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堵车,不是因为地方大,新加坡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北京市的4%,其中一多半还是森林、绿地和水体;也不是因为人口少,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公里要承载将近两万人的生活、工作和休闲;更不是因为车辆少,在这个弹丸之地,跑着80多万辆汽车,平均每平方公里1021辆。
自1998年9月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其目的是为了引导车辆尽量不在高峰区间出行——车辆进入中央商业区最多的早高峰时段收费最高,约15元人民币,而在车流量较少的中午时段,每车次只需2.5元人民币。许多白领因为进入该区域要收费,加之停车位紧张,都放弃了自驾车上班,而改乘公共运输工具。
为了控制汽车的保有量,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实行车辆定额分配制,汽车上路必须先拿到“拥车证”。政府每年根据淘汰车辆的数量和道路建设情况确定“拥车证”数量,每个月分两次供购车者投标,过程公开透明,且只有十年有效期,十年后需要再购买“拥车证”。
有人曾说,新加坡这座花园城市井然有序的交通是“罚”出来的。新加坡每个司机在两年中共有24点积分。当24分被扣光后,驾驶执照即被吊销。不按规定停在停车位的车,管理员将对车轮上锁,“开锁费”是50~1030元人民币不等。
事实上,这种重罚不仅没有副作用,反而增强了市民的自觉性。天长日久,新加坡人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在十字路口,即使没有车辆通过,人们也宁可在烈日下暴晒几分钟,等绿灯亮后才过马路24小时值勤的“电子警察”遍布大街小巷、十字路口和主要公路干线。只要电子眼记录下违章车辆和司机,执法起来可谓六亲不认,罚你没商量。
在新加坡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出奇的小,原来“新加坡人都在地下”,即地铁出行,一是便利,二是省钱。
新加坡的地铁覆蓋整个城市,想去任何地方都能到达。在地铁站,当地人会骄傲地告诉你,新加坡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铁交通系统。地铁内没有人工售票,没有进站广播通知,更没有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这些东西对于新加坡人来说太幼稚了。
任何先进科学的规划和管理都需要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在新加坡,行车礼让几乎是每一位司机的本能。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人行斑马线两端都设置了行人过街控制按钮,而在一些没有按钮的小路,有人步行过街时,来往的车辆都会礼貌地让路,在两三米远之外就停下来,不管有多少人过街,他都会耐心地等你走完。新加坡人开车极度规矩,很少有人会插队和抢道。即使车道排起了长队,也没有一辆车插队并线,大家都规规矩矩地在一个车道内等候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