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小六会考改革,竟被多数家长指认不公!集体请愿调整免修母语小六会考计分制!快看MOE如何回答!

新加坡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英文、数学和母语。学生也修读其他科目,如美术、公民与道德教育、音乐、社会科学与体育。学生将从小三开始学习科学。

学校将在小五至小六年纪的阶段提供基础或普通水平的英文、数学、母语和科学课程。

小六会考改革换成积分等级制

每一名小六学生都必须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SLE)。这个考试将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让他们进入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的中学。除了PSLE的成绩,学生也可以根据其他方面的成就和才华,通过直接招生计划进入他们理想的中学。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最新报道,明年的小五小六生接获的考试成绩单将列出学生各科的积分等级和总成绩,让学生和家长熟悉新制。另外,学校也将在年底根据小四生年终考试成绩,建议他们升上小五时选择普通或基础水平科目,并评估他们是否适合选修高级母语。

新加坡教育部三年前宣布从2021年起,小六会考以“八级”的积分等级(Achievement Level,简称AL)制,来评估学生自身学习表现,不再采用与同届考生成绩相比较后计算的总积分(T-score)

这么做是为淡化过度看重成绩的心态,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并让学生有更大灵活度与空间去发展各自的强项与兴趣。

新积分等级制落实后,考生每科考获的积分等级介于AL1至AL8,AL1是表现最优秀的等级。因此,学生在小六会考四科总成绩介于4至32分。

可是小六会考改革,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买这笔帐。

某些家长质疑改革对特殊儿童不公平

有家长发起网上请愿,要求教育部调整并延后免修母语学生的小六会考计分方式。

发起请愿的家长认为,免修母语学生在新的小六会考积分等级制下,母语科的推算成绩只能获得介于AL6至AL8的等级。

即八个等级中表现属最差的三个,这对学生的整体成绩有欠公平,特别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家长觉得新的计分方式会影响孩子日后的升学道路,尤其是考虑到他们须考获20分及以下的总成绩,才能升上快捷班。

由于这些学生是获得教育部批准免修母语,因此对就读小一至小四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这项宣布来得很突然。

教育部上个月公布新计分制的时候 ,也发信通知免修母语,或以外语或亚洲语言取代母语的小一至小四学生的家长。

因特殊原因免修母语的学生,教育部会根据学生在另三科的表现,对应有相似成绩的同届学生表现来推算这名学生的母语科积分等级,以便他们获有一个涵盖四科的总成绩,作为分配中学的参照。

这些学生在母语科所获得的推算成绩将介于AL6至AL8,意味着如果他们在另三科各考获AL1的最佳成绩,最佳总成绩不会低于9分。

但是,不有家长认为免修母语学生只能获得AL6至AL8的推算成绩并不公平,因此在三天前发起请愿,希望教育部重新考虑政策。截至昨晚8时30分,请愿书已有超过580人签名。

教育部对于家长质疑的回复

教育部在前两天(8月12日)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教育部是在2016年宣布会从2021年起改革小六会考计分制,期间给打算让孩子免修母语的家长知道将有新的会考计分制,但细节还在拟定中。

对这群学生的计分方式,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在决定如何给这群学生母语科成绩时,免修母语申请的多寡并不是教育部考虑的因素。”

过去几年,因特殊原因豁免修读母语的小学六年级生比率,占同届学生的3%,以外语或亚洲语言取代母语的学生则占同届学生的1.5%。

发言人指出,教育部向来强调母语学习的重要,但考虑到一小部分学生因长时间居住在国外,或因特殊学习需要,而准许他们免修母语;或以外语或亚洲语言取代母语。

另外,修读基础水平科目的学生,在那一科只能获得介于AL6至AL8的成绩。

若一个免修母语、无须在小六会考考母语的学生可以获得比AL6更好的成绩,那对许多学生将有欠公平。

况且,不少学生,包括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并没有放弃母语,而选择以基础水平修读母语。

新计分制也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是以普通水平或基础水平修读母语,得接受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测试。 

 一名家长对于积分制的的看法

一名签署请愿的陈姓家长(35岁)的儿子就读于新光学校,两年后将参加小六会考,但因校方不提供母语课,孩子只修三个科目。

“我很感激新光学校给特需学生机会接受教育,与其他孩子一样能参加会考,但突然间,知道这些免修母语的孩子只能获得介于AL6至AL8的成绩,家长难免会觉得不公平。”

教育部表示,会继续与免修母语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咨询校方最适合孩子的安排。

发言人提醒说,由于科目编班计划将在各中学推行,学生未来可根据强项选修科目,不受限于源流。

所有制度的推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也没有刚出台就完美无缺的政策都是在执行中不断改进,不断的改正错误才日渐趋于完美的~

想看更多新加坡教育资讯关注小新君

风里雨里小新君在这里等你哦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新加坡资讯

欢迎在后台给小新君留言交流

或者添加小新君的微信号:iedu_sg

—— END ——

本文内容由新加坡教育网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许可不得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