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
在全国人口不过500多万的新加坡,华人数量却占到了74%,可谓是一个典型的华人国家。新加坡人大多是中国海外移民及其后代,他们接受的教育或许是西式教育,但大多会讲中文、会写汉字,对中华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作为中华文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春节,在新加坡也同样十分重要。那么新加坡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春节在新加坡与中国国内有何不同,又增添了哪些地方文化特色?
一、开埠伊始的新加坡与华人移民
新加坡是典型的港口城市,也是伴随着世界市场开辟而形成的国家。自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放松了对移民出国的限制,许多沿海居民选择移民东南亚以开创新的生活。新加坡,这座1819年才得以开埠的新城市,则成为许多中国人移民的选择,自此新加坡开始成为大量华人占主导的城市。
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
当时的新加坡虽是殖民地,但身处其中的华人并未受到英国的过多限制,这就为中国文化在当地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一时期移民国外的中国人,除极少数商人外,大多是出国谋生的华工,他们对故乡满怀眷恋。而春节等一系列重要节日,则成为他们在异乡思念故乡和亲人的主要方式。据记载,在新加坡开埠后不久,当地的华人社群已然出现了大规模的庆祝春节仪式,他们依旧按中国本土的习俗进行,在时间、习俗、春节仪式活动等方面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其实华人移民如此重视春节的原因,除思乡心切之外,还有另一层因素。当时的移民主要是前往东南亚打工的青年男性,华人社群在当时说白了就是“光棍社会”。他们无法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而过春节则成为华人劳工们聚集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以抒发孤寂之情的重要方式。春节期间,华人的庆祝活动可谓是充斥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庆祝活动。
影视剧中的早期新加坡华人
二、新时期下的新加坡与春节
19世纪的新加坡华人尚处于“被统治”的殖民社会中,其生活水平与个人境遇都十分糟糕。而进入新时期的新加坡,在相对和平的世界格局下成为走在前列的国家之一,而华人群体作为新加坡的主流人群,其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节习俗也由此发生改变。
20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期,新加坡也想通过民族与文化方面的“中华特色”与中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春节就成为新加坡主打的一张牌。在新加坡政府与当地华人社团群体的主持下,当地华人以宗族、乡土结成的总会为依托,开始举办大量的春节庆祝活动。
新加坡的春节景象
与国内不同,新加坡的春节并非政府直接参与,而是以各种社会民间团体组织为主导机构,其中以成立于1986年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最为重要。总会自成立后,重头戏就是在每年的一月份,在维多利亚剧院举办大型的庆祝春节晚会,其隆重性正如同中国的央视春晚一般。参加晚会表演的则以各华人社团会馆为主,如晋江会馆、福州会馆、同安会馆等。
为了迎合年轻人,总会于1987年推出了新的晚会模式,以“青春浪花”为主题,参加者皆为新加坡各大高校的学生与各团体组织中的青年。表演节目则涵盖古诗词朗诵、古筝弹奏、相声、舞蹈等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节目。当然新加坡春节活动远不止如此,在当地几大报社、商会以及总会的支持下,新加坡还推出了“嘉年华妆艺大游行”,游行当晚,一辆被称为亚洲最大的花车在街上游行,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表演节目的团队跟着,无数群众被吸引参观。
嘉年华活动
此外还有河畔迎新年活动,即在新加坡河最宽阔的一段,即安德逊桥、加文纳桥附近,每年都有着不同主题的盛大晚会活动,从1987年开始延续至今。表演团体更是突破了新加坡当地团体的限制,中国大陆和中国港澳台地区都会有演员、歌手前来助阵。
河畔迎新春活动
三、新加坡春节的特色
除上述所讲几项活动外,新加坡春节同样有写春联、大扫除、拜年、买年货等种种春节习俗,每年的大年三十,央视春晚也会在新加坡进行转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春节是既传承了传统习俗,又极具新加坡当地特色。那么现在可以总结一下,新加坡的春节与中国国内相比,究竟有何特色呢?
新加坡的中华文化
除政府支持、文化同源同宗等因素之外,新加坡春节办得如此红火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其发达的华人宗族乡土会馆组织的存在。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上述提及的种种活动,背后都有会馆与同乡会的影子,如果离开他们,新加坡的春节活动根本无法推行。
目前新加坡有三个级别最高的华人机构,分别是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中华总商会与华社资助理事会。而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及其下属的300多家宗族会馆社团,是新加坡春节得以举办且办得如此隆重的最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一开始的晚会,还是后来的河畔迎新年活动,都极大地增强了新加坡华人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中华文化在残酷的殖民时代留存下来并保留至今。这些华人社团正如同中华民族这大树伸出的枝丫,他们虽身处海外,却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四方,无论中国国内政权如何更替,他们始终在海外坚守着中华文化不动摇。
新加坡宗乡会馆总会
文史君说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世界华人华侨最为重要的节日。身处新加坡的华人,发挥着桥梁般的作用,将新国与故土联系在一起,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更多的角落。
参考文献
亓延坤:《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与发展——以华族春节为个案》,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蒋姗姗:《近代东南亚华侨华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天府新论》2006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