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新加坡到巴基斯坦,通过花园之美看世界

小冒坚持原创的409天 花园之美,何以打动我们的心?

花园早已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存在。提起花园城市,大家的印象,都是繁花似锦,琳琅满目,充满匠心独运的设计。就像法国凡尔赛宫大花园的首席设计师阿兰·巴哈东先生所说的一样:

假如没有花园,那我们的城市不过是宿舍式住宅而已”。

一座花园,有时候,就是我们接触外国文明的最美好的途径——自然,人文,历史,地理,社会理念,价值观,经济发展情况等等,都浓缩在景致里。

我今年非常幸运,在短短4个月里去过4个国家5个城市,其中就包括2个以“花园城市”出名的地方——新加坡和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在工作中忙里偷闲去领略当地风情,融入体验当地人生活,带着趣味,好奇心和包容度,尝试接纳新的人事物; 最重要的是,在一系列新鲜的刺激和体验中,本着“与其无所不知,不如无所不思”的态度,去体验和思考。

借着阿兰·巴哈东先生这一本,集合了自己从事园艺业35年来的经验和知识的经典之作——《花园词典》,重温一下,浏览这些花园城市的美,带给我的思考和触动。

(一)花园看似“无用之美”,只是点缀,实则和人类的兴衰发展密不可分。

《花园词典》里收录了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奢华花园介绍,大到整体规划理念,小到一草一木的种植设计,都是心血和财富的体现,甚至背后都有渊源和典故。花园的兴衰命运,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吻合着:

一开始作为功用,养活自己;有了信仰,极尽奢华修建,供奉神明;后来作为“无用之美”代表,在生产力提高的时候,作为权力的象征,极尽奢华,彰显君王的品味。

当曾经奢华的私人花园,消失或者成为人类共同点的瑰宝的时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因为自然之美,越来越能被负担得起,我们也有能力有空闲去享受,方便地在名胜景点,甚至大街小巷里去欣赏浓缩后的自然之美。

历史上的花园也许曾经属于上流社会用来展示财富地位和品味的奢侈品,但现代花园,则兼具功用和观赏性,而且这份古往今来的自然之美是属于大家的。

免费开放的植物园,非常大

新加坡,作为“全球知名花园城市,完全是建造在花园中的国家。除去专门的景点和植物园,花园,就连普通的道路,住宅,甚至机场都被花朵绿化所包围,设计精妙,美轮美奂,只在一地就能看到世界上绝大多数美好的植物,绝对是植物爱好者的天堂。

运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巨树”

不单单为了美,极尽浪费和消耗,显示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的奢侈。更多的是,受惠于这些植物。因为地理位置,新加坡常年高温潮湿的自然环境,这大面积覆盖的美好植物,对气候的改善,更是一种实用的刚需。

我被这个不夜城的繁华深深震撼,但也忧心于电力的耗费。新加坡更提倡的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滨海湾那些壮观的景致,标志性的巨树群,绚烂的夜景灯幕,其实都来自于更环保可持续可循环的天然能源的发电,比如太阳能。也在各大景点,不遗余力宣传环保的主题——全球变暖和碳排放的问题。

(二)巧夺天工的人造之美VS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花园,都并非完全生态的美景,而是依山傍水结合文化和自然环境特色改造的天人合一的花园,或者完整完美重现的人造景观。

新加坡滨海湾有两个著名的景点,就是人造之美和自然气息的鲜明对比。

云雾林 人造瀑布

云雾林,就是一个让你有“腾云驾雾”感觉的巨大冷室。一进门就能看到中央有座35米高的巨大山体,覆盖了茂密的植物,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人造瀑布(30米高)从山顶倾泻而下。颇有气势。

这里模拟了热带山地地区和南美以及非洲高海拔地区凉爽潮湿的气候,有9个不同的区域,来体现生物多样性,遍布各种各样的仿真植物。摆满了独具新加坡独特审美的雕塑摆设。

花穹

花穹,曾在2015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冷室”,无需过多设计感,就是扑面而来的鲜花海洋。他们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群,包括澳洲、 地中海 、沙漠地区、南北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热带,全部摆在了一个地方。

不定期会有各种特展,我所在的那一周,正好赶上从荷兰空运了多种多样的郁金香。

只要摆在那里,就是让人心旷神怡的美丽。

郁金香展

不管人工的痕迹有多少,美,还是建立在贴近自然的基础上。

(四)花园之美,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奢侈昂贵。

阿兰·巴哈东先生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花园才称得上美丽?”

他的答复:“能让我留恋不舍的。”

金钱,精力,设计灵感固然重要,可是并非“贵”才配成为“美”。除了必要的设计外,能让人浮想联翩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能打动人心的平凡细微点滴,才更重要。

山顶眺望,依稀可见三个大高楼——伊斯兰堡

伊斯兰堡,远远比不上新加坡的丰富多彩,甚至连自然气候都不占优势——新加坡的植物不需要额外灌溉,天然雨水足矣;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也是一个国家必须考虑的维持成本。

然而,在这样一个相对经济落后的国家,依然重视力所能及范围内,创造出简单美好的环境。

整个城市,干净,舒适,即使只有较为单调的常见植物作为点缀,这种性价比很高的用心,覆盖的全面,也能让人觉得很舒服。我时间太有限,所以只能去市内公园和景点。半山公园,马格拉山国家公园,拉瓦尔湖只能留在以后。

随处可见,虽然平凡也好看

生活环境的改善,不仅仅在于金钱投入,也在于观念。何况还有大片山脉和森林湖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街头巷尾的花园,就在提示我们:不用等到有钱,再去欣赏;现在就可以。

(五)文化是难以复制和轻易模仿的,即使是花园,都是有灵魂的。

阿兰·巴拉东先生认为,花园史与人类史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一个完美的花园不仅要植被丰富,繁花盛开,有雕像和喷泉,更是一个有历史感、有情感、可以让人的想象力尽情驰骋的地方——这正是花园的灵魂。

新加坡国花——胡姬花

新加坡的物种多样性和与环境的无缝融合,也和民族的多样性和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度,很相似。这种从环境到人文融合并存的感觉,很奇妙。

但也不全是完美和震撼。比如,在滨海湾室外区域,也有来自各国的园林景点。我虽然对中国园林了解的不透彻,依然都看得出,这中国园林区极力打造的意境,和真正的苏州园林,相差太远。

不是简单地模仿摆放就可以复制中国园林的神韵。这就是西方和东方园林美学艺术最大的差距。

在中国,优秀的造园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非常高的文化素养,因为最重要的是,打造神韵和意境,“可画之园、可园之画”。

中式园林都是小而美,气派和气质不是通过“高大上”简单粗暴体现。每一处精致组合,都暗合着造园师所领悟的自然之道与天人之道,也才能成为无数文人画家的灵感来源。

所以那孤零零的中国园林,在离开了天人合一的环境,离开了那些文化底蕴和匠心。不是不精致,只是没有苏州园林给我的动人和悸动了。

亚热带植物展

单从景致,巴基斯坦自然比不了看起来贵气逼人高大上的新加坡,但给我的触动也是无与伦比的。

巴基斯坦的贫富差距非常巨大,所以我从伊斯兰堡的环境到接触的人事物,都让我深深觉得,在这种每天都能深切感受到阶级的巨大差距,他们的心态却普遍没有扭曲,反而特别知足常乐,会寻找生活的仪式感和“小而美”。

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他们出生至此,别无选择。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在巨大的不公平和生活重压之下,还能努力找寻和珍惜人生小小的快乐和坚持的难得精神。

从伊斯兰堡能被有意识打造为一个花园城市,受到的冲击和感动,就足以让我反思,我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更加知足常乐,主动去制造“小确幸”。

巴基斯坦纪念碑博物馆

(六)我们创造的花园的概念,到底是为了留住美,还是在干预改造自然和破坏美。

《花园词典》也好,我走过的这些花园也罢,大部分还是依托于自然物种本身的丰富美丽,进行艺术再创造。

转基因农作物还是被大众从内心拒绝的,可是基因编辑重组,早已实施在观赏植物上,我们却不会如此激烈地反对:比如“蓝色妖姬”,一直盛开香气逼人的百合,以及许许多多新奇的,被设计出来,符合人类审美要求的花,不是吗?

花园的建造要参考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一种物种都要被顾及到,才能成功融合。就连一朵普通的花,一个不起眼的小昆虫,背后的自然规律和逻辑伦理都是极其复杂的。它所处于的自然链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曾经的花园,需要园丁辛辛苦苦地用心打理;

现在除了自动化,我们会更一劳永逸:为了不生杂草,制造了只针对杂草的药剂:不仅催生出抗药的杂草,无法一劳永逸;更导致了一种蜜蜂和蝴蝶的灭绝,进而影响到植物;而这些影响,往往是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意识和发现。

因为对完美的追求,人类会开始干预我们不了解的自然关系。

天然的蓝色花非常稀有,比如天生的鸭拓草。优雅而独特,近距离观看它的人这样形容:

“超乎我的理解和超乎我的感情,她是个美丽的蓝色之谜,如果你坚定地寻找,将在这花里看到上帝,你会感觉到全身通透,清明如玻璃,你甚至能隐隐感觉自己其他形式存在,会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新加坡植物园中心

我们其实不需要蓝玫瑰,但就是喜欢蓝色。所以我们通过种种技术控制花的生长样貌香气。所以玫瑰必定会照人类的需求,听话地去做一朵蓝玫瑰,因为玫瑰没得选呀。

人造的蓝玫瑰,可能是很完美的艺术品。但是当把它跟天然的花朵,天然的砖块摆在一起就不行了,如果放在天然的叶子旁边就更刺眼了。

我没在任何一个花园里看多过蓝玫瑰,也许是太贵,但更多的,或许是:

因为天然,或无限接近自然,才更可贵,即使不完美。

旅途,很多时候,可能也因为追求效率的惯性,变得走马观花,步履匆匆,为了打卡而打卡。

我为了拓展这短暂的体验过程,除了攻略外,一定会去多看相关的书。结合了人文,历史,艺术的旅程,才更有韵味。

这本《花园词典》,巴拉东先生将神话 、历史、文学、戏剧、诗歌、绘画中与“花园”有关的一切信手拈来编入词条,在阅读过程中,我又一次重温了记忆里的截然不同的两个花园城市。

深度游也好,了解世界也罢,可能就可以从溜溜花园开始。

花园,也是浓缩的文化和灵魂。

新加坡滨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