能在6-8 小时处理完毕,最终实现全部的能源 (生物甲烷,生物乙醇) 和资源(生物有机肥)回收和零固体排放。该系列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具有适用范围广(100kg~100t/天)处理速度快,运行简单,可移动 ,无难闻气味, 占地面积小,产品经济价值高和无废物排放等优势。

Nam-Joon Cho 

(向上滑动了解项目详情)

Nam-Joon Cho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Health and Medicine副院长。另外,他是新加坡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的首席研究员。他所领导的小组的研究重点是解决重要生物医学的工程方法问题并转化为全球健康的实际应用。Cho博士的科学工作得到了国际媒体组织的报道,例如路透社,CNBC和“商业周刊”。其工作在治疗致命的病原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所开发的新型抗病毒药物确定可用于丙型肝炎和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治疗。Cho博士的团队同时也专注于传染病的机制研究,以提供改进诊断和治疗干预措施。Cho博士还领导着一家多机构(南洋理工大学大学-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组织工程合作团队,专注于开发再生的人工肝平台。

他带来的项目:

肿瘤诊断与治疗的仿生技术平台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高精度,快速并且廉价的分离和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平台,可以在癌症发生早期及时有效诊断出癌细胞,从而有效的进行治疗。该平台已经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仿生钝化涂层,并结合微流控技术捕获和分析癌细胞。相关论文已被多个顶级期刊,如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Medicine,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收录。

若对以上技术感兴趣

欢迎随时联系

    何琦芸 // 020-66292093 // heqy@ssijri.com 

本次路演作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科技成果

在中国转移转化的桥梁,

有力地促进新加坡乃至全球范围内先进技术成果

与国内投资各方的深度对接,

最终实现国际顶尖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

特别在广州开发区、知识城成功落地转化,

为湾区科技领域提供国际创新与合作的范本,

助力知识城建成“湾区创新源”的宏伟战略目标~

延伸阅读:


01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知识城内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见证签署的两国间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由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华南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建,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是汇聚世界一流研发资源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研究院整合四方资源,通力协作,关注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引进两校顶尖技术团队开展产业化研究,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取得创新成果,推动产业革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0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全球顶尖的科研密集型大学,在QS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11位,并在其全球顶尖年轻大学排行榜上,六度蝉联冠军。南大为三万三千名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跨学科教育,设有文、理、工、商四大学院,并与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联办李光前医学院 。

03软件转移卓越中心

“软件转移卓越中心”英文全称“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Software Transfer”,中心由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共同搭建,共同管理,肩负着传承中新源远流长的友好合作精神的重要使命,是一个新加坡和中国两国资源高度集聚的双向交流平台。同时,中心还是南洋理工大学在海外的第一个培训平台,亦将是南洋理工大学在华校友的重要联络基地,为促进南洋理工大学校友的交流与联系提供一个人、财、物的汇聚平台。

消息来源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 如果你有任何悄悄话想对我们说

  • 对CEST有任何建议或者想法

  • 想了解更多培训活动内容

  • 想投稿或加入我们并接收更多最新活动通知

请联系以下电邮或持续关注我们公众号最新消息

软件转移卓越中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官网:http://cest-ssgkc.com.cn/

电邮:cest@ssgkc.com

往期精彩回顾

【大人物!大事件】黎巴嫩工业创新与创造研修交流团到访中新广州知识城

【大人物!大事件】英国剑桥郡历史首次正式访华!郡长一行莅临考察知识城!

【重磅资讯】大湾区“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重磅出炉!知识城成为这个湾最靓的“仔”

【资讯】南都观察:新加坡政要为何密集到访中新广州知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