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住家后院开田垦地种菜乐 狮城城市农夫自己栽种蔬果自己吃

冠病疫情暴发后,居家时间多了,有些人改变生活形态,在家当起城市农夫,栽种蔬果,自给自足的同时增进亲子时间,无形中也达到疗愈效果。


从舞台到菜园,吴素琴在两者当中都找到生活的满足感。

新加坡作为大都会,要在钢骨森林找到寸土栽种蔬果是极其奢华之事,但国家公园局近年鼓励国人,在家栽种可食用的蔬菜和香草,加上疫情提高人们自给自足的意识;越来越多人采纳自己种菜自己吃的生活概念。

在逐渐增多的本地城市农夫中,不乏社会知名人士,如新加坡舞蹈剧场创办人兼文化奖得主吴素琴,以及泛太平洋酒店集团执行董事兼四川豆花饭庄创办人黄玮玲,都是颇有心得的城市农夫,她们的蔬果园不仅有规模,蔬果也长得茂盛,家宴佳肴少不了自己耕耘的收获。

小苦瓜在吴素琴的菜园中健康成长。

种自己喜欢吃的菜

由于老家装修,吴素琴目前暂住的东海岸房子周围有宽广的草地,引起她对儿时在巴西班让住家后花园种植各种蔬果的怀念,加上疫情暴发居家时间特别多,吴素琴于是将后花园的一大片草地辟成菜园,占地估计接近90平方公尺。

已关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Video Details Play

吴素琴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她的菜园花了大约两三个星期搭建,辟了不同的“田地”种植不同蔬菜,蔬果蔬菜种类多,包括菜心、小白菜、生菜、番薯叶、辣椒、芥蓝、茄子、木瓜、苦瓜、姜、葱、百香果、羊角豆,以及一些香草如罗勒和叻沙叶等,生气盎然。

吴素琴说:“选择种植这些蔬菜和香草,都是我喜欢吃的,而且可以在收成后享用,做菜时经常会用到。平均三四个星期就会成熟。由于我分批种,这样不同蔬菜就会在不同时间收成,随时都有新鲜蔬菜吃。”

有别于吴素琴以蔬菜为主的菜园,泛太平洋酒店集团执行董事兼四川豆花饭庄创办人黄玮玲,蔬果园除了蔬菜,还有不少果豆、水果。她近期采摘的特大香蕉就很有看头,其他如柠檬、红毛丹、牛油果、黄瓜、丝瓜、咖啡豆、四角豆等,都在50平方公尺的蔬果园茁壮成长。

已关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Video Details Play

黄玮玲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她在三年前装修房子的时候,想到要将自家酒店Park Royal Collection花园种植的蔬果,也依样画葫芦在住家花园复制。“我们小时候经常都有妈妈栽种的番薯叶吃,所以对栽种蔬果不陌生。现在因为工作关系,常接触到关于种植的信息资料,于是就把这个兴趣搬回家,目前蔬果种类多达40种,包括不少攀藤类。”

与吴素琴一样,黄玮玲种的也都是经常会在餐桌上吃的蔬果,像用在家传薄饼的生菜。黄玮玲另一从菜园到餐桌的佳肴是南瓜饼,用的食材自然是自家蔬果园内种的南瓜。

因为疫情黄玮玲和家人多在蔬果园共度时光,加强一家凝聚力。

卖相未必佳但健康鲜甜

黄玮玲说,自家酒店种的是酒店西餐馆可食用的蔬果,如菜心、苦瓜,以及香草如蓝豌豆和薄荷等。“这些植物不少属于攀藤类,花又漂亮,看了让人很开心。过去一年多疫情让我在家的时间多了,也有更多时间照顾这些花花草草,同时也响应政府的号召,提升国家的食物安全!”

一般来说,自家花园栽种的蔬果极少用杀虫剂,黄玮玲和吴素琴的蔬果都是有机地自然生长。黄玮玲说:“有些时候,一些没有喷洒杀虫剂的蔬果会引来害虫破坏了卖相,但吃起来却格外鲜甜,因为我用的泥土是泥和稻壳的混合,会自然分解出植物需要的养分,所以蔬果就算看来卖相不怎么好,但都很健康,这就是所谓的美味丑食。”

黄玮玲种的香蕉长得非常粗壮。

吴素琴为了保护蔬菜免受害虫和鸟儿的“侵袭”,在菜园搭建了帐篷,并在为泥土施肥的过程中,添加砸碎的鸡蛋壳。吴素琴解释:“蔬菜特别容易引来蚱蜢这类昆虫,所以要有帐篷保护。从地面爬进菜园的蜗牛也很喜欢吃叶子,但只要在泥土中加入一些砸碎的鸡蛋壳,蜗牛就不喜欢靠近了。”

吴素琴以鸡蛋壳为泥土施肥。

吴素琴的菜园有很高的可持续性,菜园的水都来自收集的雨水。吴素琴住家的电,有部分也由花园中的太阳能板供应,因此菜园虽大但不会消耗太多额外水电。

享受户外阳光 增进亲子时光

栽种蔬果需要耐心和爱心,由于得施肥浇水收割,也能锻炼体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常生活能起正面作用。专业是跳芭蕾舞的吴素琴,近年已经不在舞台上舒展婀娜多姿的身影,她现在通过这新培养的嗜好,享受着户外阳光带来的新气息。

她说:“我年纪已不小,一些特别需要体力的工作如翻土就交由兼职园丁帮忙,我一点都不介意,在阳光下弯腰采摘出点汗。每天能够从自己的家中,走到后花园看见那么多自己用爱心栽种的蔬菜,无比开心。现在很享受这个新的嗜好,这些植物就像我的宠物一样。”

黄玮玲说,蔬果的健康成长有赖气候,她的蔬果园在户外,受阳光和风雨影响,照顾要很花心思。她说:“多叶的蔬菜在潮湿的天气下长得很糟,黄瓜和苦瓜在坏天气特别会引来害虫蛀吃,有时真的被破坏到没法子,唯有忍痛将那些长得不好的都剔除,从零开始重新再来。”

虽然黄玮玲的蔬果园在疫情暴发前就开始成型,但她坦言过去一年多,因为疫情她和家人在蔬果园共度时间多,无形中加强了一家的凝聚力。“一家人以自己栽种的蔬果烹煮各自最喜欢的美味佳肴,是人生一大乐事。”

有心得有领悟有收获

盈然绿叶带给城市农夫吴素琴和黄玮玲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乐趣,还包含了不少的心得和领悟,是目前她们这个生活阶段的崭新收获。

吴素琴说,种植蔬菜与当年跳芭蕾舞都有共同点。“两者都在过程当中给了我很大的喜悦感。就像芭蕾舞蹈表演,在排练舞蹈的时候,虽然辛苦,但每天从起点直到舞蹈排完以后所得到的满足感,与种菜很像。身为表演者,我从不觉得满足,一定希望下一次跳得更出色,这也像种菜,看着它们成长最后收成,虽然给我带来很多的喜悦,但却永远不会觉得满足,因为我总是期待下一次能够有更好的丰收。”

黄玮玲也觉得栽种这个嗜好培养了她的耐性,并提醒了她先辈在她小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粒粒皆辛苦”,凡事不能浪费。她说:“以前妈妈会用自己栽种的蔬菜如番薯叶煮菜给我们吃,现在我又以同样的方式煮给家人吃,我觉得是很好的传承,这些通过栽种蔬果了解到的省吃俭用的领悟,也都是我希望能传承给孙子的做人道理。”

改变生活,认识土地  自种蔬果有助解压

美容护肤品BSKIN创办人谢美思(32岁)是新一代的城市农夫,今年1月才加入这个行列,但规模和内容都吸引人,除了各类水果,还有番茄、可食用花朵,以及玉蜀黍,不仅少见,种植难度也高很多。谢美思坦言,种植蔬果这个新嗜好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吃蔬菜多过吃肉。

她说:“我对蔬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尤其了解到种植的辛苦,特别是零杀虫剂的有机蔬果,因此现在明白为何这类有机蔬果会价格较高,也会提醒自己不能浪费食物。此外,我们也学习堆肥,将厨余收藏起来,让养殖的蚯蚓食用,蚯蚓对蔬菜有益,这些都是新的生活知识。”

谢美思的园子里种了西瓜、蜜瓜、葡萄、番茄等。(受访者提供)

谢美思每天都会在菜园呆上一个小时左右,周末则是半天,与老公一起在阳光下享受栽种的乐趣,增添生活情趣。“栽种虽然耗体力,实际上有解压作用,尤其是工作了一个星期后,周末在菜园与蔬果为伍,在一片绿意中能让身心更放松。”

“养土”七月

要有自己的蔬果园,当然少不了要有地。但单单有地还不足够,还要有适合的泥土,甚至还得“养土”长达七个月,才能成功种植蔬果。

丁美瑛现在是经验满满的城市农夫。(受访者提供)

护肤品牌MTM Labo主席丁美瑛(60岁)的蔬果园现在非常茂盛,收成很丰,但去年阻断措施期间开始“播种”的时候,花了不少功夫。

丁美瑛分享:“一般的泥土是不能够种植蔬果的,因为营养不足,只能种花。我起初买了很多泥土,好几百包,但就是不适合,结果我从YouTube学,知道要买黑土,还得买鸡粪和用果皮做的酵素参杂在黑土内发酵,甚至还得将一些厨余及弄碎了的树叶,一起混在黑土内,让黑土发酵七个月,才能开始种植蔬果,很多工。”

经过一年多,丁美瑛现在已是经验满满的城市农夫,很清楚不同蔬果的特性,比如哪些只能收成一次,哪些可以一生再生。“有很多蔬菜采摘了一次之后就得重新播种,但韭菜就不一样,剪了之后很快又再生出来,吃不完的。”

丁美瑛也分享种植蔬果的苦和乐,原来她每次都得晚上摸黑到菜园去捉蜗牛。“因为蜗牛晚上才出来跑去吃苗吃叶子,因此只有晚上才能捉。最气人的是猴子,每次趁没人注意就偷吃我那快成熟的长豆,吃了就拍拍屁股跑掉,气坏人。”

记者:吴庆康

摄影:龙国雄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新加坡鱼尾文已开通视频号

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