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萧峰、段誉和虚竹用三人的侠义精神做今天的“中国合伙人”

20世纪50年代,武侠小说在港台地区盛行。据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这句话并不夸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荡气回肠的作品将读者带入到一个个魅力江湖,让人流连玩味不忍从故事中走出。金庸在小说中提出了个体生命最高归宿的问题。

《天龙八部》于一九六三年开始在《明报》及新加坡《南洋商报》同时连载,前后写了四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所谓“天龙八部”是佛经用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作者以此为书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天龙八部》小说共五卷五十回,一共提到的人物有二百三十余人,是金庸小说中人物最大,关系最复杂的一部小说。

从《天龙八部》中三个主要人物萧峰,段誉和虚竹身上,探讨金庸所要表达的侠义,他们身上的性格特点和所具备的不同的侠义精神。《天龙八部》里,那个最没有称王称霸之心的段誉最后却做了皇帝,最没有男女之欲的虚竹和尚却做了快乐之极的西夏驸马,最吃尽民族矛盾之苦的萧峰却为平息辽宋干戈而杀身成仁。这三人身上的那股侠义精神,放到今天不知又该如何表现。

(今天出现的小说内容均为金庸.天龙八部.广州:广州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影视内容为2003版张纪中导演《天龙八部》,电影《中国合伙人》)

2003版《天龙八部》

萧峰——英雄气概,侠义第一

萧峰,一个理想的侠士模型。金庸武侠小说离不开的主题就是侠义,体现了金庸一直追随和倡导的侠义精神。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十分看重侠士的“义”。他曾这样概括游侠精神,写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这是古人所认为的侠义的内涵。而金庸认为的侠义也应该是这样的,同时金庸的侠义更加带有浪漫的色彩,让这一种侠义不再那么硬邦邦,而是有那么一种柔和美。

侠士,他首先就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心思,有喜怒哀乐。萧峰就是金庸笔下的天下第一大侠士,他的胆气之豪,处事之稳,武功之强,待人之诚,用情之专,忠心之赤,无一不表明他是人中龙凤,侠之大者,他就是金庸最理想的侠之义士。他性格几乎就是完美的,难怪男人见到他都想要与之交往,女人见到他都心生爱慕。而且他的侠义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身上,更加重要的是他的侠义体现在他对国家,对民族,对绝大多数人身上。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只见萧峰仍是一动不动的站在当地。

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呼,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

段誉和虚竹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

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只见他胸口肌肤上刺著一个青郁郁的狼头,张口露齿,神情极是狰狞。虚竹和段誉放声大哭,拜倒于地。

丐帮中群丐一齐拥上来,团团拜伏。吴长风捶胸叫道:“乔帮主,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

中原群豪一个个围拢,许多人低声论议:“乔帮主果真是契丹人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来帮助大宋?看来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杰。”

“他自幼在咱们汉人中间长大,学到了汉人大仁大义。”

“两国罢兵,他成了排难解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

“他虽于大宋有功,在辽国却成了叛国助敌的卖国贼。他这是畏罪自杀。”

“什么畏不畏的?乔帮主这样的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要畏惧?”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什么?”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转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蹄声响处,辽军千乘万骑又向北行。众将士不住回头,望向地下萧峰的尸体。只听得鸣声哇哇,一群鸿雁越过众军的头顶,从雁门关上飞了过去。辽军渐去渐远,蹄声隐隐,又化作了山后的闷雷。

虚竹、段誉等一干人站在萧峰的遗体之旁,有的放声号哭,有的默默垂泪。

——《天龙八部》第五十章《教单于折剪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

萧峰,杀身成仁

这一段文字写的正是萧峰在雁门关为了换取宋辽两国百姓的安宁日子而作出的牺牲。萧峰看到了在这一场宋辽的战争中,他失去了身份,失去了朋友,甚至失去了最爱的人。同时,宋辽两国的人们都经受了遭掳掠,被杀戮的惨重苦难。正是那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令无辜的百姓遭受苦难,令那些身在不同国度的人遭受歧视,遭受不平等的对待。其实,正如赵钱孙所说的:“汉人未必高人一筹,契丹人未必猪狗不如!”而萧峰,他所做的一切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和欣赏,他虽然是契丹人,但他比一些汉人更加英雄万倍,更加受人尊敬。最后是辽军的人不断回头张望他,而他的朋友兄弟为他流泪难受。这样的一个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大英雄,真正的侠士。

金庸写的侠士除了有这种为天下,为百姓的情操,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也有最爱人。

萧峰和阿朱,最后却是萧峰执著于复仇,亲手杀死了挚爱之人。从阿朱死的那刻,萧峰已经了然“复仇”并不会带来任何快感和疏解,而是复仇过程中人物付出的巨大代价,展示复仇带给人物心灵创伤和人性的扭曲。

萧峰就是集郭靖之阔,杨过之毒,张无忌之正,令狐冲之快,周伯通之真,黄药师之捷,陈家洛之雅,洪七公之大,胡斐之警,是为金庸小说中的第一人。

段誉——理想书生,真我性情

段誉,生在帝王家,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他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他的一切行动都可以说是他真性情的表现。他率性而为,不会理会其他人对他的看法,面对自己的心意,他总是能一如既往地追随。他就像他父亲一样,打滚在女儿窝中,但是他真正喜欢的人就只有王语嫣一个,对于其他的女子,他就像贾宝玉一样,对她们是尊敬的态度,对她们虽然也是发自内心的好,但却不一定意味着是儿女私情。

段誉可谓是全书中的第一痴人,他的痴表现在他对王语嫣的情,对功名利禄事的无视,还有对身处逆境也能悠然自得,轻轻松松的心情。

忽听得屋角稻草堆中两人齐叫:“啊哟!”站起两个人来,一男一女,都是十八九岁的农家青年。两人衣衫不整,头发上沾满了稻草,脸上红红的,脸色十分尴尬忸怩。原来两人是一对爱侣,那农女在此照料碾米,那小伙子便来跟她亲热,大雨中料得无人到来,当真是肆无忌惮,连段誉和王语嫣在外边说了半天话也没听见。

段誉抱拳道:“吵扰,吵扰!我们只是来躲躲雨。两位有什么贵干,尽管请便,不用理睬我们。”

王语嫣心道:“这书呆子又来胡说八道了。他二人当着咱们,怎样亲热?”这两句话却不敢说出口来。她乍然见到那一男一女的神态,早就飞红了脸,不敢多看。

——《天龙八部》第十七章《今日意》

这段话倒看出了段誉也是迂腐到了一定境地的,当着别人的面叫人家亲热,恐怕这普天之下也就他一个人想得出来。

段誉道:“是!是!”心中却在想:“我明明站在她身边,她为什么不叫我扶,却叫表哥来扶?由是观之,她适才要我背负,只不过危急之际一时从权,倘若她表哥能够背负她,她自是要表哥背负,决不许我碰到她的身子。”又道:“她如能伏在表哥身上,自必心花怒放。甚至邓百川、包不同这些人,是她表哥的下属,在她心目中也比我亲近得多。我呢?我和她无亲无故,萍水相逢,只是个毫不足道的陌生人,她怎会将我放在心上?她许我瞧她几眼,肯将这剪水双瞳在我微贱的身上扫上几扫,已是我天大的福份了。我如再有他想,只怕眼前这福报立时便即享尽……唉,她是再也不愿我伸手扶她的了。”

段誉一震,心口一酸,喉头似乎塞住了,勉强说道:“是,再……再见了。我……我还是跟你一起……”眼见她背影渐渐远去,更不回头,耳边只响着包不同那句话:“他说王姑娘是慕容公子的人,叫旁人趁早死了心,不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不错,慕容公子临出厅门之时,神威凛然,何等英雄气概!他一举手间便化解了两个劲敌的招数,又是何等深湛的武功!以我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到处出丑,如何在她眼下?王姑娘那时瞧她表哥的眼神脸色,真是深情款款,既仰慕,又爱怜,我……我段誉,当真不过是一只癞虾蟆罢了。”

——《天龙八部》第三十八章《糊涂醉 情长计短》

这段话表现出了段誉对王语嫣的痴,就算再危险的地方,只要有她在的地方,段誉便觉得哪儿是仙境,哪儿都是那么美好的。段誉就是一个痴人,如神仙般的人,没有那么多烦心事,他的世界就为了他喜欢的人旋转,做一个这样的人,岂不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虚竹——生性纯良,朴实呆气

虚竹,就是整部书中最呆最笨的人。但偏偏是他这种呆笨的人得到了更多的东西。正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傻人有傻福。虚竹要相貌没相貌,要智慧没智慧,要武功更加没有。但正是这样一个三无人士成就了一番武林事业,有一番大大的作为。

虚竹从小生活在佛门,他做的事情,想的事情都是与佛祖有关的,天生秉性纯良不忍杀生,呆头呆脑,以古板的佛家教训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但是他越是这样,他越容易犯了佛家的规矩,把不该犯的全都犯了,最后还成为了灵鹫宫的主人,学到了天下少人能敌的武功。金庸似乎挺偏爱他,他先天不足,后天又那么迟才开窍,金庸却安排了那么完美的人生给他。

虚竹叫声:“啊哟!”说道:“我还有事问他呢,怎地他便走了?”心中一急,从床上跳了起来,要想去追赶段誉,问他“梦中女郎”的姓名住处,突然见自身穿着一套干干净净的月白小衣,“啊”的一声,又将被子盖在身上,惊道:“我怎地换了衣衫?”他从少林寺中穿出来的是套粗布内衣裤,芽了半年,早已破烂污秽不堪,现下身上所服,着体轻柔,也不知是绫罗还是绸缎,但总之是贵重衣衫。

菊剑笑道:“主人昨晚醉了,咱四姊妹服侍主人洗澡更衣,主人都不知道么?”

虚竹更是大吃一惊,一抬头见到兰剑、菊剑,人美似玉,笑靥胜花,不由得心中怦怦乱跳,一伸臂间,内衣从手臂间滑了上去,露出隐隐泛出淡红的肌肤,显然身上所积的污垢泥尘都已被洗擦得干干净净,他兀自存了一线希望,强笑道:“我真醉得胡涂了,幸好自己居然还会洗澡。”兰剑笑道:“昨晚主人一动也不会动了,是我们四姊妹替主人洗的。”虚竹“啊”的一声大叫,险些晕倒,重行卧倒,连呼:“糟糕,糟糕!”

——《天龙八部》第三十八章《糊涂醉 情长计短》

虚竹破解珍珑棋局

他就这样得到了逍遥子的武功和童姥的灵鹫宫,从一个呆头呆脑的小和尚变成了一个武功盖世的宫主。比起那个朝思夜想想要复辟燕国的慕容复,岂不是幸运百倍。金庸就是这样眷顾这个傻小子,他越是想平凡地度过一生,他就越要他过得轰轰烈烈,得到了别人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给他来了一个真正的傻人有傻福。

《天龙八部》中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得非所愿,愿非所得,哀之,叹之。

这三人的英雄侠义各有不同,都是自身成长所形成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到今天,如让这三人做一出“中国合伙人”,那会是如何一番景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时代。虽然弱肉强食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定律,但是总有一些人内心发生了异变,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使上各种手段,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利益与金钱,曾经的道与义似乎荡然无存。

我们看过的电影中《社交网络》《中国合伙人》等,哪个不是从一开始的志同道合认定对方互为灵魂伙伴,但到了最后却是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你说他们这些人最开始的时候没有道义吗?没有祝你一臂之力的侠义心肠吗?肯定不是的,我们都是唯一、唯二的朋友聚在一起,一起办一件事,甚至“我”觉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但为了你们,“我”才坚持下来走到今天。这是“我”的道义和侠义。

有情有梦有朋友,世界就有无限可能

正如在金庸小说中的侠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他对侠义的理解。首先,他的“义”是英雄人物之间的肝胆相照,惺惺相惜。《天龙八部》中,萧峰和段誉结拜,段誉和虚竹结拜,这三人就这样成了兄弟,同生共死已是后话。彼此都觉得对方是光明磊落的英雄,识英雄重英雄。

段誉眼见各路英雄数逾千人,个个要击杀义兄,不由得激起了侠义之心,大声道:“大哥,做兄弟的和你结义之时,说什么来?咱们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今日大哥有难,兄弟焉能苟且偷生?”他以前每次遇到危难,都是施展凌波微步的巧妙步法,从人丛中奔逃出险,这时眼见情势凶险,胸口热血上涌,决意和萧峰同死,以全结义之情,这一次是说什么也不逃的了。

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正是虚竹。他在人丛之中,见到萧峰一上山来,登即英气逼人,群雄黯然无光,不由得大为心折;又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胜慨,登时将什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

——《天龙八部》第四十一章《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

三人少室山上结拜为兄弟

这三人以兄弟情共同合伙创业,如能一直不失本心,相互扶持是一定能做一番事业的。不过,这种本心实在是太纯粹了,纯粹得似乎在当今这个社会是找不到的。人性总有弱点,萧峰在少林寺一役时看到段誉尚未练成的六脉神剑,那会就已经想到他日二弟要能真的把这套武功练纯熟,自己也未必是他的对手,其实也已经有了心思,只是他心怀的天下并不在于此。但放到今天去创业的话,他的高瞻远瞩足以带领大家走得更远更高。那个痴迷迷的段誉,佛家的普世思想对他影响很深,他始终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又或者是“恶”能够被教化的。所以他是愿意相信人的,这在商业场上是双刃剑。还有那个憨厚老实的虚竹,他是见过“恶”的,也是被这种“恶”改变的人,很难说他在现在会不会也容易改变。

所以就算是这三人合伙创业,结果也未必能如人意。不过这也是作者“我”的私心罢了,把他们放在当今这个语境去论证他们的侠义,去论证侠义的改变,是不公平的。因为正是有他们这种不可取代的侠义精神,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书中的英雄人物才得以流传,才能让读者喜欢和相信。

金庸的侠义不止单纯的现代社会的商业行为,于他而言,侠之大义,为国为民。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金庸所说的“侠义”,它真正的内涵是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这样的一个高度。”这种“侠义”是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段论述,是对侠义精神很好的概括。侠首先是一种精神, “不轨于正义”,说的是侠的言行不合乎社会主流,不是人云亦云。但是他们做事“言必信,行必果”,讲义气、有诚信、重承诺,同时“不爱其躯”,不过分地爱惜自己的生命,首先考虑帮助别人解决“存亡死生”的困难,救人之后又“不矜其能”,不夸耀自己,只有这样才可以是侠。

在这一点上,萧峰就是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侠义的最高境界,为了民族和人民能够舍生取义。萧峰被自己的身世之谜束缚,而且因为这个身世之谜承受了很多冤屈,甚至是至爱的人的离去。而这些痛苦事情的根源都来自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纵然有绝世的武功,但他处在既是辽人血统又是汉人集团领导的尴尬境地,他亲眼目睹了宋辽两国的纷争使得两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血的教训,使得萧峰最终抛弃了自己的私人恩怨,站在了民族利益至上,为宋辽两国人民谋取和平的生活,他不想对不起自己的祖国但也不愿意杀人,最后,他只能一死以谢天下。试问普天之下能有几个人可以做出这样的牺牲。他的自杀,是对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挑动民族相斗,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不义战争的控诉。

其实,武侠中的“武”和“侠”不一定就要连在一起,不是说只有那种身怀武功绝技的人才会行侠仗义,才有资格行侠仗义。但是金庸还认为“侠”还应该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像那个傻傻的虚竹,他会武功吗?会,一点皮毛,在珍珑棋局上,他的那一点武功根本就称不上什么东西,但正是因为他在珍珑棋局上出手帮助了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才误打误撞得到了别人毕生梦寐以求的绝世武功。

还有像段誉,从《天龙八部》开篇,他完全就是一个多管闲事,爱管闲事的人。明明自己一点武功都不会,他还敢在两大帮派打架的时候出口劝架。这不简直就是一个疯子的行为吗。侠有一个理论,叫做“自掌正义”,自己掌握正义,正义在我自己手里。所以,我说段誉就是本书中的第一痴人,他只是单纯觉得打架是不对的,大家就应该和和睦睦地相处。段誉的大理家族是信奉佛教。他没有武功,但他可以拯救人心,感化别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仁爱之心,一样能成为侠,一样可以拯救需要帮助的人。没有武功不一定成不了侠,只不过是有武功会好点。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2018年10月30日下午,当代著名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辞世,享年94岁。

社会各界人士发表了悼念的文章。

其中一段 :

“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要有,也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几万人一起痴痴颠颠——创业,便要做别人做不得之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胆相照至死不渝……

只因先生这样写这样说,我们便这样信了,便这样做了。

一群有情有义之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之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言既出,此后经年,去挑战,去抗争,浑身是伤,屡败屡战,忍别人不能忍之委屈,成别人不愿成之事,唯不愿忍江湖不平正气不彰,少年心,英雄梦,惟愿我们能如先生书中侠客,以肝胆豪情行走于这天地之间。”

马云一段话足以概括这个时代这个商业战场上我们所需要的侠义精神。

江湖路远,他日有缘再聚。

先生,一路走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