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被日本“抢走”一千亿高铁项目,是福还是祸

前言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中国的发展飞速发展,不管是工业、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有着质的飞跃,特别是在工业建造方面,一度被外界评价为“基建狂魔”。

在2015年印度决定花费107亿美元,折合1052亿人民币来建设一条全场505.8公里的高铁,全名为印度高速铁路项目,该高铁将连接印度的最大城市孟买和古吉拉特邦首府,规模十分庞大,如果开通成功也会成为印度最“值得炫耀”的工业工程。

在消息一传开时,就有不少国家纷纷赶着竞争,有着“基建狂魔”的中国也不例外,甚至在前两年消息还没传开的时候中国就派出了中国工程师前往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勘查。

新德里

按道理,这项项目的承接中国是志在必得,但是在之后印度决定将这项巨大工程交予日本,而在2015年,日本的首相安倍晋三还访问了印度,确定印度高铁将采用日本的新干线的技术和模式等。

不仅我们觉得一头雾水,基建圈中的同行也都是纷纷猜测,疑惑不已。

为何印度没有将此次项目交给中国,而日本又是如何得到印度高铁项目这块“鲜美肥肉”的呢?

基建狂魔“狂”在哪里

众所周知,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是“战功赫赫”,这篇文章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述说中国是如何获得“基建狂魔”这样的称号。

首先就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无法离开的“电”来说起,自从2015年12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区电网线路整体设施安装完成之后,中国大陆最后3.98万的无电人口已经实现了全部通电。

在现在可能大家认为国家是不会存在断电现象的,但是在许多贫穷国家的通电率甚至都没有普及,比如说印尼就存在44%的人口家庭没有通电。

在2021年10月9日亚洲国家内巴黎的两座发电厂 先后停止供电,导致嫩巴黎全面性停电,陷入黑暗之中。

中国能被称为“基建狂魔”称号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全国上下都通电而著称的,我国的国家电网不仅仅是只给中国的城市供电,还有巴西、菲律宾 、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供电。

同时我国为了解决长途运输电力会出现高度消耗电力的问题,还专门研制出了一项高科技,名为“特高压输电”。

在之前我国一直使用的直流电网,而特高压电网可以输送600万千瓦的电量,是之前电网的5至6倍,且送电的距离也随之减少,我国送电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特高压的运输方式为我国节约了60%的土地资源。

截止2020年,我国的特高压电网基本建成,运输的电量高达2亿千瓦时以上,占据全国装机总容量的25%。

再来说说我们离不开的公路铁路方面,像如今可不比之前我们要出门游玩的的话通常都是坐高铁飞机,而在城市中上下班更多的就是乘坐地铁,相当的方便快捷。

现在中国全国公里的总里程为501.25万公里,虽然美国的公里总里程有680万公里,但是中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是稳居世界第一,有15万公里,在铁路方面截止2020年7月底的数据显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2.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铁3.6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一。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些公路也是最能代表我国号称“基建狂魔”的“产品”之一,

不管是自己国家的铁路修建,还是帮助他国修建铁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轻车熟路”,这里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在2016年正式开工的中老铁路。

这是一条从中国云南省的昆明市到老挝万象的铁路,横跨老挝7度地震区,总投资5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76座隧道和62公里的桥梁。

为什么我要专门说中老铁路,而不说其他的铁路呢?因为我认为这条铁路的修建难度十分大,老挝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四周都有国家接壤,本土领域有60%以上都是未开发的森林或者山丘。

中老铁路

这样一来就加大了修建铁路的难度,最为主要的是在之前的越南战争之中,老挝也遭受到打击,在9年时间内美国在老挝投下了200多万吨、2.7亿枚炸弹。

直到现在这其中还有1/3的炸弹没有拆除或爆炸,因此老挝也被称为“活在炸弹的国家”,这样一来铁路的修建更是难上加难。

但最后中国也是克服了重重危机,花费5年时间将中老铁路修建好,在修建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地形、炸弹等因素的干扰,还没有污染到老挝的生态环境。

而中老铁路的修建也促进了中国与老挝的关系,让老挝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在以后的 未来中国也可以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通铁路。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中国的互联网,其实早在2018年中国就已经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基建,这就是5G、人工智能、AI等。

中国的通信网络是全世界覆盖最完全的信息网络,可是大家想不到的是中国是在1994年4月20日才接入到国际互联网之中,这等于是中国接入的第一根网线,也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点。

但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互联网还没有到人人普及的地步,在1997年4月中国的四大主干网实现互通,1998年搜狐、新浪、腾讯、网易横空出世。

新浪图标

到了1999年QQ诞生,在之后阿里巴巴也成立,属于中国的购物时代正式开启,截止200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53亿,在当时位居世界第一。

而这对于中国来说也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在2011年微信上线,在2014年的“双12”二维码支付首次登上中国市场,截止2020年3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9.04亿。

这些都是中国的“基建产品”的冰山一角,但就单从用电、交通、与网络这三方面也可以证明中国的发展是飞速的。

印度铁路由日本承接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中国的基建能力和技术在世界面前是数一数二的,那为什么印度的高铁项目没有给中国,反而日本拿到了此次的修建任务呢?

我们先从印度自身来说,大家都知道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在近年来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速的,但主要以农业、手工业和现代工业作为支撑,但是还是存在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国内还存在种族冲突等问题。

但其中影响最大的那便是交通问题了,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的纺织业发展迅速,而印度又正好是棉花的高产区。

在19世纪中期,英国为了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的产业和更好地控制印度,决定给印度修建高铁。

在20世纪时,印度在英国的统治之下拥有了第四大铁路网络,直到现在印度还存有当时的铁路和火车。

火车在印度的一天班次就超过了9000,乘客更是超过了2200万人,大家都知道印度的人口密度很大,不是人人都能有坐票或者卧票,甚至有时候站票都没有了,印度人民只能攀附在火车上面,大量的人群“堆积”在火车上,再加上印度火车时间过长,让火车开的又慢,而火车上也是杂乱不堪,时常都会有踩踏事件的发生。

在2015年,印度为了解决国内的交通问题,印度打算花费107亿美元,折合1052亿人民币来建设一条全场505.8公里的高铁,全名为印度高速铁路项目,该高铁将连接印度的最大城市孟买和古吉拉特邦首府,规模十分庞大,如果开通成功也会成为印度最“值得炫耀”的工业工程。

但是修建铁路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虽然说印度近些年来都在飞速发展,但是一下拿出这么多资金也是十分困难的。

而这时的日本却动了“心思”,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日本在我看来真是“砸锅卖铁”,直接借款印度800亿人民币,且利息仅为0.1%,还款的时限长达半个世纪。

可能大家看到这些数据并不觉得冲击,我们将数据缩写再看,如果是1万人民币,利息就只需要10元,利息是非常小的,可以说接近“没有”。

印度对于日本的这种“福利”十分心动,日本为了“稳操胜券”,还说如果这个项目让日本承接下来的话,可以帮助印度的4000多名员工免费培训技术,印度这方面的技术短缺,继急需这样的培训。

就这样,这项价值107亿美元的项目被日本承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印度的铁道部主席直接说,跟日本合作是必然的,因为只有日本愿意提供资金和技术。

之后根据印度的官方数据显示,日本这次援建印度高铁会引用和采用日本新干线的技术。

那为什么日本这么想要与印度合作呢?

第一点是为了打击中国,在这些年来日本一直在各个方面都没有什么进展,在加上之前的金融危机,日本的实力不似从前,在202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冬运会也因疫情原因亏损了一大笔资金。

日本一方面想借着与印度合作的由头打击中国,发展自身经济,另一方面也想与印度成为合作伙伴,便于海外铁路发展。

印度铁路的工程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价值107亿美元的项目,但却不被基建圈内的人看好,甚至有人说印度铁路很有可能会成为“烂尾”项目,日本投入的800亿人民币会大水漂,这是为何呢?

首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印度的经济问题,虽然前文中提到了要想富先修路,但是印度本来在工业基础上就比较薄弱,才开始就想建造如此大的工程,不仅需要超高技术,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人才和资源。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印度的铁路收益总额为1400亿人民币,而这点钱是完全不够铁路的修建和完善的。

还有一点就是印度本地的拆迁问题,你要建造高铁就要把原有土地上的建筑拆除,而这些大部分都是印度居民的家和种植的农作物,而印度的法律又规定这些高铁项目的建设需要有7成的印度人民同意才可以进行施工,但在利益面前,印度人民恐怕很难会接受。

再来说日本方面,日本现在的经济本就不如之前,如今为了打压中国直接借给印度800亿,印度还不还得起都是一个问题,而且800亿的投入也代表着日本和印度现在捆绑在一起,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一损俱损。

结语

这些都是从客观角度去分析这项工程的利弊问题,所以我认为当初印度没有将这项铁路项目交予中国,其中被日本“截胡”,对我国来说是件好事情,当然如果这项铁路项目印度当时交予了中国,中国也会全力以赴的去帮助印度,对于资金来说,中国是充足的,但是也不可能会像日本那样借800亿而只收取0.1%的利息,这样对两国来说都是负担,而对于技术方面,中国的铁路修建可以说是技术过硬、列举世界前三。

最后我想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国家也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需求选择相对应的合作伙伴,这样子两国之间才能发展成更好的合作伙伴,不管是经济还是工业方面都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