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典范,创新服务“一带一路” 首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在渝成功举行

2018年11月2日上午,首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金融峰会在重庆举行。

11月2日下午,首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金融峰会(简称中新金融峰会)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中新金融峰会秘书处秘书长、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阮路对首届中新金融峰会取得的丰富成果进行了发布。

领导高度重视 更大力度落实国家战略

首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金融峰会重大项目签约仪式。

市委书记陈敏尔会见了与会重要嘉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孟文能行长、中国银保监会黄洪副主席、中国证监会方星海副主席、国家外汇局张新副局长以及商务部领导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市委副书记任学锋,市领导吴存荣、王赋、刘学普、刘桂平、王新强等出席相关活动。

陈敏尔书记在会见与会嘉宾时说,重庆正按照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立足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习近平主席、李显龙总理亲自关心和重视推动下,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扎实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建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支撑。重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良好势头。中新金融峰会,聚焦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参与支持。希望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加强西部地区及东盟地区的务实合作,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推动中新项目取得更多成果,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唐良智市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新金融合作日益紧密,在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直接融资、跨境股权投资基金、跨境金融结算、中新金融机构互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7%,聚集起27个门类1900家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金融机构180多家,银行业不良率、小贷不良率、融资担保代偿率均保持在全国较低水平。唐良智市长提出四个倡议,共同致力于推动政策创新,探索更具商业运行价值的创新性政策和更加贴近市场主体的便利化举措;推动服务创新,把握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契机,完善一体化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平台创新,围绕把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打造为中新合作新亮点;推动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协调发展、监管合作、经验共享等新机制。

孟文能行长表示,本次峰会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全新里程碑。针对如何深度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空间,探索新的合作领域这一热点话题提出了四项建议,包括建立强劲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多地为“走出去”的中国公司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索加强中国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金融科技的合作和运用。

黄洪副主席提出倡议,中国银保监会愿与各方一道,在开放共享、创新服务、风险防控、依法合规、承担责任义务上下功夫,加强中新金融监管合作,为促进双方金融合作发展贡献力量,改进对“一带一路”的金融保障。

方星海副主席表示,中国证监会愿与新加坡金管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两国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双方跨境融资、金融机构互设和金融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加强双方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张新副局长表示,近年来,中新金融合作不断的深化,一直走在中国与其他金融合作的前面。外汇局鼓励两国金融机构采用多种合作模式,深化双方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

活动亮点纷呈 更高水平推动开放创新

在首届中新金融峰会框架下举行的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金融合作圆桌会议。

中新金融峰会的举办,是两国金融业共商共建的有力探索,也是重庆在全局中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坚定实践。通过中新金融峰会这个常态化交流平台,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和对接“一带一路”的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各国在金融领域实现政策互惠、市场互动、资源互补。总的来看,本届峰会呈现“两高两深”特点。

一是峰会规格高。峰会由中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西部地区最为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金融交流平台之一。

二是嘉宾层次高。峰会吸引了中外金融界、工商界、学界重要嘉宾100余人参与,包括工商银行董事长、建设银行行长、人保集团董事长、丝路基金董事长、新加坡交易所首席执行官等50余家大型金融机构领导参与,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文莱等东盟国家央行领导和金融机构高管,以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权威性、专业性和代表性强。

三是影响深远。此次峰会吸引了东盟7国央行领导和金融机构高管以及西部11省区政府领导参加,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为下一步推动各方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创设了重要平台。

四是内容有深度。峰会聚焦“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更高水平探索金融改革创新。聚焦金融科技、物流金融,对接金融发展最前沿领域,从更新角度探索金融行业发展。聚焦跨境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合作,对接实体经济发展痛点、难点,以更实态度探索金融支持薄弱领域新举措。

激荡思想智慧 更新理念促进互联共享

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新动力专题会议。

峰会嘉宾围绕本次峰会主题,站在金融开放合作和金融创新的高度,用国际化的视野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多良好的、极具操作性的观点和建议。这些建议既有对中新金融合作重要意义的认知,又有对当前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审视;既有金融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思考,也有对金融热点领域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合作路径和模式的深入探讨,对升级中新金融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峰会聚焦五大会议专题,嘉宾们提出了众多真知灼见。围绕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新动力方面,参会嘉宾建议推进政策性、商业性银行以及保险机构的深度融合,利用政策性贷款的杠杆作用,以商业贷款组成份额贷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推进与沿线国家保险公司、产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股权融资、优先债务等全业务类合作。围绕跨境金融服务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参会嘉宾建议在遴选跨境投融资项目时,加强对项目效益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的评估,优先支持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同时,合理运用PPP等模式,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缓解项目融资压力和政府债务压力。围绕金融科技对全球金融带来的深远影响方面,与会嘉宾认为金融科技合作具有非常广泛的空间,有利于减少国家、地区贸易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少在清关、贸易数字化等过程当中的程序,创造顺畅、安全、高效的贸易新模式。

在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金融合作圆桌会议上,刘桂平副市长发出倡议,提出了西部省(区、市)共同推进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金融合作的十条建议,得到了与会省区市的认同,达成了共识。内容包括:跨区域金融合作制度创新、支持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金融需求、跨区域风险防控协同处置机制、推动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等。此项共识的达成将对夯实资金融通渠道、加快推进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在中新普惠金融合作方面,围绕提升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产业发展与人口的金融服务需求,夯实普惠金融的科技基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让金融机构通过新技术、新手段,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可得性、覆盖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此外,西部十省区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召开了闭门座谈会,深入探讨了地方金融监管经验和意见,就建立西部地区监管协作和常态化信息沟通机制达成一致。

凝聚合作共识 更实举措拓展合作空间

峰会现场。

中新金融峰会是促成中西部地区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平台,共计46家中新双方主体达成36项合作协议。

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对接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项目,与新加坡盛裕集团、中国建设银行达成金融合作项目,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达成普惠金融发展项目。各大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等行动计划,为重庆提供重要金融支撑。

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两江新区管委会、中新科融、瀚华金控、华侨银行、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新加坡通商中国等中新双方15家主体,推动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启动区,成立中新金融科技联盟。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金融科技合作,推动中新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广泛合作,促进重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太平保险、陕汽集团、民生轮船、中铁物流、红星美凯龙等34家金融机构及大型物流企业签约合作,入驻物流行业交易结算平台,将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实现贸易、物流、登记、结算、金融服务的全物流商贸产业链协同,创新物流及贸易领域结算平台体系、资金管理模式和结算方式,形成金融改革创新的新样板。

阮路表示,本次峰会取得的圆满成功,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峰会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成效突出,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中新金融峰会得到了国内外金融界的广泛关注,也搭建起一个互联共享的全球金融合作与交流平台。重庆将以本届峰会为契机,围绕“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更好地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行动计划,重点推动物流金融创新、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提升跨境金融便利化,带头带动中西部和东盟国家金融合作,从更高水平探索创新路径,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走得更深、更实,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新典范,创新服务“一带一路”。

文字:记者 曾睿

图片:记者 唐安冰

编辑:曾睿 排版:孙童杰

审核:杨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