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事了。
和一个新加坡妹子的短暂交流和主观感受,有些地方或许有失偏颇,聊聊对新加坡的印象,和想象中可能不太一样。
了解一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想,也挺有意思。
文章就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来,首先有个整体印象,然后是求学、工作、生活。
1. 地理、人文、自然环境。
新加坡在中国的正南边,所以和北京没有时差。
距离不到5000公里,飞机六个多小时。
差不多从北京到了三亚之后,再走那么远,两个北京到三亚的距离。
新加坡面积非常小,大概和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市区差不多大,但这也是一个国家,所以真的非常小。
很多留学生都称之为坡县。
这里最早是一大批福建人为了谋生计下南洋而去的,所以当地有非常非常多的华人。
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和华语,所以在新加坡说中国话完全行得通。
而他们的英语也不同英音、美音,很有自己的特色,听上去有点奇怪。
人们称之为Singlish。
新加坡的自然环境真的非常好,花园城市不是浪得虚名。
真的就好像在一个巨大的花园中生活的城市,不是绿化好,这个城市就是绿化本化。
空气非常清新,拍出来的照片都是自带滤镜的效果。
气温常年30多度,很热,不是北方夏天气温最高时候的那种炙热。
而是黏糊糊油腻腻的闷热。如果下雨就会比较清爽。
不过雨水很任性,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所以出门经常会带着伞。
2. 与中国不同的学业路径。
高中以前没什么不同,都要完成义务教育,高中以后出现分化。
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后是不读大学的。
如大家听得比较多的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对当地人来说也是比较难考的。
而通常的选择是读一个专业学校,类似中国的大专,毕业之后就可以找工作。
工作几年之后有些人会选择再去读大学,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在大学里经常会看到的本地人年纪都会大一些。
但是不读大学也没所谓,还是可以好好工作的,所以大学文凭不是必须的。
3. 与中国不同的工作待遇。
姑且叫专科吧,专科毕业后就可以找工作,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
薪酬基本上都是3000到4000新加坡元之间。
新币与人民币的换算大概是1:5,所以折合人民币大约1万5到2万之间。
平均水平差不多就是这样,感觉比国内多好多的样子。
但是也存在问题。
3000新币以下的工作并不多,同样,超过5000新币以上的工作也很难找。
普通人可能能力比别人差一点,也是这个水平。
能力比别人好很多,但是又达不到人中龙凤的程度,也是这个水平。
所以很多人工作了很多年,拿的是和新人差不太多的薪水。
但是一些高薪的行业则完全不一样。
比如医生、律师之类的。
新加坡的一个普通外科医生起薪就可以达到2万新币一个月。
什么概念,月薪10万人民币。
这只是普通医生,而类似国内主任级别的医生,一个月薪水可以达到10万新币。
院长级别的专家大牛,甚至可以拿到几十万新币的月薪。
医院一个药剂师,也是可以开得起法拉利的。
也正因为这样,大学里的医科专业非常难考。
为什么医生可以赚这么多?
因为诊费极高。
医院以外不允许出售任何药品。
买药就要到医院,挂一个号100到300新币,500到1500人民币。
一个心电图就要收好几百新币。中国也就几十块人民币。
CT更贵,住院的费用更是难以想象。
没有了解清楚当地的医疗保险制度,不过当地人基本上是不住院的,根本住不起。
但是这么高的费用依然有人买单。
在那住院的基本上都是外国人,中东或者东南亚的土豪,倒腾石油或者军火之类的。
医生也经常去国外“走穴”,收入自然就高了。
也因为这样所以医院中患者少,医生护士都极有耐心,态度特别好。
这样看来,中国的医生去新加坡就业太划算了,钱多事儿少。
然后我了解到也有一些中国医生跳槽去新加坡医院工作的。
首先需要有中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证,然后是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简历,通过面试。
然后需要在当地医院里类似实习之类的工作一两年还要通过一个什么考核。
更具体的情况就不了解了,大致就是这样。确实有这么做的。
基于这种不同工作的差别,新加坡的贫富差距非常的大。
4. 和中国不同的生活成本和房价。
按中国的思路,毕业工作之后,该买房子结婚了。
新加坡的房产交易和中国有很大区别。
房子分为公屋和私宅。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一辈子,都是住公屋的。
什么是公屋?
只要你是新加坡籍,在国内有任意一份正当的工作,就会有一个公积金账户。
工资里扣一部分国家补贴一部分,但这个账户和中国的不同。
主要是用来交公屋的房租的,不可作为他用。
其实中国的公积金账户也是效仿的新加坡,只不过后来走样了。
有公积金账户就可以申请公屋,公屋是国家的房子。
可以住,但是不可以交易。
能一直住下去也就可以认为是自己的房子啦。
所有的公屋样式都差不太多,忘记多大了,总之不是很大。
公积金里账户的钱是够交房租的,所以年轻人不需要买房,大家都这样。
相亲时会问你账户里有多少钱,钱多的话,就可以住得稍微大一些,但也不会大太多。
如果不想住公屋,可以买私宅。
私宅是个人所有,是可以自由交易的。
私宅和公屋的区域不同,私宅都是富人区。
私宅什么概念,一个120平的“豪宅”要2000万人民币。
普通人靠那份平均收入是根本买不起的。
至于车,由于政府不鼓励大家开私家车。
所以买车想要上路的话需要交高昂的税,所以就算买得起,也开不起。
豪车会比中国“便宜”很多,一般的车上路非常不划算。
因此街上很多豪车,开车的都是有钱人。
在此背景下,年轻人是不需要考虑买房买车的,所以结婚没有房价问题。
可以理解为,住房子是不需要花钱的。但是生活成本依然可高可低。
因为房租不用考虑,日常的生活成本可以压缩到很低。
街头小店的一份快餐2、3新币就可以吃饱,吃得也不错,自己做饭可能更省。
商场有些打折的衣服会非常便宜,几块或者十几块都有。
公交车也是几毛钱,所以一个月三四百块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但是基本上没有哪个年轻人是这么生活的。
不需要社交吗?
在商家消费主义洗脑的大环境下,而且是在随处可见的大牌商品的资本主义国度。
LV的包包不来一个吗?
晚上去夜店玩一下,几百块没了。
周末出去约个会,去个好点的餐厅,看个电影,几百块没了。
出国又方便,假期随便出去玩一圈,千把块又没了。
所以都攒不下什么钱,工资基本上是不够花的。
5. 与中国年轻人不同的压力。
没有房子的压力按说年轻人可以生活的很轻松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由于没有压力所以也没有什么动力。
大家都拿着一样的薪水,住一样的房子,理想的富豪生活都一样是遥不可及。
所以没有奋斗的动力。
而且这个国家又很小,转来转去就那几个玩的地方。
出国玩又很贵,所以很多人都变得很宅。
这就导致了一种普遍的压抑,抑郁症很常见,精神病院人满为患。
大量年轻人出国发展,高质量劳动力流失严重。
这种情况又使留在国内的宅男宅女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同性恋越来越普遍,以至于加剧了国家生育率的下降。
甚至需要国家专门出台政策来鼓励大家异性恋。
6. 与中国不同的新加坡妹子。
妹子们普遍不太在意自己的五官,却非常在意自己的身材。
在新加坡相较而言很少有人整容,但却有相当多的人隆胸和隆臀,不知道为什么。
单就相貌而言没有中国的妹子好看。
但普遍很注重打扮。
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不算漂亮,但是看上去很有气质,很舒服,很自信。
7.结语
以上差不多就是对新加坡的印象。
或许不够全面或某些地方有失偏颇,但完全是真实感受。
我的感觉就是除了天气实在太热,在那混日子挺好的。
生活压力小,生态环境很好,消费水平也不算高,不大手大脚的话,生活也算滋润。
不过也仅限于混日子了。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两个方面,只能看到别人的好,却看不到另一面。
认真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