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地缘看泰国: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南半岛“中央之国”,地跨两洋

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的核心位置,西和西北面与缅甸接壤,东北和东部临老挝和柬埔寨,东南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地跨印度洋与太平洋。陆海兼备,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战略价值极高。中泰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泰国与中国虽是近邻,但并不接壤。

泰国位置图

泰国对于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千万不要小看了泰国,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

泰国之奇

一、泰国是“大象之国”。泰国民众习惯将国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头部,将北部视为“象冠”,东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罗湾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狭长地带则代表了“象鼻”,泰国宛如一头大象。

泰国疆域形象

二、泰国是黄袍佛国。泰国素有“黄袍佛国”的美名,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0%的人信奉小乘佛教。在泰国,凡是信佛教的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削发为僧,最少3个月,连王室和贵族也不例外。泰国僧侣地位崇高,境内佛塔林立,寺院富丽堂皇,各学校都设有宗教课程。几百年来,其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和建筑等各方面,都和佛教密切相关。佛教塑造了泰国人的道德,他们崇尚忍让、安宁,爱好和平。泰国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印度教等。

三、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国王是国家元首和名义上的三军统帅。

泰国的宗教信仰和国家政体在国旗和国徽中有着鲜明体现。

泰国国旗是一面三色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红-白-蓝-白-红五条横带组成,蓝带比红白带宽一倍。上下方为红色,蓝色居中,蓝色上下方为白色。红色代表民族,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泰国国旗

泰国国徽图案是一只大鹏鸟,鸟背上蹲坐着那莱王。 大鹏金翅鸟在佛教里是天龙八部众之一 。那莱王是传说中的守护神。

泰国国徽

四、早期的华人和高棉人深度融合于泰国社会。在泰华人约有900万,占全国人口的14%,是除泰人之外最大的族群。华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20世纪之前移居泰国的华人和华泰混血大多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并不被计算在华人人口之中。早期高棉人同化程度也非常高。令人称奇。

五、泰国耕地面积占比巨大。泰国平原面积广大,全国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1%!是世界上稻谷和天然橡胶最大出口国。农业是泰国传统经济产业。

六、泰国是近代东南亚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近代以来,泰国始终保持了国家独立,没有沦为殖民地,也没有沦为半殖民地,实属难能可贵。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896年,英、法达成利益妥协,间接使得暹罗(今泰国)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堪称奇迹。

七、泰国有独特的文化。泰拳扬名世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再比如人妖。

泰国之重

泰国的地缘价值和战略地位极高,是战略要地和战略重地。泰国是中、美、印、日的利益重叠区。

一是地处要冲,区位优越。泰国居中南半岛腹心之地,面向泰国湾,是中南半岛的核心国家,是“中央之国”:可辐射整个中南半岛国家;西与印度隔海相望;北与中国是近邻,泰国湾与中国南海相接;向南深入马来半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泰国与美国结盟,美国在泰国境内有军事基地。

泰国地图

泰国湾位于中南半岛的南部,介于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海湾开口向东南,呈现倒“U”字型,范围大约是东侧越南金瓯角往西至马来半岛的中部,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千米,是南中国海中最大的海湾。泰国湾的北部就是泰国的首都曼谷,曼谷所面对的海湾部分又被称为“曼谷湾”。

泰国湾

二是地缘板块完整。泰国从地形上划分为四个自然区域:北部山区丛林、中部平原、东北部的高原以及南部半岛的热带岛屿和较长的海岸线。国境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缘板块。

泰国地形

东北部是呵叻高原,夏季极干旱,雨季非常泥泞,不宜耕作。中部是湄南河平原,湄南河沿岸土地丰饶,是泰国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地。曼谷以南为暹罗湾红树林地域,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后成为红树林沼泽地。泰国南部是西部山脉的延续,再向南形成马来半岛,最狭处称为克拉地峡。泰国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普吉岛

芭提雅

三是海陆兼备,坐拥两洋。泰国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05公里,海陆兼备。南部领土深嵌马来半岛,地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截至2021年3月,泰国人口6900万,属于中型国家。

四是泰国具有特殊重要性。泰国不仅仅处于中南半岛的中心位置,在更大的范围内,泰国处于东南亚半岛国家和群岛国家的接榫地带,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的北端,并拥有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地缘局势的克拉地峡。因此,泰国对中国南海、对马六甲海峡、对两洋沿岸以及整个东南亚都有重大地缘影响。加之泰国是东盟创始国,在东南亚的份量很重。

泰国之智

近代以来,泰国是奇迹般的存在:先是在英法瓜分中南半岛的过程中,以缓冲国的身份保证了国家独立,免于沦为殖民地;之后在“一战”前,泰国在海牙发表“中立宣言”,冷静观察,准确判断,于1917年加入协约国向德奥宣战,后以战胜国身份收回了很多权益;“二战”期间,特别是在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后权衡利弊,允许日本“借道”泰国攻击缅甸和马来亚,后又为了收复“失地”而与日本结盟,加入轴心国,向英美宣战。随着局势发展,特别是发现日本人颓势渐显且给泰国带来的奴役多于利益时,泰国暗中与美英等国接触,并组织“自由泰人运动”,向美英盟军提供暗中帮助,并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次日宣布当年对英美宣战无效,通过与美、英、法等国的博弈,成功地避免了沦为战败国。泰国以灵敏、高效、实用的外交手段,体现出高超的泰国智慧,获得了“风中之竹”的称号。

泰国的成功之道可称为“泰国之智”:

一是泰国开放而不僵化,不闭关锁国,不蛮干,不气馁,不悲观,冷静观察,巧妙周旋,权衡利弊,开展灵敏、高效、务实的“灵巧外交”。有人甚至说,二战时亚洲只有三个独立国家,即中国、日本、泰国。这种说法虽有些过于绝对,但却说出了基本事实。之所以如此,有人总结为“中国因其大,日本因其强,泰国因其巧。”可见泰国的“灵巧外交”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风中之竹”的美誉名不虚传。所谓“风中之竹”就是:永远深深植根于土中,坚守自身权益,但又足够灵活,在大国争斗中,随风摇曳。

泰国国王拉玛四世曾说过:“我们唯一可以拿来保护自己的真正武器,就是我们的嘴巴和充满健全思想和智慧的一颗心。”这句话可以为泰国的“灵巧外交”作最好的注解。

二是泰国实行的是“事大、侍强外交”(侍奉强者,不是恃强)。其基本要义可以概括为:“与强者为伴,向胜者低头,永远跟着胜利者。”泰国人智慧不低,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看清大势,十分不简单。泰国始终向强者、胜者看齐,并且懂得隐忍,也懂得舍弃,懂得向胜利者低头。泰国虽然在本区域内实力不低,但本质上仍然是小国,受国力所限,不得不在列强中委屈求全。近代在英法殖民中南半岛时,为了保证自身的缓冲国地位,泰国不得不割让部分领土给英法,在不得不出让部分主权时懂得舍小保大,懂得明哲保身,懂得两边借力,竟然能做到独善其身,没有沦为殖民地,实属奇迹。

二战时面对日本人的最后通牒,泰国权衡利弊后答应了日本人“借道”的要求。既然能用和平手段达成战略目的,确实没必要使用武力征服。泰国因此而免于遭受日本铁蹄践踏,并借助日本的力量,从英国人手中收复了马来省和缅甸掸邦。后期为了免于沦为战败国,泰国提出将以前获得的“失地”全部奉还,赔偿英国公民在战争中的损失,支援了英国150万吨大米,还保证未经英国同意不得开凿克拉运河。对法国,泰国吐出了之前收回的老挝、柬埔寨的“失地”。通过艰苦的谈判,特别是紧抱美国的大腿,利用自身优越的战略位置和巨大的地缘价值,赢得了美国青睐。由于美国居中协调,泰国在二战后没有沦为战败国,又一次成为了事实上的胜利者,并转而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成为了最终赢家,令人刮目相看。

泰国独裁者披汶说过一句名言:“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是我们的敌人。”这句话不仅是披汶处理外交关系的原则,也是泰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黄金生存法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泰国外交中“事大、侍强、紧跟胜利者”的外交真谛。泰国面对中国亦是如此,清朝前期,泰国(当时称暹罗)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看到清朝衰落,便利用咸丰帝驾崩的时机,果断地终结了藩属关系,成为了近代的独立国家。

三是开展“均势外交”,实行大国平衡策略。泰国利用自身文化特点,走“中间路线”,巧妙运用大国均势,利用大国平衡策略维护自身利益。

与中国被列强用炮火强行打开国门不同,泰国遇到英法等殖民大国前来“敲门”的时候,是主动敞开大门的。“开门”后,泰国又主动外交,争取自己的利益。

十九世纪时,泰国的形势已相当危急:英国人夺得缅甸和马来亚,法国人侵占了越南、老挝、柬埔寨,英法殖民者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泰国构成了包围之势,泰国成为英法的“夹心饼干”,有被分食的可能,形势十分危急。面对来势汹汹的英法,泰国哪一个都不敢得罪,想躲又躲不开。受形势所迫,泰国拉玛四世和五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改革,接受西方思想,废除农奴制,发展实业,使泰国逐渐走向近代化。泰国人一直设法权衡牵制各方,积极与欧洲强国建交,并使英法两国互相制衡,使两国自始至终无法吞并泰国。1896年,英法签订《英法关于暹罗和湄公河上游的宣言》,泰国正式成为英法承认的中立国家。

泰国走“中间路线”,在大国中左右逢源的外交艺术,其实深受佛教中的“中道观”影响。泰人所信奉的小乘佛教中的“中道”,包含着世界事物均衡,不走极端的思想,如同儒家的中庸之道。

拉玛五世有句名言:“泰国是一个小国,人力有限,不能与列强进行战争,必须八面玲珑与人无争,不能过分亲近某一个强国,亦不可过分疏远某一强国。”

泰国在外交上有“墙头草,两边倒”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风中之竹”柔韧灵活,随风摇曳,植根土中,屹立不倒的一面。立足自身,身手柔软,左右逢迎,左右逢源,随风摇曳才是其本质。泰国像是名媛交际花,蕙质兰心,八面玲珑,纵横捭阖,把外交玩成了艺术!确实有独到之处。

泰国这样做,确实是重利忘义,是“两面派”手法,泰国是“两面国”甚至是多面国。但我们不应该苛责泰国,作为小国或者区域国家,保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你没有能力完全罩住他们之前,不应该有如此高的要求。他们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自保。泰国如此,新加坡亦如此。在我们没有充分强大起来之前,不应该以黄皮白心的所谓“香蕉人”苛责他们。

未来展望

一、“三驾马车”的政治架构变有有稳。

泰国是为数不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深受小乘佛教影响,是多民族国家,在国王、宗教、民族相互交织、三位一体的大背景下,泰国君主立宪制国家体现出“三驾马车”的政治架构:泰国军队是拉车的“马”,民选政府是“车”,国王是驾驭马车的“马夫”或“骑手”。

泰国国王是“虚君”,虽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虽是三军统帅但不掌握“枪杆子”,但国王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并能切实影响泰国的政治局势。崇尚强者的泰国军队在泰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是实质掌权者,实际上独立于国王和民选政府之外。军人有干政传统,1932年以来,军人发动政变20次,直接执政就达9次。民选政府是行政机关,是带领泰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运行的行政机构。在三方博弈中,三者的关系十分微妙。无论哪方上台,都需要国王站台以证明其“合法性”,国王因此具备了影响泰国局势的能力,具备了“马夫”或“骑手”的性质。

这种政治架构变中有稳,虽有变动但不至于大乱。

二、泰国是中、美、日、印的利益重叠区

泰国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俱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地缘价值,是中印的近邻,是美国的盟友,是日本的重大利益国。四国当中,美国在泰国占据主导地位,有军事基地,其他三国难以撼动。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中泰关系日益紧密。泰国是中、美、日、印四国无论哪国也绝对不会放弃的利益重叠区。

三、只要中国足够强大,泰国是中国天然的盟友

中泰两国无历史包袱,无现实冲突,无恩怨羁绊,彼此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构成的相互威胁,因此,中泰是天然的盟友。前提是中国足够强大。泰国周边邻国无强国:缅甸至今无法统一且远期内看不到统一的希望,老挝和柬埔寨是小国,马来西亚也不够强大。泰国虽与越南并不接壤,但始终将越南作为潜在的假想敌。其战略眼光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