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实践进行时 | 国务学院全球挑战计划“新加坡垃圾分类治理”团队调研纪实

2019年7月30日至8月2日间,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挑战计划“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项目实践团队在新加坡开展实地调研。

DAY 1

7月30日,团队成员参访了新加坡的特色社区——组屋,观察普通居民家中的垃圾收集输送管道,了解其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随后,成员们与E2S2项目组成员合作,在组屋周边的食阁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一整天的参访和调研,成员们对新加坡社区的生活垃圾集运模式以及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建立了更深入的认识。

成员们在食阁中对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访谈

DAY 2

7月31日上午,成员们前往Lorong Halus Wetland进行实地考察。Lorong Halus Wetland曾是新加坡的垃圾填埋场之一,新加坡政府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供人们参观学习。成员们仔细观察湿地的水质、泥土成分及植被类型,探讨了新加坡“将填埋场改造为景观”模式的优劣。

成员们认真观察探讨→

↑公园内种植作物以检查水质

下午,成员们分为两组,分别前往新加坡环境局及四大垃圾收运企业之一VEOLIA开展调研,具体了解新加坡环境局的政策规划,以及垃圾收运企业的操作流程。

当晚,团队成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张静如博士会谈,交流了有关城市垃圾治理的经验。张博士对新加坡与上海两大城市的垃圾治理做过专门的对比研究,从新加坡垃圾治理的前端、中端、末端三个方面出发,为成员们介绍了新加坡垃圾治理的先进经验和不足,并与上海现行的垃圾治理模式进行比较。成员们也分享了各自在调研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和问题,与张静如博士共同探讨,获益匪浅。

DAY 3

8月1日,项目团队前往新加坡滨海堤坝,并参访了永续新加坡博物馆。

团队成员品尝由废水净化而来的新生水

团队于绿色屋顶合影留念

滨海堤坝承担了供水、防洪、消闲去处三大功能,在新加坡淡水净化处理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成员们在博物馆的六大展区了解到新加坡如何在气候、能源、供水、垃圾处理等不同领域创造宜居和永续的社会,对新加坡的3R(Reduce, Reuse, Recycle)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Y 4

8月2日,团队成员前往LTH大楼,与新中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先生进行交流。曾先生从参与者的视角为成员们介绍了新加坡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以居民和企业负责人两种身份分享了两者参与垃圾治理的感受。通过曾先生的讲述,成员们对新加坡的垃圾治理有了更微观的、感性的认知。

四天以来,成员们的足迹遍布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分别针对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三大主体——政府、居民、企业进行走访考察。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新加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建立起系统认识。成员们将充分利用这段实践经历,在学习新加坡经验、思考新加坡问题的基础上,为上海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出谋划策,贡献交大智慧。

图文 | 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