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市后,大小问题似乎就没有断过。
从不断在锅里吃出东西,然后反复辟谣,再到土豆片涨价、牛肉粒变素,每一次每一件事情都将海底捞推上了风口浪尖。
尽管,后来这些事情都圆满地解决了,但是留下来的负面情绪却难以短时间消除。
菜品贵以及张勇移民新加坡的问题均成了大多数网友所诟病的问题。但这些都不是海底捞最直接的问题,当下,海底捞最直接的问题可能还是业绩问题。
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海底捞的市值已跌破了2000亿港元(1984亿港元),创出了近半年以来的新低。按照其最高4500亿港元的市值计算,海底捞已经跌去了2500亿港元,并且还有继续寻底的趋势。
那么,海底捞股价大幅下跌的诱因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被投资者“抛弃”?
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业绩问题。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餐饮行业受到的冲击不可谓不大。根据海底捞2020年财报显示,海底捞2020年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7.8%,但是它的净利润却只有3.0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了86.8%。
当然也有投资者比较疑惑,去年年中海底捞的净亏损为9.56亿元,这就意味着海底捞2020年下半年净利润已经达到了12.7亿元,相比于2019年下半年的14.3亿元其实也只下降了11%左右。
但相信投资者应该明白,投资是一种预期,预期未达标股价下跌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第二,翻台率的问题。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翻台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关于2020年业绩下降海底捞在财报中就提到了翻台率。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平均为5.2次/天;2019年就下降至4.8次/天。截至今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就下降至3.5次/天,下滑幅度明显。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曾经说过,为了员工能买得起房,所以他就只能不断地开店。可是店开得越多员工就越多,仿佛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数据显示,2018年海底捞的门店还只有466家;但是到了2020年,海底捞全球的门店就已经飙升至1298间,也就说这两年海底捞的开店数量超过了以往二十多年的总和。不仅如此,翻阅海底捞2020年财报,我们发现疫情并未阻挡海底捞开店的步伐,整个2020年海底捞开店数量达到了544家。
所以,疯狂扩张下,有些问题海底捞不能不考虑。
第三,食品贵的问题。
海底捞的客单价贵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根据海底捞的财报显示,2019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为105.2元,2020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为110.1元,两人份动辄三四百是一种常态。且按照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均100元的消费,确实还是有点贵。
综合而言,海底捞在疯狂开店的同时,需要兼顾地区、城市之间的消费差异,其需要在这几者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从目前角度而言,业绩还是海底捞股价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毕竟3亿的收入很难撑得起540倍左右的市盈率。
此外,受到海底捞股价持续下跌带来的影响,海底捞董事长已经跌下了新加坡首富的宝座,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数据显示,张勇目前在新加坡排名第四,身价1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7亿元),落后于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
我认为,当下海底捞首先要解决的并非是开店的问题,而是翻台率的问题。海底捞大可在不同地区与城市之间解决好价格差异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此利润率提升了,股价自然就不会继续下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