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加坡教育 一一遇见最美的新加坡

当外出求学

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作为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回答

为何负笈远游,为何别亲离乡

是为随大流,是为考名校?

还是既吸收知识的美好,也见识生活的美妙

在他乡,像LOCAL一样如鱼得水

拥有更包容、更成长、更欣赏的力量……

初识新加坡

2019年5月,在经过郑重的考虑之后,孩子最终决意入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计算机和商科”双学位,并入选“学者计划”。

至此,孩子整五年的留学生涯终于暂告一个段落……

回想当年,把脸上还带着婴儿肥的孩子独自送去新加坡留学;再看看今天,孩子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灿烂笑容,我越发坚信五年前那个略显仓促的决定没有错……虽然,我曾经屡次怀疑,这条坡上求学路是否能给孩子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用照片记录下每一个温暖的相聚时刻。

五年前,孩子就读于宁波的一所重点中学,成绩不算拔尖但也不算差。幸运的是,一直到中学,孩子都没有上什么课外补习班。作为父母,我们相对来说是省心的;孩子跟其他同学相比,也算是快乐幸福的。

但作为孩子,却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和轻松愉快的小学相比,她开始抱怨作业多、学业压力大;她还听说国外的学习生活丰富而精彩,甚至没有作业……随着班里的同学三三两两开始出国念书,她也开始渴望外出求学。终于有一天,孩子向我们提出要去国外念书的想法。

刚到新加坡时的留影。

当一脸稚气的孩子一本正经地跟我们说:"我不想在这念书了,我要去国外……"时,我们真是毫无准备、措手不及。出国留学的打算,我们有,但最起码是三年后的规划,而非现在当下。看着女儿稚嫩却坚毅的脸庞,我们猛然发现:这一天比我们预想地更早到来了,在我们根本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到来了!

短短一周的咨询与了解后,我们把留学的方向指向了新加坡。这个国家一个留学的利好非常吸引我们:国际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政府中学。我一直认为,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融入这个国家的主流体系,让她学会包容、接纳乃至欣赏另外一种文化,而非在某种异域文化的边缘徘徊。

每年父亲节、母亲节,都能收到女儿自己画的爱心贺卡。

新加坡,这个袖珍的亚洲小国,对于她,我之前几乎一无所知——在地理概念上,我不知道它确切的地理位置;在旅游意向上,她也从未排上过我的出行计划。是的,通常我的旅行目的地,要不拥有深邃浓厚的历史文化,要不独揽静谧惬意的自然风光。新加坡,似乎两样都不沾。

一直到明确了留学方向,我们才开始真正了解这个国家。

女儿入住的国际生公寓,明亮整洁清爽。

我没去过这个国家,心里没底。把孩子送出去,必然要对孩子负责。既然明确了方向,作为家长,至少需要跟孩子一起亲眼看一看,这个未来很有可能长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意向一旦行成,我们便开始着手准备留学考察之旅。其实去新加坡的手续非常简便,当时我们请旅行社办理团签,大概三天左右就出签了。而后请假、订机票,一家三口于2014年1月4日第一次来到了新加坡。

女儿外出求学后,闲来无事养了一堆的火龙果。

一出樟宜机场,立马从冬天到了夏天。当一阵阵湿热的空气向我迎面扑来的时候,我对于留学新加坡的念头已经开始消退。我主观地想:这不是我喜欢的地方。但女儿却还是一脸兴奋和期待。嗯,是的,要留学的人不是我,我没有决定权。

半夜打车从机场来到酒店办入住,然后洗漱睡觉。到新加坡的第一天,我还未来得及对这个国家产生任何评价,只是深切地觉得:真的太热了,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合我。我们或许只是新加坡的一个过客,我们此行或许只是旅游一趟……

寝室里一个小小的角落,堆满女儿的兴趣爱好。

通过朋友介绍,第二天早上,我们要约见一位专门从事AEIS培训的机构负责人。会面地点,就在这所培训学校。这次会面,将我几十年对"学校"这个词的定义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彻底推翻。

一直以来,我对学校的概念都是有操场、有跑道、有球场、有教学楼、有宿舍楼,还有升旗台……特别是升旗台,几乎是我觉得学校最有神圣感的地方一一小时候戴上红领巾,在国旗及少先队员队旗下宣誓的时候,真的觉得很自豪。此外,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也充满激动和庄严。这些,都是我心目中的校园,都是我对“学校”这个概念的理解。

莱佛士初级学院——到坡伊始的梦想,三年后梦想成真。

但在新加坡,我们见到的第一所"学校"却是在一个写字楼的7楼。甚至,一走进这个写字楼,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排菲佣介绍所!这使得我对新加坡的印象分又降低了不少。

但是,后续的事实证明:事情的发生往往就是这样具有戏剧性。正是这个菲佣介绍所扎堆的写字楼,最终成就了我的孩子走到了世界最顶尖的大学。

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