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奥纳多·朗东·威廉斯是乌敏岛海滨1号——仄爪哇湿地公园游客中心——主人,新加坡第一个组屋区中峇鲁组屋区是他规划的,但风格却与他在乌敏岛的度假屋完全不一样。
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在中峇鲁的第一座组屋大牌55号。
1485年,英国的亨利·都铎(Henry Tudor)终止了延续近百年的“玫瑰战争”,以代表两大作战王族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军徽所合成的红白玫瑰为王徽,建立都铎王朝。都铎王朝统治英国到1603年,前后118年,历史上评之为封建统治的黄金时代。
从文化发展来说,都铎时期也是欧洲从黑暗时期过渡到文艺复兴的时期。由于社会少了战乱和相对和平,英国贵族和园主开始修建庄园等各类民事建筑,于是发展出一种特色的建筑设计,归纳为“都铎建筑”风。在当时还算是前卫的建筑式,但到了20世纪,都铎建筑风格已是“复古风”了。
乌敏岛海滨1号
乌敏岛海滨1号——仄爪哇湿地公园游客中心。
根据市区重建局的资料,我国目前保留的最古老、最完整的都铎式的屋子,是坐落在乌敏岛的称为“海滨1号”的建筑。
2003年,该建筑物被选为我国保留建筑之一,2005年开始内外修饰翻新,尽量保留原貌,2007年开始成为仄爪哇湿地公园(Chek Jawa Wetlands)的游客中心。
都铎式建筑的线条粗犷,黑、白、红橙色彩配搭鲜明,不论是在白雪皑皑或绿意盎然下都特别出色。“海滨1号”除了有典型的中间是水泥的黑木框墙,灰色石泥门柱和柱子,斜度大的红砖瓦屋顶,黑铁框窗口,赤陶砖地板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完备无损的古代壁炉。此外,屋子的后门还有一个专属的码头,让屋主也可以从水路回家。
滨海1号主人
海滨1号是里奥纳多·朗东·威廉斯(Leonard Langdon Williams)的度假屋,建于1930年左右。
威廉斯生于英国威尔斯,1920年被委任为新加坡市政府建筑测量师,1930年升任为“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经理。他在参加伦敦国际城市策划会议和参考英国城市的建筑后,着手发展我国的第一个组屋区中峇鲁组屋区。我国第一座政府组屋(目前的大牌55号)就在1936年底完成,11个家庭在该年12月1日入伙。
中峇鲁组屋的最大特色,就是威廉斯大胆地接受前卫绘测师组提议,把当时最流行的“摩登流线型设计”用到组屋设计上。所以每座组屋都有点像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甚至飞机。组屋外观尽量用圆弧线条,有些窗口还像邮轮的舱窗。
威廉斯在公共建设前卫,想不到自己的度假屋却复古。当许多殖民官员都在本岛建屋子别墅的时代,他在偏僻的外岛岛端建度假屋,可算是两个极端。根据早年报章报道,早期住屋的发展问题多多,过程、建筑、质量等都有疏漏,又遇到1930年代的世界经济萧条,所以进展缓慢。
威廉斯工作非常勤奋,很多事都亲力亲为,所以发展才渐渐上轨道。或许就因为他的工作压力很大,所以才要在一个远离人烟的清静地休息吧?可惜,意外发生后,没人知道他选择在乌敏岛建1号的真正原因。
离奇意外事件
1941年10月27日,星期一,《新加坡自由时报》报道,两天前在柔佛的哥打丁宜附近,发现威廉斯脸向路面,倒毙在路上,初步断定是溺毙,属意外身亡。
1941年10月27日《新加坡自由报》关于威廉斯离奇意外身亡的报道。
报道也说,他被葬在比达达利坟场,死时才48岁,真是英年早逝。报章没详说为什么他去柔佛,又为什么会去哥打丁宜。不过,他发生意外前曾被英国殖民政府派去砂拉越和柔佛实地考察,研究在那儿发展组屋的计划。威廉斯的太太是嘉洛威医生(Dr David James Galloway)的外甥女,著名的嘉洛威医生是海峡医药协会和英国医药协会的创办人,他当时也是柔佛苏丹的御医,所以威廉斯很可能因公到柔佛,并趁周末度假省亲也说不定。威廉斯的意外,应该算是 “非自然死亡”悬案。
都铎式建筑在东南亚,影响最深的一般都是度假休闲设施,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园,一般都采用这种建筑形式。马来西亚的金马仑高原著名的“烟屋”(Smoke House)和茶园酒店也是仿都铎式的。
东陵路的都铎阁。
目前,我国还有几栋外观有点是都铎式的建筑物,如东陵的都铎阁(Tudor Court),不过最古老、完整、道地的,还是乌敏岛的海滨1号。
文/图:皓琦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