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出国留学就是“谄媚西方教育?不爱国?” 然而事实却是……

这两天,国际著名奢侈品牌D&G是真的“火了”——上微博热搜,刷屏微信朋友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可惜,“火”的方向大概是所有老板都最不想看到的那一种:臭名昭著!!

先来个前情提要:这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公司作死“三步走”过程——

◆◆不走心的◆◆

事件起因是DG发布的一组具有争议性的。

这组名为“起筷吃饭”,目的为了推广他们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一场大型时装秀活动。

顾名思义,内容为一位亚洲面孔的美人如何用筷子吃意大利美食,嗯……好像没毛病?

然而整个的呈现方式——刻意蹩脚的中文、夸张做作的表演、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及高高在上的语气,充满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优越感,都让很多人表示“不舒服”。

 

到这里,大家的争议还在本身。

也有人还说这可能只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虽然观感不好,但不过是又一个无聊的有失分寸的罢了,还上升不到被冒犯的程度。

然后紧接着,高潮来了。

◆◆作死的高管◆◆

相信大家都已经从各种媒体上看过D&G联合创始人之一Stefano Gabbana骂中国是“屎”的言论了。

“以后我在所有的采访中都会说中国是一个屎一样的国家”

“没有你们我们也会过得很好”

“中国是个无知的闻垃圾的黑帮”……

 

从Stefano的言谈中不难看出对中国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而且一副特别有恃无恐的样子。

于是,消息一经放出,网友们炸了:又想赚中国人的钱,又要一边鄙视中国人?

不慌!我们礼仪之邦,你这么能,就助你“得偿所愿”!

群众抵制,所有原定参加活动的明星纷纷发声明退出,陈坤刚下飞机,看到消息掉头就飞回去了。

◆◆智商感人的公关◆◆

眼看越闹越大,活动要黄,D&G公关立即应急做出反应。

然而又是一记昏招,他们干了什么呢?

D&G说:我被盗号了,那些话不是我说的。我爱中国!这样的公关水平,甚至都不用再浪费口水点评……

D&G凉了!!

活动肯定办不下去了,眼看众多工作人员默默撤离现场,多日来的努力付诸东流。

然而损失更大的还是D&G这个品牌在中国的形象和市场。这可不是多说几句“我爱中国”,出几期有中国元素的新系列就能弥补回来的。

出国后爱国情怀更强烈

当在国内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考虑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人,大家也不会考虑中国的强大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和外国人的距离太远了,更多的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来考虑这些,好像关于国家荣誉、主权的问题只是和他们有关,而于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到了国外,我们面对的就是外国人,每个人代表的都是中国,所以,外国人怎么看中国,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感受,大家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很多人出了国到欧美留学,不仅没有被 “西化”,反而变得更加爱国。

在海外生活过的华人都有体会,中国留学生出国后往往更加爱国。他们的爱国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动因,有时候爱国主义甚至成为他们砥砺自我咬牙坚持的精神支柱。只是,爱国主义的深处流淌着对故土和亲人深深的思念,而爱国常常成为这种思念的情感表达方式。


对千里之外同一片土地的思念构成了留学生强烈的共同情感体验,尽管来自五湖四海,但共有的家国记忆让所有留学生怀有同样的身份认同,那就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留学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到底什么是爱国?有偏激者甚至认为出国留学都是谄媚西方教育,是不爱国的体现。这个说法留学生同胞们就忍不了了!其实,出国留学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一般来说,中国留学生面对海外同学谈论中国事务时,通常会产生四种心理防御机制。

1基于(国家)地位的机制(status-based)

留学生抱怨外国人总是试图 “攻击” 或 “威胁” 中国和中国人的 “地位”。

留学生们说,美国人喜欢谈论中国的缺点,比如环境污染、盗版软件或者西藏问题,却无视中国的成就(比如举办奥运会),这让他们感到很生气。虽然有时候美国人只是批评中国的某一方面,留学生们却会把它和中国、中国人的整体地位联系起来。

2基于(对国家的)忠诚(loyalty-based)

有留学生说,当有国外朋友的妈妈跟她聊西藏问题的时候,她感到自己有义务去解释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有的留学生跟研究者抱怨中国存在各种问题之后会感到内疚,感觉不应该向一个外国人说那么多关于中国的坏话。研究者认为,这是基于 “忠诚” 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3“寻找和谐” 机制(harmony-seeking)

中国留学生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两难状态,一方面想维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又要和国外朋友、同事和睦相处。

有留学生表示,每当国外同学在交流中表现出偏见时,他往往会避免争论。他认为争论没有必要,他相信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后自然会 “发现真相”。中国学生总是试图通过避开争论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4利主义” 机制(Utilitarian)

一些学生面对外国人的批评,会衡量哪些批评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一个留学生表示,如果这种批评只是着眼于中国落后的方面,那即使不中听,还是可以听一下;但如果批评着眼于要分裂台湾和西藏,那她就会 “强烈反对” 这种批评。中国的实际发展比外国人的看法更重要。他们会更激烈地反对那些 “伤害中国” 的批评。

同学们普遍表示,到了外国之后对中国的羁绊感觉更强烈。当他们住在中国时,能很容易分清 “人民” 和 “政府”——有些留学生坦言,他们来国外之前经常批评中国政府。但这种观点来海外之后却发生了变化。

“人民” 和 “政府” 的分野被民族和国家认同所取代。他们觉得海外媒体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觉得外国人视自己为外国人,永远不会完全接受。因此,出于对中国的认同,把中国视为自己的家,留学生更迫切地希望看到中国正面的形象。

尽管在留学交流中,海外学生之间会产生种种紧张,但是越融入海外社会的中国人,就越会站在外国人的角度想问题,即使双方对敏感问题的看法完全相反。例如,一个加入了基督教会的中国学生,会觉得自己外国教友批评中国是出于善意的理由,尽管她认为这种善意是建立在误解之上。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无论是谁都能看出我们是中国人,尽管有一些是×籍华人,但是,身上的血,身体的外部特点还都是有中国的特点。就像《我的中国心》里说的:“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在国外,我们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是一个群体,代表的是身后的十几亿中国人,在这里,我们就是中国!

新加坡留学 – 在线咨询

长按下方二维码

添加意腾留学顾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