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尼国家扶贫小组发布报告称,1%的印尼人控制着50%的国家资产,而90%的印尼人争夺30%的国家资产。在这其中印尼华人在印尼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2018年福布斯公布的印尼十大富豪排行榜上,华人占了半壁江山,福建籍黄慧忠牢牢把控首富宝座,哥哥黄慧祥紧随其后,其家族拥有的油棕榈土地是8个新加坡国土面积之和。
2019年3月5日,黄惠忠以186亿美元财富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排名第54。
黄慧忠
2018福布斯印尼十大富豪
1、黄惠忠(77岁) 174亿美元
2、黄惠祥(78岁) 167亿美元
3、蔡道平(62岁) 92亿美元
4、黄奕聪(95岁) 86亿美元
5、Sri Prakash Lohia(66岁)75亿美元
6、林逢生(69岁) 53亿美元
7、翁俊民(66岁) 45亿美元
8、凯鲁·丹绒(56岁)35亿美元
9、许立文(85岁) 32亿美元
10、Jogi Hendra Atmadja(72岁)30亿美元
印尼最富有的四大家族掌握了超过250亿美元的总财富,其规模相当于印尼2.5亿人口中40%贫穷者的财产总和,而这四大家族都是华人,并且全都出自福建省。
荷兰殖民时期华人大发展
华人在印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华人与原住民一向和睦相处,对繁荣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荷兰殖民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华人移民潮,主要是到印尼寻找商机的商人。
当时荷兰人的殖民政策偏爱华人,因为华人被荷兰人认为聪明,勤奋,并且有能力,所以在荷兰人当时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中,欧洲人是社会的最高层,而华人是第二级、印尼土著则是最底层。
荷兰人运用这种策略,通过优待华人而达到其破坏印尼原有的社会体制,使华人成为他们殖民统治中缓和印尼土著矛盾的缓冲器。
而华人也借此大力发展,来印尼发财的中国商人也不断增多,从而在印尼建立了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可以说在印尼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间,华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观念分歧
18世纪华人在印尼扎根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殖民时期环境因素的影响,印尼华人被分化为三个分支,峇峇娘惹、Sia贵族侨生、新客,他们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观。
一部分华人移民到印尼之后,被当时印尼对华人宽松的政策、舒适的生活所引诱,认为是自己印尼人,与印尼原住民通婚,他们被称为峇峇娘惹。
一部分华人不再承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被西化认为自己是荷兰人,信仰天主教,在印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有较高社会地位,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认为自己更优等,享有Sia称号的贵族家庭,可以说比荷兰人更荷兰人,他们被叫做侨生。
还有一部分与中国大陆有着紧密联系的华人,信奉儒家思想,对中国仍有着强烈的回家意识,他们被叫做新客。
这三个印尼华人群体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观。
高压政权下的融合发展
但后期随着反殖民运动的兴起以及荷兰对华人政策的改变,Sia贵族衰败,新客成为印尼经济力量最大的华人群体。同时华人也积极参与印尼独立运动,在起草1945年印尼宪法的BPUPKI成员中,就有六个是印尼华人。
但在苏哈托政权时期的高压政策下,峇峇娘惹、侨生和新客的界限被模糊,他们被全部要求改为印尼姓。
同时因为政治因素,印尼华人在政治、学术和军事领域被限制,只能从事、发展经济和产业方面,结果反而使得印尼华人在贸易、制造和银行等领域取得极大成功,使得在印尼2.6亿人口中占比仅有3%的印尼华人掌握了印尼经济命脉。
华人掌握印尼经济的过程,也是印尼华人漫长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