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吃在新加坡,住在新加坡,玩在新加坡,真心很爽,不过我想回国了

有人说新加坡是一个集合了迷人、舒畅、友谊、纵情、灵动、狂欢、宁静、浪漫、现代等许许多多情绪的城市,东西方各国人在这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归属感”。

无名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这就是新加坡给我的总体印象。这篇是新加坡印象最后一篇,咱们重点说说新加坡的“吃”和“住”。

新加坡是一个西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政府行政、城市规划和管理理念以及企业制度都是西式的、现代的,连生活方式也无处不西洋,到处可见西式餐馆、酒店、咖啡馆、酒吧。

此行我们拜访了新加坡一名非常有名的艺术家陈奶奶,她早年到欧洲留学,现在还保持着西式饮食习惯。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也去法国餐厅、意大利餐厅体验了一番。

黄油

意大利面

不过说真的,西餐偶尔体验一下就好了,价格又贵味道又淡,我还是喜欢中餐(其实是囊中羞涩)。

跟艺术家陈奶奶的高雅品味不同,从劳工做到大老板的杨先生就显得“俗气”一点,乡土气息浓一点,他一个劲的介绍我们去吃地道的小吃和糕点。百无禁忌,抓来就吃。

由于新加坡国民有70%以上是华人,所以中国式建筑到处可见,中式餐馆更是遍地开花,时不时让你有一种逛在国内某城的错觉。

餐馆里的糕点、小吃都是早年从中国内地传过来的,大多是粤式做法,不过貌似做得比国内还地道,选料非常讲究,火候掌握分寸,卖相好,味道正。好吃,真的很好吃。

一阵狼吞虎咽,把胃堵得严严实实的,再喝一碗羊羹养养胃。

羊羹

新加坡的榴梿,也非常值得推荐,大多产自毗邻的马来西亚。我虽然闻不惯榴梿味,但是这次在异国他乡,满街满街都是优质榴梿,抵死也要好好体验体验。

还真别说,优质的榴梿闻起来虽然特臭,吃起来却还真香。那天晚上我们共品尝了6、7个品种的榴梿,应该比得上无名前三十年吃过榴梿的总和。

新加坡的夜生活是世界有名的,夜场、酒吧、娱乐城、赌场……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囊中羞涩,再加上种种原因,我们没去体验那种光怪陆离、让人沉醉的夜生活,只是习惯性地选个地方坐下来喝喝啤酒、聊聊天。新加坡的消费水确实有点高,甚至啤酒比红酒还贵,一餐下来,没一千几百的搞不掂。

这种消费,国内一般的工薪阶层有点承担不起(北上广的白领另当别论)。让我们早点回国吧,再延迟几天,恐怕就得在这当劳工赚路费回去了。

说完了林林总总的“吃”,咱们了解一下新加坡的“住”(不说酒店住宿,是说别人的房子)。按照1964年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组屋计划,新加坡政府成立专门的法定机构,对占住户80%的中低收入者,统一供应组屋,并实行严格的限房价、限户型政策,保证大多数居民买得起组屋。

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政府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其房屋的产权,7%的低收入家庭是向政府廉价租赁;另外15%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市场上购买的高档商品房。这样说来,大多数的新加坡国民,没必要为了房子花掉半生的积蓄,把一家人的生活绑死在高房价上,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去改善各方面的福利。PS:让我们早点回国吧,我们还要省吃俭用去供房供车。

新加坡政府建造的组屋,楼不高,最多十多层,一律不建阳台(因为早期建的组屋阳台全被业主改装成房间,后来干脆就不建阳台了,多做一个房间),晾衣服被子全挂在窗户的铁架子上。

而一层架空层多为开放,没有围墙围合,道路的绿地悄然延伸到家门口,无论是新楼还是旧楼均以色彩来区分。来到这里的异乡人不仅要记住你所在的地址,还要记住所在的建筑色彩特点,要不很易在组屋区里迷失方向。

组屋的规划很人性,组屋间通过连廊连接,再通过连廊与公交候车亭相连,公交网络又与地铁网络相连,遍布的地铁网络又连着人行天桥,连着地下通道,连着各大购物商场。尽管新加坡天天下雨,但是你不可不必带着雨伞,因为各个建筑间皆有走廊相连,遮阴挡雨皆可。

整个城市,地上地下枝叶相连,道路纵横交错,购成综合的生活、工作、购物、娱乐休闲的城市网络。虽然在新加坡生活非常惬意,但是还是让我们早点回去吧,我们还要努力加班,小鬼的奶粉、尿不湿早都告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