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新加坡偶遇“触目惊心”的大宝森节,看着肉疼…

(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旅游”“雅思”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上午外出办事,正好办事的地方离“小印度”不远,于是就顺便去逛逛。

从小印度地铁站出来,穿过竹脚中心市场,来到Serangoon Road,立刻觉得眼前画风一变,路的两旁全是五颜六色的二层小楼,都是骑楼式建筑,沿街店铺林立,金店很多,行人摩肩接踵,绝大部分是皮肤黝黑的印度人,加上耳边不断传来的阵阵印度音乐,顿时有种穿越到了印度的感觉。

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本来不宽的四车道马路,被两排黄色栅栏隔了一条路出来,还有很多人,有男有女,趴在黄色栏杆旁眺望,好像在等待什么?原来,今天是印度教的大宝森节(Thaipusam),白天有游行表演,我正好赶上了。

参加游行的印度人,穿着节日的盛装,男女老少都有,能看得出来很多都是一大家子出行。有的人手拿乐器,有的人手托祭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不时停下来载歌载舞。游行队伍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身背各种“卡瓦底(Kawadi)”的信徒。

先来看两段游行表演的视频。

大宝森节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特有的印度教风俗,是虔诚的印度教信徒忏悔、赎罪、奉献及感恩和祈求愿望实现的节日,据说现在在印度都已经看不到了。

在节日当天,印度教信徒会举行盛大庆典并游行庆祝,包括背负卡瓦底仪式。在仪式前,所有信徒都要接受祭司训诫和24小时的斋戒以净化肉体与灵魂。信徒们坚信,只有心灵不再受物质束缚、身体上脱离物质享受之时,才能履行神圣任务而不会感受任何痛苦。

节日当天凌晨,准备扛卡瓦第的信徒,洗浴身体后,在亲友们的帮助下背负上卡瓦底。通常女性会头顶一罐牛奶做为卡瓦底,而男性背负的卡瓦底则复杂沉重了许多(最沉的据说有40kg)。

最简单的卡瓦底是肩扛一根扁担,挑两罐牛奶。复杂的卡瓦底,一种是一个倒扣的半圆形钢架,上面装饰有佛像、鲜花,羽毛和金饰等,固定在教徒的肩上,钢架上会伸出许多细钢钎,或连到教徒腰上的皮带上,或直接连到教徒的身体上,没错,是穿透皮肤,连到身体上;另一种则是直接用穿透皮肤的大钢钩背负重物,重物可以是好几个装满牛奶的钢罐,也可以是拖行一个小祭台。

而背负卡瓦底的信徒,无论男女,很多人会用一个钢钎横着穿透嘴巴,或者脸上穿满钩子。

随后,信徒们要赤足徒步走完游行路线,亲友们则伴随在一旁吟唱圣歌和祷词,给以支持和鼓励。游行路线全长4.5km,穿过市区,从一座印度神庙到另一座印度神庙。

路线中有三个乐队现场演奏站,会有印度鼓乐队守在那里,背负卡瓦底的信徒来到时,明快的鼓声响起,信徒们随着节奏跳舞,或激烈旋转,或摇摆身体,周围的观众们也会随着音乐拍手,吹口哨,很是热闹。

沿途另外还有19个音乐点,游行队伍也会在那里稍作停留表演。这样,整条路线走下来,估计至少要4、5个小时。

还是上照片吧。

跟随着游行队伍,我穿行在印度人中间,像是体验了一次触动心灵的印度之旅。

触动我的,首先是虔诚,除了虔诚的信仰,我无法解释谁会在赤道正午的时候,身背重负、身穿百刺赤足走上4、5个小时,中间还会不断表演激情投入的舞蹈。

其他参与游行的信徒,有人一直在歌唱,歌声委婉中似乎带着哀伤;有人一直等在路边,向每一个路过的卡瓦底信徒撒下黄色的花瓣,然后用清水冲洗他们的双脚;还有很多的志愿者,守在各个饮水点,为观众和游行队伍提供饮水和食物,而他们所在的位置是看不到游行表演的。

除了虔诚,我感受更多的是整个游行期间印度人之间的亲切和友好,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和友好,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在新加坡感受到了。参加活动的有不少妇女,老人和儿童,更多的是男性,年轻者居多,但身处其中,感受不到任何的紧张和防御,身边的人都很祥和,很放松,很快乐。

而且,无论是活动组织者,游行队伍,演奏者,还有观众,彼此都非常熟悉,时不时地互相举手示意打招呼,好像大家都互相认识似的。我想起来了,这种感觉,就是久违的儿时过年的感觉,或者叫节日气氛。

最后,我想说的,与政治无关,是第一次体验到了“游行”的快乐。在节日的时候,一起走上街头,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个个独立的人,都参与其中,组成一个共同的整体,汇聚成快乐的海洋。

这,应该才是人类最初的样子。

(文:票白斋主人)

相关阅读: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