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加入了
洋气的出国大军
坐了四五个小时的飞机
来到新加坡时却
真心感觉自己emmm
出了个 “假国”!
还是熟悉的配方
还是原来的味道
全是华人脸,吃中餐过新年
心中一万匹骏马奔腾而过!
然而,在英文不好挂科时
我又森森地真切地
感受到了:我在外国!!!
奔腾的骏马追加两万匹
是的,新加坡就是这么
魔性的地方
到底是西方还是东方style?
让你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让我们一起
解开这个“21世纪未解之谜”吧~
中文 VS 英文
从语言还看不出来?
然鹅,新加坡是多语言国家
官方语言英文,中文
马来文,泰米尔语
因为75%的华人说华语
用的最多的就是华语和英文了
西方一面:英文是基础
英文,在职场,政府,学校等
正式场合使用
随处可见的
贴在HDB楼下的通知
学校/公司/商店
发来的邮件
政府申请网站
水电费/电话费通知单
都是英文的!
东方的一面:华语是生活
华语,普通存在于生活中
比如小贩中心的招牌
菜市场买东西
指路牌
唐人街牛车水
还有游客区
时常能用到/看到华语
李总理演讲
一般是英文,华语,马来文
同样的内容至少三遍!
总结,英文广泛用于
工作、学习、办事情,很西方!
华语广泛用于
唠嗑、买菜、搞对象,很东方!
(尤其对象是中国人)
那国歌只能用一种语言
看看用中文还是英文
就知道哪种语言重要了呀~!
然鹅,新加坡国歌是马来文的……
“香蕉 VS 鸡蛋”
新加坡华人长这样
但是名字却是这样,Michelle Teo
“香蕉人”,很西方
新加坡年轻一代
从小受英文教育
血统虽是正宗华人
黄皮肤,思想和文化却像西方人
有了外号叫“香蕉人”
外面黄,里面白
他们会说华语但说的不好
打字,看报倾向于英文
听英文歌,看美剧
夫妻也会AA制
晚婚晚育很多丁克
结婚后不和父母一起住
思维很西方
“鸡蛋人”,很东方
“鸡蛋人”就是外皮是黄色
蛋白是白的
但是里面还是黄色!
也就是表面上西化
但内心却保留着中式思维
新加坡人华语说的虽然不好
但是,方言说的666
福建闽南粤语毫无压力
很Kiasu,小盆友
很小就送去各种补习班
唠家常或办公室政治等私密话题
就会不自觉转用中文
在CBD工作的白领也是如此
至于“香蕉和鸡蛋”
哪个比较多,就不好说了~
西方模式 VS
东方传统
模式,很西方
新加坡教育制度
是实行分流制
有点像西方的因材施教
整个教育体系
基本上从英国复刻
除了母语,其他科目都是英文授课
新加坡除了课堂之外
还有着课外活动(CCA)的传统
内容丰富,这很西方
方式,很东方
新加坡的教育却也保留了
亚洲价值观
很注重道德培养
精英教育体制
这种非常重基础教育的方面
又非常的东方
(图源:联合早报)
奖惩分明,甚至保留了“体罚”
有些学校还会公开“鞭刑”学生
这在西方社会科看不到
新年 VS 圣诞节
传统节日
新加坡又东又西!
图源:Seedly
圣诞节,很西方
虽然没有雪
穿着短袖的圣诞老人
在热带新加坡
圣诞节过得可欢脱了
小盆友的幼儿园
还有大盆友的办公室
都有传统项目
交换圣诞礼物吃大餐
乌节路点灯
商场各种圣诞大促
家家户户支起圣诞树
可谓是仪式感十足
除夕,很东方!
华人新年在新加坡
休假两天,可谓十分重头!
舞龙舞狮,妆艺游行
捞鱼生,走亲戚
超有年味
欧美之外,最热闹的圣诞
中国之外,最喜庆的除夕
两个节日都是公共假期
怕是除了新加坡
没别的地方这样了吧
家庭观念 VS
传统习俗
家庭观念,很西方!
华人文化中家庭观念比较重
新加坡家庭观却很西方
结婚时父母也不会给买房子
孩子也很少爷爷奶奶带
一般就是交给女佣,或者自己带
也不会给孩子很多零花钱
学生党想买iPhone
就要兼职打工自己赚
然而这样西化的家庭
很多却有着非常传统的习俗
传统文化,很东方!
万事都要看风水
不喜欢数字“4”
(也不喜欢的13,西方忌讳)
每年新年去抢头香
是这个画风的
中元节烧起纸来
也是夸张到
让你不知该不该打995?
刀叉 VS 煎炒
吃饭方式,很西方
外食,这一点就很不华人了
新加坡人很少自己煮饭
而且吃面也用刀叉勺子
有些小贩中心摊位
压根没有筷子
而且就算是一家人吃饭
也要用公共勺子分食
菜式,很东方
但是,菜的烹饪方式
却无外乎煎炸煮炖
主食也是米粉面
一家围坐在一个大圆桌
一起吃饭
图源:见水印
总之方式很东方,很华人
风景
在这个街角上
还伫立着非常欧式的建筑
下一个街角
就可能偶遇传统的街区
就连风景在新加坡
都如此的对立而统一
这就是新加坡,魔性十足
说不出是更西方,还是更东方?
在留言区一起讨论吧
中西合璧却也
一举两得,你说呢~
把椰子设为星标哦!
移民
留学
吃喝
新加坡
旅游
教育
鞭刑
工作
省钱
历史
特产
遛娃
▼
看够了吗?点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