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在华人圈最卖座的电影非《摔跤吧!爸爸》莫属,内地票房高达12.95亿。这部印度影片讲述了一位摔跤冠军父亲,打破印度传统,将女儿培养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励志故事。然而,这部片子在西方国家反响并不热烈。
信息来源于新浪电影
小文认为,这和中国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往今来,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一直很强烈,他们会倾尽所有,
为子女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
1997-2016年,出国留学的人数直线上升。
不仅如此,“留学早鸟”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一些父母从幼儿园、小学起就已经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
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新加坡也因双语教育、安全宜居,
以及优越的陪读政策等,
成为颇具优势的热门留学目的地。
01 政府扶植
2017年8月20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强调,将“提升学前教育、培育国家栋梁”放在重中之重。
第一,增加拨款和学额。未来五年,新加坡政府将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拨款增加一倍,在2022年达17亿元;增加4万个学额,达20万个。与此同时,政府还将极力确保学前教育的学费是所有家长都能负担得起的。
其次,加强师资培训,以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专业。新加坡政府将设立类似国立教育学院的中央学院,集中现有课程,并提供一系列专业文凭和证书课程。
信息来源于 Education Statistics Digest 2017
新加坡华人占到总人口70%左右,英文是第一官方语言,华文是不能割舍掉的母语,这无疑是留学市场中家长的强心剂。
新加坡严格奉行双语政策,李总理还曾幽默地强调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学生要跟老师请教时,本来要说‘我要问一问老师’,可能会说成‘我要闻一闻老师’,甚至‘我要吻一吻老师’,那就不妙了。所以,学习准确的发音必须从小开始。”
小留学生离开家乡,在英文环境中成长,也不忘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妥妥实现完美过渡。
03 陪读政策
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这几大留学热门地来说,新加坡是唯一一个有专门发放陪读签证和允许陪读家长打工的国家。
信息来源于新加坡移民厅
新加坡允许低龄学生的妈妈、奶奶或外婆(其中一人)办理陪读签证,直至学生年满18周岁。
孩子来新加坡读书的第一年,陪读家长是不允许打工的,这就需要家庭准备足够的生活费来。从第二年开始,可以打工。因为华人众多,没有英语基础的人,沟通交流也不会有障碍。
美国:探亲或旅游签证
孩子在美国读中学,如果家长想去陪读或看望孩子,可以申请探亲签证或旅游签证。探亲签证有效期为一年,可多次往返,每次的有效期在1-6个月之间,具体滞留多久则取决于海关。
加拿大:访问签证
从严格意义上讲,加拿大没有留学陪读签证,但可以办访问签证。时间视各人的具体情况和资产情况而定,一般为2-10年的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入境可以滞留多久则取决于海关。
欧洲:可申请访问签证
英国没有专门针对父母陪读的签证,如果家长确实希望陪孩子一段时间,可以申请访问签证。此外,德国、法国等国家也没有明确的陪读签证种类,但家长和亲属可以通过申请访问签证到国外陪读,期限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不等。
澳大利亚:可陪读,不可打工
信息来源于澳大利亚移民局
根据澳大利亚的政策,如果孩子未满18岁,父母或监护人可以申请590签证(学生监护人签证)去陪读,有效期到孩子年满18岁为止。陪读人在澳期间,不能参加超过3个月以上的学习,也不能打工。
04 易拿绿卡
学生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新加坡政府会不定时的向国际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PR(permant resident )邀请函。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等多方面选拨候选人,从中抽签决定PR邀请函的获得者。
05 小班教学
信息来源于Education Statistics Digest 2017
根据新加坡2017年教育数据,新加坡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比例,从2011年以来一路走低。这也就意味着,每个老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到每个学生。
06 安全宜居
在《经济学人》公布的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报告中,新加坡位居第二!安全到用钱包占座!
信息来源于《经济学人》
在今年新公布的全球城市宜居指数报告中,新加坡位居亚洲前三。花园城市称号可不是乱讲,走几条路就遇见片森林。
小文温馨提示
英语是新加坡政府的官方语言,日常媒介,所以在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视,着重准备。
无论因何种目的想送孩子出国留学,最终机会只会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尤其对于低龄留学生生来说,出国后面对国外陌生的环境,更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如果你有去新加坡留学的想法,或者您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都请尽快与科文教育(中国),也就是跟小文老师联系,我们会给你很多关于复习的建议,与一些辅导,助你轻松通过考试!
家长在选择时应尊重孩子对未来学业的目标,或者前来科文教育(中国)咨询我们的老师,我们会给你与孩子最合适的建议。
小文建议:
去新加坡留学之前,可以在科文教育(中国)学习,提前适应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并做好考试的准备,这样将大大提高一次性顺利通过各类考试的成功率。
编辑:科小文 |作者:小耳朵 |审核:李琦
本文系科文教育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