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如果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就为成为马来西亚的首都?

1959年马来西亚独立。作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享有部分自治权。可惜的是1965年,新加坡被开除出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失声痛哭:”新加坡没有未来了呀!”

失去了马来的罩着,新加坡的处境危机四伏。周围”大国”林立,随时可以把新一口吞下,吃肉不吐骨头。新加坡选择了倒向西方阵营,”远交近攻”。事实证明,这一步棋是对的。有美国可以对近邻实行(战略心理)牵制,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新加坡太小了呀!

而且新加坡还和同样命运的以色列结成了战略秘密同盟,这是生存危机的考虑,可谓深谋远虑、心照不宣、心领神会。事实是,二者发展的都很好。互相帮助嘛。这是一个思路的胜利。依靠科技致富、自强,走一条捷径,最易达,而舍此无坦途的路。

虽有马六甲航线的便利,可解烫眉之急。那不是根本嘛。利用资源、低级思路致富,很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富而不强,产生依赖性、惰性,后果可谓严重。

如19世纪后期的英国躺在工业革命的功劳薄里坐亨其成,失去科技创新的动力、勇气,终让德国、美国赶上,挑战、掀翻了它的世界霸主地位。那是近一百年的潜移默化,而英国犹不自知。

新加坡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李光耀有清醒的认识。这红利会用完的。为保长久之计,他由西化而转向马来本土化。他未来也可以中国化,只看中国的实力了。他之前抱美国的大腿,也是为了自保,毕竟生存重要。将新加坡融入马来西亚是李光耀的目标。只是生平没有实现,历史时机不允许,太超前了,也许未来可期。

就象他摒弃汉语作为国语,而置英语,可谓深谋远虑。就象他说,一千年后,我们还住在马来西亚,本土化了,那时中国跟我们还有什么关系?想的远哪。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他做了政治家的本分。如果数十年后,符合李光耀的愿望并入马来,新加坡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完全可以。问题是能实现并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