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总确诊超23万!新加坡50人打第三针后仍感染,新增一死亡仅35岁 | 李总理、张文宏谈防疫策略

点击查看:新加坡实时疫情今日疫情快报截至今天(11月13日)中午12点今日新增病例2304起,另增14人死亡
关于更多新加坡疫情详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小程序, 狮城椰子 , 交易担保 , 新加坡实时疫情 Mini Program

最近,新加坡的日增病例几乎都在2千、3千多例上下。

有网友觉得,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疫情正在改善。卫生部长王乙康在上周也说了,疫情趋稳。

但也有网友觉得,新加坡这一波的疫情远不到说“改善”的时候。

这样讲有什么依据?

大家可以看下每周病例增长率,持续9天保持在1以下,但是到昨天又突破1了。

一会2千例,一会3千例。

刚说降到1以下就是疫情改善了,措施可以放开了。

但这会又1以上了,难道措施还要收紧?

新加坡的疫情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过去两个月,社区16万人确诊

35岁新冠死亡“病症”引发疑问

上个月,新加坡抗疫小组组长黄循财才说过,每周病例增长率降到1以下,我们就会考虑放宽一点措施。

进入11月,增长率维持在0.9、0.8左右。

所以我们在11月10日,迎来了8月以后的第一次小幅解封。

然而不到三天,昨天每周病例增长率就回到了1以上,1.04。

虽然不是很惊讶,但会让人感到混淆。

说好的降到1以下,就表明病例减少,疫情好转呢?措施10日才放宽,就算病例反扑也没这么赶的。
卫生部知道大家会疑惑,所以特地在疫情通告中说明:

“这是因为在屠妖节(4日)公共假期期间,到诊所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减少导致。”

来源:海峡时报

这个解释大家也不陌生。

病例突然减少的情况几乎每周都有发生。一般周末、周一曝出的病例数字相比其他工作日都要低。
卫生部对此的公开解释至今有两种:①周末检测少;②公共假期检测少。
病例减少就意味着每周病例增长率也会受此影响而下降。

来源:todayonline
也就是说,现在措施略微放宽,条件是基于因为检测少导致下降的每周病例增长率。。。?
每周病例增长率回到1以上,表明每周的实际感染人数其实是没有减少的,不减反增。

自打9月28日以后,日增病例就没有下过2千大关。(除了屠妖节4日新增1767例)
椰子根据卫生部给的图表信息,统计了一下:过去两个月内,不算输入型病例,新加坡社区累计确诊16万1111例。

相当于新冠大流行近两年,新加坡69%的病例都发生在过去两个月。↓
9月12日-30日:确诊2万4724人
10月1日-15日:确诊4万5156人
10月15日-31日:确诊5万6504人
11月1日-12日:确诊3万4727人

*目前本地累计确诊达到23万3176例。
注意,这还不算那些抗原快速检测(ART),无症状没有计入病例数字的人。
10月下旬,是新加坡爆发疫情后情况最严重的半个月。

也是10月下旬开始,检测程序简化,ART阳性无症状不用上报。到了11月病例大幅减少。
这会病例减少,并不意味着病毒感染也在减少。
来源:8视界 | 现存有通报的感染群

卫生部的解释是一个凭证,每周病例增长率也是一个凭证。

情况还未真的好转,但同住家人五人堂食已经放开,团体活动、大型千人活动也打算开办。

网友忍不住担心:

“想知道现在就开放5人堂食到底合不合适宜。”


很明显,每周病例增长率猛的回升,让网友们迟疑了。

除了病例,重症与死亡也有“每周增长率”。

如果是这个数字是1.03,则意味着过去一周比前一周,重症死亡增加3%。
截至12日,新加坡需要输氧、入住ICU与死亡病例的综合每周增长率是1。
这意味着严重与死亡的新冠病例跟前一周相差无几。

看起来,重症及死亡状况似有好转。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8月开始算,新加坡的重症与死亡的每周增长率最高3.15。
发生在9月中旬,当时的措施是允许完全接种者5人堂食。
再来看看现在的住院情况。
来源:SGH
目前,还有1616人因新冠住院,普通病房有280人需要吸氧,31人病情不稳定在ICU观察,75人病危在ICU插管。
昨天又新增14个死亡,年龄在35岁到102岁之间,全部死亡病例都有潜在疾病。。。除了那个35岁患者。
这次还罕见透露了:35岁的年轻死亡患者,没有打过疫苗。死亡原因是生前患有多种合并症(multiple comorbidities)。
这个死因,也引起了网友热议。
为搞懂死因,网友专门“谷歌” 

comorbidities,合并症。

合并症是什么?网友表示不懂。

“今日单词-合并症。”

“我今天学到新词了,合并症,得谷歌搜索查一下。”

“感觉现在读通告越来越难,得查字典了。”
“所以现在是在玩文字了吗。这个词很生啊。现在不是潜在疾病了,是合并症。”
“难怪我亲妈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硬逼我学习,特别是拼写。现在我懂了。懂得这些生词估计是成为大人物的必备修养之一。”
还有的网友觉得哪里怪怪的。
35岁就已经有各种病了。

这个合并症,椰子也去查了一下。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合并症可以是:
①与原发疾病同时病发的一种或多种疾病,生理和心理都可以有,比如心理健康方面,一个人可以同时有抑郁症跟焦虑症;
②与另一病症同时并发但并没因果联系的病症;
③有所联系的同时病发的病症
而新加坡35岁新冠患者有“合并症”去世,也不是独一例。
美国专家对合并症的解释是,一个人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的疾病。比如同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的人。


而有高血压、肥胖、慢性肺病、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感染新冠后病情更容易恶化。
目前专家们建议是,有合并症的人要打疫苗。

新加坡的疫苗接种进度条几近拉满。86%至少打完一针,85%打完两针,19%的人打完了第三针。

所以大多数人可以安心。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人,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潜在疾病,或者什么合并症。

更何况打完第三针还突破性感染、住院的人,新加坡也有。

打完第三针仍确诊住院,1人病危
什么样的人更易“突破性感染”?

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545万。
19%就相当于103万5500人打完第三针。

而这一百多万人里头,还是有56个人确诊新冠住院。这个情况就跟打完第二针后发生的突破性感染一样。
唯一的差别就在于3针以后中招的比例更小一点。

截止昨天,因新冠住院的人中,打完3针的有56人,打完2针的有685人,没有完全接种的有489人。

在普通病房需要吸氧的人中,打完3针的有6人,打完2针的有97人,没有完全接种的有177人。

情况不稳需要在ICU中观察的,打完3针的有0人(11日有2人,12日无),打完2针的有8人,没有完全接种的有23人。
情况危急在ICU中插管的,打完3针的有1人,打完2针的有24人,没有完全接种的有50人。
从病情严重程度来看,打完3针的重症风险小于打完2针,最糟糕的就是打完1针或者没打过疫苗的。

但在ICU中插管治疗,病危的竟然还有1个打完第三针的。
足以说明:对于身体不好的人来说,疫苗是个防疫盾牌,但最好的措施是让自己不感染病毒。
据卫生部官网的统计,打完第三针后感染新冠的人数在持续增加。

就是不知道现在的突破性感染,会不会跟当初第二针一样。

毕竟对于病毒共存国家来说,第三针是扛过疫情反扑的终极武器。
如果参考以色列的情况,他们率先给当地群众打第三针,之后病例增长曲线如下↓


很明显,经过一个月疫情迅速好转。

就连死亡病例,也持续走低。↓


那么对于个人呢?
那些打完第3针还需要吸氧的人,身体又会有什么伤害,会比第二针更严重吗?

在本地专家看来,即便打完第三针出现需要吸氧,因为整体比例太低,也许不用太过担心。

“吸氧24%就算是吸氧了,100%也是吸氧,他们(卫生部数据)没有说吸氧的程度是多少。如果只是20、30%的话,其实是不要紧的。”
说是这么说,当局没有披露细节,咱也无从得知。

比起花脑力猜打完第三针吸氧严不严重,不如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体质能容易发生突破性感染。
相比莫德纳,辉瑞疫苗更容易发生突破性感染
据美国一项涉及57万新冠病例研究发现:
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多发性皮肌炎、血管炎以及患有多种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的风险更大。


这项研究中,70%接种的是辉瑞疫苗。

他们发现,没有风湿病的患者突破性感染率为每1000人中招31.16人。

有风湿病的患者,这个数字则为41.46人。

而接种莫德纳疫苗的人群,没有风湿病的患者突破性感染率为每1000人中招26.52人。
有风湿病的患者,这个数字则为35.65人。

这两天,莫德纳公司官宣承认自家疫苗在30岁男性的群体中,更容易引起心肌炎风险。

同时不忘强调,莫德纳疫苗的突破性感染更少。
再结合上述研究所说,只能确实比辉瑞更能有效防感染,只是疫苗副作用也更大。

总而言之,最安全的就是身体健康、免疫力强悍的人。

而免疫力差、有潜在疾病、合并症的,即便打完疫苗,打完第3针,碰上新冠也是得掂量掂量。

李总理、网红医生张文宏
谈新加坡、中国防疫发展
除了继续打疫苗,我们也没有可挑三拣四的权利。

随着第三剂开打,越来越多国家选择跟病毒共存,多数人默认新冠病毒不会消失。

那么接下去的路要怎么走,就成了关键问题。
来源:海峡时报
李显龙总理近期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是这么说的:

“逐步重新开放边境才能从新冠疫情中复原。疫苗接种将让这个做法更安全,并为企业提供支持,也让家庭能团圆。”
这个复原,猜测说的是回到疫情前的状态。
新冠就跟流感一样,但大家还是可以正常生活,正常旅游,正常商业往来。

总理在会议上也着重表态: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经济体,都有意扩大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计划。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是有参与的。

无疑对于新加坡来说,互开边境的圈子当然是越大越好,毕竟吃的就是这碗饭。

但是现在,亚太地区还不是很敢大迈步开放。
自疫情爆发以后,中国坚持清零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免隔离通道。
很多人都在想,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共存,互开?

据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近期发声:
我们国家一定保持战略定力,不会盲目地开放,也不会盲目地封锁,中国一定是依靠科学,在对疫情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实施疫情控制和生活正常化两不误。

他具体提到四点内容,表明中国未来的常态化抗疫会是这样:
高效的疫苗新药、强大的预警能力、快速的流调工作、充足的医疗资源。
“即便疫苗接种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仍需实施强大的公共卫生政策,将来中国还需要在免疫强化策略上做得更好”。
怎么看都是清零策略到底的节奏。
至于边境互开,目测还在挺遥远的未来。。。椰友们,你们认为呢?留言聊聊~

关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对于回国检测的新规定。进入公众号输入关键字【回国】查看👇 新加坡狮城椰子 新加坡即时资讯、搞笑趣闻、原创漫画、吃喝玩乐、旅游景点,在新加坡狮城椰子都可以找到呦!联系我们: sgyezi2015@gmail.com 44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关注我们#狮城椰子视频号 新加坡狮城椰子 , 苹果还是华为,看看李显龙总理怎么说?#新加坡 #李显龙
更多视频请关注@新加坡狮城椰子
视频号 👆👆👆
狮城椰子带你了解新加坡大小新鲜事大家赶紧先关注起来~

爆料|准证|玩乐|遛娃|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