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开埠200年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花园城市从抵达机场就可感受到,2号航站楼的流水小花园,4号航站楼的每个角落都让人体会到尊重与放松,城市里的商场即使地方再小都会让出一大块给绿化,酒店里的游泳池不大,也能做得跟在大自然中畅游一般,在视觉上,在心灵上极尽满足对自然,对绿色的渴望,特别人性,感受到关爱时也让人特别感恩。在做理财这块后,我们陆续有接触到来自新加坡的行业人士来授课,对老师印象极佳,谦卑,儒雅,经验丰富却从不夸口。。。后才知老师来自台湾,辗转美国几十年后留在新加坡。居住渔村后,你会发现很多经济报章,总要拿新加坡跟渔村来对比,都特别重视各种排名,关注两座城市之间的差距。但翻看新加坡历史后,你会发现,同时英殖地的两座城市,在根基上极其相似。

 

新加坡近代历史

新加坡的现代历史要追溯到18世纪,当时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总督想找一个中转岛,便于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贸易,所以英国人莱佛士在1819年对比的几个地方后,选择新加坡作为贸易的重要中转岛,并把这座岛建成了重要港口,成为当时国家贸易的重要港口。也使得新加坡成为当时主要的海港城市。成为英国殖民地也在于莱佛士的周璇与智慧。所以现在在新加坡,你能看到莱佛士雕像,也能看到以他命名的街道,好像还有个以他命名的酒店(没记错的话,在旧时玩具博物馆附近,很多年前的记忆,如有错,请忽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占领,当战争接近尾声时,新加坡重新成为英国殖民地,由于人民要求权力的呼声愈来愈大,英国慢慢让新加坡自治,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马来西亚联邦是各邻国的主流,所以新加坡也想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经过全民投票,据说当时的投票有三项,没有反对加入联邦这一选票,有约70%的人选择第一项融入马来西亚联邦,约20%多的人选择投白票。所以新加坡在1963年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最后因双方政见不同,给予新加坡人的权利没有得到兑现,再加之由于马来军费开支的增加,联邦要求新加坡缴纳的联邦税由40%上涨至60%,同时两个族群,马来人与华人之间有几次大的种族冲突,使得马来联邦领导把新加坡驱逐出联邦,新加坡只能在1965年被驱逐后成立独立的国家。

新加坡与渔村历史中都是英殖地,它们的相近之处

生活当中,没人讨论两地的差异,但在经济商业当中,两地暗中竞争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包括现在,大家都认为新加坡是渔翁得利,那么两地社会事务的结构之中有什么相似之处。

首先,是防止贪污的廉政机构,早在1871年,在新加坡的英殖官员就开始着手打击贪污问题,《防止贿赂条例》1937年就已经开始出台了。1952年,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地政府决定将警察与廉政分家,成为贪污调查局,1959年之后,执法加强,效果开始显现,这一模型新加坡建国后,依然地实施,这也是新加坡廉洁高效的根源之一。而香港是在1970年代在香港总督麦里浩主政时才推动警察与廉政分家,慢慢发展到现在的ICAC,看过港片的都知道ICAC。

其次,房屋政策,现在去新加坡旅游,新加坡很多文艺调很浓的区域是中峇鲁组屋下面改建的很多书店,咖啡店以及新潮本土手工制作坊,这些组屋是新加坡30年代由英殖政府成立的“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制订的房屋计划中最早的项目之一,新加坡建国后,也一直沿用这个房屋政策,同时加以改进加入现时风格,就是大家看到的各式各样的新加坡组屋,据说年青人一般工作个6-8年就可以买入组屋。而渔村的公屋设想应该来自新加坡组屋模式,但渔村跟新加坡不一样,所以后面的房屋发展也不一,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着。

接着就是公务员体制,大家都说新加坡公务员高效廉洁,不光有很严厉的政策法律,还有一套公务员聘用,升迁与行事的准则也有培养公务员的培训学校。这一套公务员服务体系源于一个机构,新加坡的公共服务委员会,1951年英国殖民时代已经成立,到现在,它依然是新加坡管理公务员人事的重要机关。同时在1954年的英殖时代,就已经成立了公务员培训学校,而这个学校为新加坡建国后提供高素质公务人才。渔村政府表示很羡慕,也希望有自已港版的公共服务学院。

所以,写到这,你就明白新加坡李总理隆重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年,讲出没有莱佛士的登陆,就没有新加坡,没有英治,就没有繁荣新加坡的基石,没有莱佛士学院,就没有新加坡建国的精英领袖们,包括新加坡建国的理念“城邦国”也是1958年就任香港总督的英国人柏立基提出。在今年的纪念开埠200周年的各种图片展览上,做了个调查,问民众新加坡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是什么?选择有三,分别是自决,开放度与多元文化,民众一面倒地认为,自决是新加坡发展的重要根基。

最后,各家都有各家难念的经,新加坡也一样,是以更普世的价值去拥抱世界还是其它?这个可能也是未来十几年投资者要面临的一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