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实里达河口,就在义顺水坝与实里达西连路的实里达渔村,因疫情成为许多摄影爱好者打卡的热门地点。他们用镜头拍下小渔村的晨昏与渔民的作息。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景若怡人,知音纷至。
本地摄影爱好者自今年3月,相继在社交媒体分享一系列我国东北角实里达渔村充满异国情调的淳朴大自然景色。岛国渔村秘境,就这样在镜头下诞生。
摄影者以渔村海边的枯树为主题,结合日出、日落、晨曦、霞光、水流、波光、倒影、云朵、涨潮、退潮、甲板、渔船、红树林、泥地、沙纹、涟漪、青苔等元素,运用滤镜与通过相机长曝功能,拍摄出迷离梦幻的光影。
渔村的枯树与晨夕光影,有别于岛国常见的人造公园、沙滩或钢骨水泥景色,给疫情期间宅家多时的国人带来新鲜感,惊觉赤道边缘也有类似秋冬萧瑟的风景。
原本位置偏僻,毫不起眼的小小渔村,近来成为国人向往的新景点。每当周末傍晚,吸引上百人前去打卡,人气旺盛。
位于实里达河口
实里达渔村被喻为新加坡最后的渔村,位于实里达河口,就在义顺水坝(Yishun Dam)桥梁与实里达西连路(Seletar West Link Rd)旁的海边一隅。
渔村面积不大,开车经过,若没有特别留意,还真不容易发现它。前往渔村前,查看了新加坡道路指南,看到书中确实标注着实里达渔村(Seletar Fishing Village),我依照地图从榜鹅搭乘117号巴士,然后在编号68151车站(Shell Aviation前)下车,顺利找到渔村。
公众不能进入渔村
从实里达西连路路旁看进去,渔村围着篱笆。渔村内的停车场可供停放大约十多辆车子,但仅供渔民使用,公众不能进入。停车场入口处有保安员看守,警车也经常来巡逻。
据说,以前公众可到渔村购买新鲜渔获。但是,随着冠病疫情的暴发,以及前去渔村游览的人数日益增加,为了防疫,也为了安全起见,以及不给渔民造成困扰,目前外人不得进入渔村。
由于我亲友的船只就停放在实里达渔村的码头,因此国庆日当天,我与本地摄影师李丽娜,到渔村乘船出海,因此得以进入渔村。
浓厚悠闲甘榜气息
一进入渔村,看到五六间具有相当屋龄的锌板屋,有些屋顶和大门漆上鲜艳的蓝、黄、红色。其中一间最靠近路边的小屋入口处,立着一支红色飞机造型的风车。
零星分散种植在渔村内有限土地的椰子、香蕉和番石榴与九重葛,随着海风轻拂。边走边啼叫的小公鸡,听说比狗更尽责地守护渔村,它会追啄陌生人。胖嘟嘟的母鸡,颜色有白也有黑,低头吃玉米的模样十分可爱。
屋檐下,见渔人在整理工具,通往码头的其中一棵大树下摆有桌椅,坐在那里看晨昏光影与朝夕潮水变化,一定很写意。
随意晾在屋外的衣物,以及到处可见的救生圈、渔网与浮标,散发着悠闲自在的渔村气息。
据悉,锌板屋是供渔民白天休息和存放捕鱼工具的地方,渔民并不会在渔村过夜。
进入渔村之后,发现渔民由不同种族组成,有华人、马来人与印度人。我们前后遇见大约十多个渔民,他们多数住在义顺与兀兰一带。
与一名口操流利福建话的印度同胞擦肩而过,原来他是曾经上过报章与电视节目的“名人”欧弟。我们的船在海上行驶时,经过他负责看管的“奎笼”。后来,有老渔夫指出,那是养殖场,新加坡目前已经没有奎笼。
渔村面海的方向,有三个由木板组成的码头。各可停靠二十多艘渔船。多为两人、四人或五人的小型渔船,有些渔船装置了太阳能板及摄像镜头,设备先进。
无论是早晨渔民穿上防水衣,戴上渔夫帽,提着笼子走在晨曦中准备出航的身影;或傍晚渔船归来,渔民带回渔获走在木板上的剪影,都构成一幅幅渔村独特的风景。
卡迪红树林海域盛产金目鲈
码头左边,是义顺水坝桥梁,可以远眺桥上来往的车辆及远处的高楼。
我们的船从渔村起航后,向右前方海域驶去。大概两公里的地方,有一狭长海岸,岸上树木茂密。熟悉海域的船夫介绍说,那是盛产金目鲈的卡迪红树林。
据另一名退休渔民透露,实里达渔村的渔获,以金目鲈、石斑鱼与螃蟹为主,有时候也捕获价格昂贵的鲳鱼。
据船夫说,卡迪红树林在三四十年前是个大型渔业养殖场,岸边筑有一道石墙。我们的船只经过时,看到沿岸几个废弃的渡口,以及残留下来的石柱与断墙。
渔船再往前行驶一公里左右,来到河口的T形接头,船只必须往回开。船家指着左前方说那是三巴旺海边,右前方为榜鹅海边。再继续往前,可以直达乌敏岛。
这次游船河,让我们看到我国东北角海域,以及早期渔民生活的一隅。
实里达岛沙滩洁白
回程途中,船往实里达岛(Seletar Island)开去。一路看见平静的海面,有两三组人划着独木舟自得其乐,也有人在划水。
渔民说,实里达岛目前作为军事训练用途,游人不能登岛。只见岛上沙滩洁白干净,印着许多看似野狗或野猪经过留下的大批足迹。
实里达岛上椰影婆娑,牵牛花迎风飘摇,还看到石狮子雕像,让我想起早年在岛上生活的实里达海人。
实里达河与实里达海人
提起实里达渔村,不能不提到实里达河与实里达海人。
马来半岛早期是个渔村,各族居民多以讨海为生,被称为海人(Orang Laut)。他们一生以船为家,傍水而居,活动于岛屿海边、红树林、河口与沿海原始树林。
在马来半岛的五大海人当中,有一组名为Celates的住在柔佛海峡,分布在柔佛以南海域、新加坡北部的实里达河口与实里达岛。他们以捕鱼为生,住在木船上或河口岸边,被称为实里达海人(Orang Seletar)。
据说,实里达海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懂得使用茅枪捕鱼与打野猪。
早期与近代的实里达
有关实里达海人的最早文字记录,估计是出现在葡萄牙人于16世纪初出版的文献中。书中记载了实里达(Celates)这个名词,提到族人在巨港与新加坡生活。
殖民地时代,在位于新加坡东北角,距离市中心13公里的实里达一带,种有大片橡胶树,为新加坡的树胶公司所拥有。
在后期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规划下,实里达东南面与榜鹅盛港连接,西面与义顺隔着实里达河,北面与隔着柔佛海峡的马来西亚巴西古当市遥遥相望。
2018年,我国政府耗资6000万元将实里达机场周边开辟成实里达航空园区,专供飞机维修服务。航空园区距离实里达渔村,大约只有两公里。
英国殖民地政府在1923年清除实里达一带的橡胶林与红树林,花了六年建立英国皇家空军基地,成为新加坡第一个军用与民用机场。机场附近同时也建有约400栋黑白洋房,作为英军住所。
1937年加冷机场建成后,实里达机场被取代,成为军事训练、包机与私人飞机专用机场。
渔村毗邻机场,不时可见飞机起落。从码头望去,航空园区的建筑清楚可见。
与蓄水池一桥之隔
早期为解决供水需求,实里达蓄水池于1920年建成。
1986年,又在实里达河开辟实里达下段蓄水池,这里有个历史步道,建筑风格延续了渔民奎笼,捕鱼笼子的形状建成,而架在海上的桥梁柱子,则是渔村椰子笔直树干的缩影。
蓄水池与渔村只隔着义顺1道的水坝桥梁。
新马分家之前,实里达海人分布在柔佛南部与新加坡北部,包括实里达岛。1970年代,在一项新马协议中,超过300多名实里达岛的海人,选择成为马来西亚公民,迁居柔佛振林山海边。只有约40人继续留在新加坡。
实里达海人崇尚宗教自由,语言70%为马来语,习俗也有差异,其中明显的是男女平等的观念,人人都得捕鱼打猎。后来实里达海人逐渐与马来族与华族通婚,渐渐被同化。在与渔民聊天时,我尝试问起有关留守本地的实里达海人的后裔,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否继续以捕鱼为生。
一张照片,隐含千言万语。实里达渔村夕阳美景的照片进入眼帘,勾起我对岛国偏僻小渔村的兴趣,也因此追溯到久远年代的史事,获悉一个或许已经在本地消失的族群。此行,我们分别用相机与手机记录了渔村的风景。让照片,继续将渔村的故事传下去……
渔村晨昏景色不分轩轾
小贴士1 :从水坝看渔村日出
早晨从靠近义顺水坝的堤岸,看向右边的渔村,可以拍摄到太阳从渔村后方升起的画面。
涨潮时,金色波光粼粼,闪烁生辉。退潮时,海中沙堆低洼不等,形成形状不一的纹路。
小贴士2 :从斜坡看渔村夕阳
傍晚时分,坐在实里达西连路旁的斜坡,欣赏从今年农历新年后开始落叶的岸边枯树。
退潮时,可越过枯树区,到潮间带拍摄有如天空之镜的水中倒影。游人最好查明潮水涨退时间,注意安全。此外,斜坡陡滑,行走小心。
文:梁丽庭 图:梁丽庭、李丽娜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