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百年诞辰。8年前,他的离世震动全球,各国不分制度、宗教、大小、贫富,纷纷表示哀悼、表达敬意。今年同样如此。一个面积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不过五百万、而且资源非常匮乏的小国竟能引得全球各国—-包括西方各大国纷纷折腰,堪称奇迹。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世界级华人之一,李光耀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新加坡被迫独立时几乎是一个赤贫国家,全球都怀疑它是否能生存下去。然而今天该国不仅人均GDP8万多美元力压美国而且廉洁程度、法治指数、经济自由度、世界竞争力均位居世界最前列,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运、贸易、金融、教育中心。每年的旅游人数居然高达900多万,几乎是自身人口的两倍。
今天世人在缅怀和感佩伟人之时,一个疑问也萦绕不去:没有了李光耀的新加坡,奇迹是否还能持续?
客观而言,现在的新加坡面临两大挑战,而且都和李光耀有关。
第一它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所采取的平衡战略难以持续。
新加坡是一个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港口城市国家,其发展高度依赖外部环境的稳定和秩序。同时还地处马六甲海峡咽喉之地,是全球地缘政治必争之地。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华人社会,它和周边两大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印尼也有历史恩怨。
这种国家地理特性决定了它最大的弱点是安全。为此新加坡除了加身自身防务、强调尊重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外,主要是通过引入大国力量并通过大国之间力量的平衡和制约维护自己的安全。
在冷战时它就积极要求苏联和美国进入该地区,其他大国日本、中国、欧洲也是欢迎的对象。中国崛起后,它更是一方面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也和中国进行军事合作和定期演习。但另一方面新加坡赞成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容许美国军舰以新加坡为基地进行活动,接受美军驻扎樟宜基地。
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既反对美国在台海的挑衅,反对台独,也对大陆的应对措施持保留态度。因为台独引发中美摊牌打破平衡不利于新加坡的国家利益。
应该说新加坡到现在为止这种做法都很成功。确保了它的安全和繁荣。然而,从大的历史角度看,不仅充满了高风险,而且难以持续。
所谓风险是指新加坡是小国,不管多么成功,其最大的软肋在于没有回旋空间。一旦出问题就可能一切归零。李光耀曾有这样的预测:“无论选择是什么,我敢肯定的是,新加坡一旦选出一个愚蠢的政府,我们就全完了。”
难以持续是指生活在大国夹缝中的新加坡没有选择依赖一方,而是引入大国竞争,并在大国之间搞平衡。但这需要极高的外交手腕,李光耀是罕见的外交大师,他能够做的到,但后人则很难企及。这就如同德国的俾斯麦一样,他能驾驭极其复杂的外交局势,但他的同辈人别说做到,连看都看不懂。
所以当新加坡出现严重失误或者遇到灭顶之灾时,大国将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取舍,或者袖手,或者落井下石。即使救助,也会附加很高的条件。
今天的大国博弈,不管谁胜出,都很难接受新加坡骑墙的做法。一个大国是不会允许敌意的周边小国存在,就如同美国不会容忍古巴,俄罗斯不会容忍乌克兰一样。其实冷战结束后,美国就对新加坡变过脸:很快开始大规模攻击新加坡的制度模式。只不过后来由于中国迅速崛起,美国才又重新对之容忍。
从历史上看,小国要想能够自保,要么加入大国同盟,比如波罗地海三国。要么在大国认可下成为中立国家,比如瑞士。或者把自己建成一个对任何国家都无害的国家,比如芬兰。现在新加坡一方面强化军事,一方面搞大国平衡,而它又地处马六甲海峡这一战略之地,再加上富裕的令人垂涎,实际上相当危险。
简单讲,没有回旋空间的新加坡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战略最大的风险在于它是建立在不能出错的前提下,而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新加坡奇迹是建立在信奉儒家价值观的华人为主体的基础之上。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已经证明,工业化国家都是在温带、亚热带区域,其他区域鲜有成功者。世界上大部分极度不发达国家和极端贫苦人口都集中在热带。但地处热带的新加坡却是特例。原因就在于新加坡以华人为主,华人信奉儒家勤劳、节俭、注重教育、强调集体的价值观。这是新加坡能够突破热带魔咒的根源。这也是李光耀对西方价值观持否定态度的原因:“我不相信民主是最佳政体,适合每个国家,也不认为它会普及全世界”。
但是李光耀建国时面对内外部形势,采用了“弱华人的多元种族”政策,第一时间废除汉语,规定官方语言是英语,到1980年代所有华语学校都被关闭。2019年,华人家庭中说中文的比例从建国初的70%,降到现在不足30%。现在新一代新加坡华人由于长期接受英语教育,其价值观正在西化。但是新加坡能够成功依赖的恰是华人价值观。
此外,新加坡由于出生率很低,不得不引入大量外劳。不仅和欧美一样造成种族之间的冲突,比如2013年的小印度骚乱就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新加坡赖以成功的价值观也受到冲击。
李光耀生前认为美国未来最大的隐忧就是随着种族变化,它赖以成功的价值观丧失。其实这种忧虑也适合于新加坡。
能否维系住儒家价值观,能否改变难以持续的外交平衡战略将决定着新加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