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后记 | 国务学院全球挑战计划“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团队调研纪实

2019年7月27日至8月3日间,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挑战计划“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项目实践团队前往狮城新加坡开展了为期8天的调研。在这里,他们参访社区、开展座谈……在行动中学习新加坡智慧,助力上海生活垃圾治理。

前端——垃圾收集

新加坡的垃圾治理体系界限分明,从前端到后端都分别有对应的主体负责,形成了居民-企业-政府协作的垃圾治理模式。新加坡以减量、回收、再利用的“3R”为核心理念,打造“无废城市”,治理成效显著。

“3R”理念

在前端,新加坡主要依靠居民的投放及分类行为对垃圾进行收集。新加坡的垃圾桶主要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而部分地区对可回收垃圾又有进一步的详细分类。在新加坡特色的社区——组屋中,每栋楼都设置了专门的垃圾集运管道,方便每家每户直接将生活垃圾投放至指定地点。但在另一方面,新加坡不强制要求居民进行分类,组屋管道的设置也使垃圾非法倾倒的追责难度大大提高,监督机制难以落实。同时,集中的管道投放意味着所有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收集,增加了后续清运和处理的成本。

中端——垃圾清运

新加坡垃圾处理的中端主要由企业负责——持有牌照的四大垃圾收运企业按照划分好的区域,共同负责整个新加坡的垃圾回收及清运工作。而在四大企业之下,许多小企业也承担着垃圾收运的工作,将收集的垃圾卖给大企业以获取利润。

工人正在清运组屋里的垃圾

在新加坡,可回收垃圾中的90%是通过企业途径进行回收的,由此可见,企业在垃圾清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八天的行程中,实践团队参访了四大集运企业之一的威立雅公司,对企业在垃圾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印有威立雅公司标识的垃圾桶

后端——垃圾处理

后端的垃圾处理全部由新加坡政府负责,主要有焚烧加填埋两种方式。前者依托四座大型焚烧厂的建设实现;后者则是通过填海造岛的方式进行,新加坡的实马高岛就用以填埋焚烧后的垃圾,同时也作为旅游景点向公众开放。据测算,实马高岛到2035年就会被填满,因此,尽管新加坡的垃圾处理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其目前仍面临极大的垃圾处理压力。

新加坡实马高填埋场

此外,新加坡的典型经验是将垃圾填埋场改造为自然景观,如Lorong Halus Wetland曾是新加坡的垃圾填埋场之一,后经改造成为湿地公园,向公众开放游览。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还改善了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环境,对于纾解邻避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目前面临巨大垃圾处理压力,一大原因即建造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产生的邻避效应,新加坡的改造模式为上海缓解垃圾处理压力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湿地公园中用以检测水质的植物

为期八天的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在总结新加坡垃圾治理智慧之余,也对本次新加坡之行产生诸多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

张慧敏

国务学院 2018级博士

新加坡小小的地方汇聚了多种族人口,现代与多元文明交织,并塑造出高度国际化的花园城市。在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的情况下,新加坡重点攻克垃圾处理技术,以垃圾处理后端为重点,将垃圾处理场所建设成生态公园、城市景观来证明城市垃圾处理得当、环境友好,令人印象深刻。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体系还需逐步改善,为营造绿色、清洁的城市环境不断努力。

梁辰

国务学院 2019级博士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民族融合并和谐共处的社区都市,在狭小的环岛上运用着世界一流的城市治理理念和智慧,在垃圾分类这种棘手的社会全体动员式问题上,新加坡严格运用法律强制手段规范并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垃圾的方法和习惯,努力营造出一个整洁干净的城市外表,而在终端处理上新加坡也在国土资源有限这种客观现实下寻求出路,这都为上海的垃圾分类与治理提供了范本和灵感。

余成龙

国务学院 2019级博士

新加坡给我最直观感受是这个城市国家对居民生活要求严苛,又没有投入大量人员和现代技术去监控居民,身处其中的居民会自觉遵守种种,反而有点无为而治的感觉。整个社会氛围营造起来了,相反是外来游人诚惶诚恐,生怕犯一丁点错误。

王越

外国语学院 2017级硕士

整齐清洁、井然有序是我抵达新加坡后对其的初始印象。一周的调研之旅结束,我们对新加坡的垃圾治理模式了解逐步深入。无论是政府在终端管控和环保宣传方面做出的努力,还是企业在垃圾清运处理过程中有效盈利并最大化降低污染的模式,亦或是居民在法律约束下自觉遵守规则守护这片净土的习惯,都解释了为何新加坡在垃圾治理方面能够成为优秀典范。通过借鉴学习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为上海的垃圾分类治理寻求更加科学可行的模式。

高子彦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2017级硕士

小而强的新加坡政府发展出了一套与多元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善治”模式,其在垃圾末端处理的综合利用规划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相较之下,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前端分类投放、收集与末端分类回收、处置是垃圾治理的鸟之双翼,车之双辕,需同时推进。实现上海乃至全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鲁亚倩

国务学院 2018级硕士

新加坡一行令人印象深刻,这样一个多元开放、高效认真的国家,有太多迷人之处。干净的街道、便利的交通、良好的住房以及和谐的文化离不开新加坡民众的高素质以及政府部门的细管理。出于对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新加坡有高效的垃圾处理手段、水资源再生技术以及碳排放控制措施,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民众对环境对资源对未来的深切关注与用心。我国在精细化管理与服务以及民众环保意识层面还需进一步付出努力。

陈紫怡

国务学院 2016级本科生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仅和上海市区相当的东南亚岛国,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均不占优的情况下,用短短几十年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其治理方式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尤其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新加坡扬长避短,引入市场机制,专注于后端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完善,通过先进的技术、全面的规划以及贯彻其中的永续意识打造出一座赏心悦目、稳步发展的花园城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许多值得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的经验。

张弘力

国务学院 2017级本科生

初到新加坡时,对这个国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干净。而与之相对的,新加坡路边设置的垃圾桶却并不多,路上也鲜少见到清扫的环卫工人。这样的反差源于高效、完善的垃圾治理模式——从前端到后端,环环相扣。各主体各尽其责,前中后端互相匹配,实现新加坡建设“无废城市”的目标。目前正值上海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新加坡的垃圾治理模式对上海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八天行程转眼间就结束了,但团队成员的脚步并不会就此停下。接下来,他们将总结调研情况,撰写政策报告,结合现实条件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推广建言献策,贡献交大智慧。

图文 | 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