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信息部
由《经济学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的2018年“全球食物保障指数”(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报告,对113个国家的食物保障水平进行评估。
“全球食物保障指数”根据食物是否让人负担得起、食物供应是否稳定,以及食物品质及安全等三大主要评估范围,来衡量各国的食物保障。
报告今年首次针对各国抗衡气候变化等风险所展现的韧性,进行一项分开的评估和排名,再利用这个信息对“全球食物保障指数”的排名进行调整。目的是要凸显一旦把气候变化、天然资源受侵害等因素,对食物保障所造成等风险纳入考量后,会对各国原本的食物保障情况,带来什么冲击。
报告说,新加坡在食物保障方面取得高分,主要因为新加坡是高收入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自2012年以来,上涨近30%,但新加坡人的食物开销在家庭开支所占比率是全球第二低,仅次于美国。另一方面,新加坡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最低,也有助降低食品进口的价格。
报告也指出,各国都必须正视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受侵害等因素,对食物保障造成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将这些风险纳入考虑后,高收入国家的食物安全保障水平的下跌幅度,往往比其他国家来得大。
报告呼吁,面对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每个国家都须建立起食物生产、供应和分销体制的韧性,并且应投入资源,通过农业技术研究和创新等方式,以加强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