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外资私募成绩单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 吴娟娟

自2017年5月富达国际在中国境内发行首只私募基金以来,外资私募发行的产品一直备受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了部分外资私募基金的运营情况。

整体来看,外资私募业绩并不“惊艳”,但产品净值表现却显示出基金管理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业内人士表示,外资私募运行时间尚短,外资在A股的投资能力和风控水平都需要市场进一步检验。

业绩不惊艳

一位投资者向记者展示了美国某资管巨头境内首只私募产品的相关材料。从净值曲线来看,该基金2018年9月到11月净值一直为1,2018年1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基金净值先出现显著回撤,后逐渐收复失地,到2019年1月之后净值逐步突破1,截至2019年3月8日基金累计收益约10%。

据媒体报道,这只产品是一只量化产品,基金从基本面、市场情绪、宏观政策三方面捕捉中国A股投资机会。该基金是这样确定情绪面因子的:基金经理利用机器学习,先建立情绪关键词文本库,然后再使用机器学习将情绪关键词分类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进一步使用机器学习分析股吧讨论、微博、研报等材料判断投资者对公司的情绪,从而找到预测未来收益的情绪面因子。

作为量化产品,该基金运行期间的年化波动率为14.02%,同期沪深300年化波动率为22.65%;基金的夏普比率为1.47,同期沪深300的夏普比率为0.60。

格上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两个月,策略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或者管理规模30亿以上且机构成立满5年的公司旗下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超过10%的大有人在,例如星石投资、淡水泉投资等。尽管上述外资私募的产品为量化产品,与星石和淡水泉相关产品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一位外资私募负责人表示,资产管理行业向来有本地优势,最擅长美国市场的一定是美国的基金经理,同样最擅长中国市场的也一定是中国基金经理,因此外资巨头能否战胜国内头部私募尚需市场检验。

控制回撤能力过硬

尽管记者获取的有限数据显示外资私募的业绩算不上惊艳,但是这些外资私募基金产品的运行期间的最大回撤较小,业内人士称,这体现了基金公司严格的风险控制观念。

以欧洲某知名资管机构发行的股票型私募基金为例,截至3月8日,经历了2018年的熊市,这只产品已经收复失地,净值转正。据了解,该基金于2017年11月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投资者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该产品净值起始日为2018年4月12日,运行期间年化收益不足1%,尽管战胜同期沪深300的-6.82%,但成绩难言亮眼。不过,该产品运行期间最大回撤仅为-12.81%,明显优于沪深300的-22.86%。从净值曲线来看,运行期间,该基金大部分时间净值在1.00附近小幅摆动,在同期股票型私募产品中,最大回撤较小,且2019年以来,净值逐步回升,完全收复失地。该资管巨头在华的投行、资管业务全面开花。

另一家新加坡资管机构也显示了严格的回撤控制理念。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显示,该私募的一只股票策略产品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投资者向记者展示的该基金的净值曲线显示,2018年2月12日至2019年的3月8日,该基金净值曲线大部分时间贴近1.00,期间净值最低点为0.910。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开放外资进入私募管理行业以来,外资机构入场动作加速。她认为,外资要撼动内资龙头的地位并不容易。最终,在国内市场深耕多年的内资机构或将与国际巨头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但外资入场打薄行业利润,将倒逼内资修炼内功。业内人士指出,倒逼国内机构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或许是外资私募能带给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