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终于可以网购了!
最近打开宜家官网的用户应该已经发现了,在首页中间显眼的“网上商城试运营”七个大字。
按照宜家的计划,2018年底才覆盖149个城市,如今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KPI,这个执行力必须点赞。
下面我们来看看宜家网上商城卖了些什么,运费多少钱?
和之前财年大会上介绍的一样,这次宜家动了真格了,线下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网购了,小件9.9元包邮,大件69元包邮。
怎么算小件呢?官方说法有点长,大家看截图。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风清直接在购物车里添加了4件商品,包括不算小的边桌和凳子,一共9.9元的邮费。
大件商品包括衣柜、沙发、床等大件物品,沙发2件,床2件,7个大件总共邮费也才69元。
写到这里,风清基本上可以宣告“宜家代购”从此say goodbye了!
宜家为什么突然加快电商化?
话说,宜家进入中国的时间比阿里巴巴成立(1999年)还早了一年呢,如今双11都已经第十年了,宜家才终于全面开放电商业务。
这在全民拥抱互联网的时代,简直就是奇葩的存在,宜家也因此获得“电商小学生”的光荣称号。
事实上,这些年,宜家一直在犹豫,在电商的边缘不断试探中:
2016 年9 月,宜家(中国)网上商城上线,仅对上海地区开放;同年在温州开设了中国首个“订货中心”;
2017年,宜家宣布与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合作,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确定合作的对象;
2017年年底,宜家在新加坡的电商服务悄悄上线。当时,宜家东南亚零售负责人称,新加坡的宜家网站已经上线7周,并且已经开始了正常运营……
再就是在今年8月16日举行的2019财年发布会上,宜家宣布要全面电商化。
但很快,号称要做9个月的宜家小程序,上线才几天就下架了。
这都让外界怀疑,宜家到底是试水,还是真的要电商化。
没想到,就在近日,宜家竟然悄悄上线了网购业务,而且还是提前两个月完成一年的指标。
一向胆小的宜家怎么了?
其实,宜家的胆小在于创始人的谨慎。
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于1926年,1943年成立了宜家,直到今年1月份离世,75年来,坎普拉德一直都是宜家的CEO。
身边有年纪大的长辈,相信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排斥互联网,恐惧新生事物。
坎普拉德也一样,即使他是伟大的企业家。
2008年,坎普拉德驳回了一份网上商城的提议,理由是:“网页上可以做买卖,却会减少来店的客人,这样便会失去一些额外的生意,比如有些商品是顾客随手挑拣的,并不一定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再比如,直到现在,宜家仍然采用寄送小册子的方式做营销。
但事实上,宜家的高层早就察觉到了互联网的趋势,这点从那份被驳回的提议可以看出。
因此,在坎普拉德离世后不久,宜家的电商布局步伐明显加快了不少。
宜家做电商很难,不做更不好过
其实,坎普拉德恐惧电商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在线上卖家具,配送是个超大的难题。
和普通商品不一样,家具属于高价、大件、低频的品类,这意味着消费者对它品质的要求会很高。
但是,网上销售的弊端在于实物与图片存在色差,质感不一样或者货不对版,再加上运输途中可能会出现破损的问题,被退货换货的几率极大。
而家具的运费费用极高,这样一来,商家会赔得本都不剩。
事实上,在全世界,就还没有哪家大卖场转型电商成功了的,国内家具巨头红星美凯龙转战线上,第一年的销售额仅40万,血亏。
宜家大卖场
如何最大化物流效率,并且让消费者觉得舒服,是宜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宜家的做法是顾客配送中心和小件包裹分拨中心,这是在宜家中国提出的尝试方案,在全球都没有的。
按照计划,在2020年前,宜家要在中国建成3个分拨中心、5个顾客配送中心、5个小件包裹分拨中心。它们将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以实现物流提速。
很明显,宜家离目标还很远,但它已经等不及了。
准确地来说,是市场等不及了!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天猫双11年,有超过42个家居类品牌成交过亿,比2016年的30家增加了不少。
其中林氏木业开场3分钟即破亿,截至10点18分交易额突破6.1亿元,已经达到其去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总额;18点02分全友家居销售总额突破5亿;顾家家居则在10点12分突破2亿,比去年提前6小时。
这些巨额交易意味着,家居电商的消费人群和消费能力是相当惊人的。
中国一直是宜家增长最快的市场,在2010~2014年,宜家在中国的销售额平均增长在20%以上,这是相当惊人的。
而在最近两年,特别是2017年财年,宜家在市场的销售额、商场访客数量、官网访问量、会员数量的增幅相比上一个财年分别下降了4.9%、9%、10%和9%。
与此同时,宜家在线下的扩张也越来越难。
原因不难猜测,租金问题。
此外,既有门店的增长也不乐观,在中国市场,尽管销售额和客流量一直在增长,但宜家并没从中国消费者身上赚到更多的钱,平均客单价仍然和前两年一样维持在140元左右的水平。
总之,宜家电商模式胜算几何还不得而知,但不做电商也是万万不行的。
你看好宜家的电商化吗?
作者:风清
(本文为电商报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