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危机四伏的新加坡,看亚洲各国的命运转折.深圳炸裂!香港广州该急了?顶级城市的光荣与困境!

|  卢克文

源|  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2019年,是许多亚洲国家或地区命运开始改变的年份。
 亚洲地区稳固了近60年的财富分配等级,悄然开始出现变化。 在亚洲,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一直是最早完成工业现代化转折的日本,日本在二战前就已经完成了国家命运的升级,二战虽然战败,但早领先其它亚洲国家前面一大截,工业化人才底子都还在,二战后经济借朝鲜战争重新起飞,遥遥领先亚洲各国,现在还占据着汽车制造(最重要)、医疗科技、光学等美国主子允许他开发的民用高利润产业,日本的工业科技实力非常强,又有很深的危机感,如果放手让日本在军工同西欧、北欧国家自由竞争,用不了几十年,这些国家吃饭的家伙就会玩不过日本。 在日本之后,亚洲四小龙呆在第二等级,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从60年代开始腾飞,其中台湾和韩国走的是抓住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工业产业链完成升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则是拥有巨大的地缘优势完成经济起飞。 在中国大陆对外开放之前,所有的人、货、钱唯一进出的通道就是香港,香港是整个中国对外窗口,因此香港得以富甲天下,1990年时,香港富裕到这么小一座城市,GDP相当于全中国20%,1997年回归时,还约为全中国GDP的18.6%,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路昂扬向上,大陆各港口城市逐一对世界开放,人、货、钱不用再经香港,香港GDP占比就一直在下降,2003年时下降到11.5%(但还是非常强大),2008年就只占5%,2013年只仅3%,2018年仅占2.78%,被北上广深四城一一超越,重庆、武汉、成都等又在后面追赶,香港将逐渐在体量上渐渐落后于内陆各一线城市。 香港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放在全世界也是很优秀的数据了,但中国大陆浪费了开国好长一段时间,实在憋了一口气,发展经济时的疯狂表现是全球近三十年最癫狂的区域,没有之一,香港才会显得越来越不重要。 新加坡的地缘优势则在于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我在《中国石油战略》一文里详尽地介绍过,世界约60%,中国约80%的石油运输,大多要经过新加坡的。 下面我放一张今天(2019年8月10日)的亚洲船舶卫星定位图 这张图密密麻麻的绿色圆点代表在亚洲地区航行的船只,这张图其实就是亚洲的财富流动图。(也可以侧面反应日本经济多发达) 大家看图中西部区域最重要的两条绿线,一条来自非洲,一条来自波斯湾,中国要从波斯湾(比如沙特、伊朗)和非洲(比如安哥拉)大量进口石油,同时会将中国出口的大量工业制品输向世界各地,其中喉咙地带刚好是图中央的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就在这个咽喉地带。 大家可能有疑问,马六甲海峡长达1000公里,海峡两侧一路下来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三个国家,凭什么只有新加坡一家发达,成为世界第一中转站?  印度尼西亚只能怪命不好,他们这一线的海岸线暗礁多、海水浅,不适合大型船舶停靠,新加坡对岸就是印尼的廖内群岛,可惜就是地理环境太差,只能眼红新加坡人发家致富,自己困守在这里。 殖民地时期,眼光毒辣的英国人在马来西亚沿岸建了三座港口,英国人在海洋领域非常专业,这三个港口选址精准,分别是槟城港、马六甲港、新加坡港(上图三个黑点处),槟城由槟岛和一块陆地组成,槟岛太小,只有295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四分之一大,而且它所在位置航道太宽,不是必经之地,船开到槟去中转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这个港口就没什么生意了。 马六甲港做不大是因为它是陆地,而不是岛屿,靠近陆地的岛屿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良港。 大家平时讨论新加坡时,都忽略了新加坡其实是与马来西亚隔着一小片海峡的,并不是连在一起的。  新加坡就是一座岛,整个国家就是一座海岛型城邦国,也可以说整个新加坡就是一座海港。 它本来应该扮演马来西亚国家海港的角色,马来西亚居然不要它! 564万新加坡人做梦都要笑醒。独特的地理优势让新加坡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每年期货交割金额超过2万亿美元,为了结算货物,物流中心一定就会变成金融中心,结果有几千家外资银行入驻新加坡,几十万人为物流等提供金融服务。 新加坡靠着这个世界上最优质的地理优势,光是收过路费都要富得流油,人均GDP6.46万美元,人均富裕程度排在卡塔尔跟卢森堡后面,是世界人均最富的第三国。 在亚洲,香港属于中国大陆的政治港口,新加坡属于全亚洲的物理港口,所以这两个地方才会在过去60年富成那个样子。 中国大陆经济崛起后,香港政治港口的位置渐渐失去,香港具有宏大战略眼光的特首董建华没有斗过传统地产势力,错失转型成科技城市的历史机会,香港从此经济跟不上时代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 新加坡这边因为不像香港搞民主制,受到的牵制较小,行政力量要强大得多,同样面对房地产商,政府分分钟搞定这帮贪婪的商人,敢不服?只需一波强推组屋(相当于香港的公屋),就把房地产商放倒。 香港目前有80万个公屋单位,40万个资助房屋,和160万个私人住宅单位,公私比例是4:6。 新加坡有101个组屋单位,37万个私宅单位,公私比例是7:3。 搞到现在,新加坡82%的国民住在组屋,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香港只有44.8%的人住在公屋,人均居住面积14.96平方米,而且香港的公屋质量跟新加坡的组屋根本没法比。 搞民主制的香港被房地产商深深绑架导致民生艰难,搞李家城的新加坡直接收拾房地产商大建组屋人民最终安居乐业,结局真是魔幻。 更魔幻的是,为了保持住新加坡的高质量生活,不让中国大陆崛起伤害到新加坡利益,拥有74.2%华人的新加坡,开始拼命给中国大陆挖坑。 号称“小国大政治”的新加坡给中国大陆挖的第一个坑,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中国一直想在巴基斯坦建瓜达尔港,这里水深14.5米,能停靠装满中国石油的8-10万吨油轮,是巴基斯坦唯一一个适合大型船舶进出的港口,如果从这里将波斯湾的石油从巴基斯坦直接经陆路运回中国,5天可直达新疆喀什,进口石油从沙特到上海的时间也将从25-30天缩短至12天,不用再经马六甲海峡(详情请看《中国石油战略》,不重复了),2002年开始中国派工人在这里建设一期工程,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2007年赢得瓜达尔港40年运营权,但一直将瓜达尔港弃之不用,以拖延中国石油路线大战略,2013年2月,眼见瓜达尔港就要被荒废,忍无可忍的巴基斯坦政府强制收回运营权,将瓜达尔港转交给中国政府。 为了阻止中国瓜达尔港的顺利推进,由美国资助的部分恐怖分子至今还会在俾路支一带惹事生非。 新加坡给中国大陆挖的第二个坑,是想办法影响中国政府战略,阻止上海洋山港崛起。 从上海转运货物到日韩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沿长江将货物以极低的成本运到内地,可以说上海是中国水运系统的最黄金位置,物流发达将致金融发达,这将削弱新加坡在亚洲的核心位置,因此在1990-2000年早期,新加坡一直在遏制上海发展。 新加坡高层先一通吹捧中国,获得开办中国高级干部学院的机会,影响中国政府许多重要决策,接着想尽办法挑拨上海与中央的关系,使上海深水港的项目一度被取消,转而投资发展天津港,2007年上海干脆自己花钱初步建好洋山港,2012年就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随后上海为了港口更好发展申请自贸区,又被新加坡从中作梗迟迟未通过,李总理上任后不到一周便通过上海自贸区申请,严重打击到了新加坡的发展。 新加坡之所以费尽全力阻止中国大陆的崛起,是因为自身特殊的经济利益,也因为他们是美国的铁杆同盟。 李光耀2011年曾告诫美国:必须在接触和孤立中国,这一根本问题上作出选择,不能两者并用。 为了扼住中国发展,表面上新加坡与美国不是正式军事同盟关系,李光耀却主动邀请美国前来驻军,2000年4月美新两国海军就签署了协议,让美国海军使用樟宜海军基地,新加坡的樟宜机场现在也一半是美国空军基地,部署着最先进的F35战机,如果中国对台湾地区用兵,新加坡一定会听从美国指挥,切断中国石油供应,因此是中国心腹大患。
停靠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的美军濒海战斗舰与导弹驱逐舰 为了教训新加坡,给中国布置安全的战略空间,中国向新加坡一共打出了三张绝杀牌。 第一张牌是通过跟巴基斯坦沟通,要回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让中国大量波斯湾的石油以后不用再经马六甲海峡,保证石油安全。第二张牌是全面建设上海洋山港,洋山港的现代化让上个月来访的柯文哲“感动震惊”,洋山港建好后,直接采用智能化管理,用无人驾驶车辆运货,集装箱装卸货物时现场看不到几个工作人员,运货效率比传统海港提高了30%,逼得新加坡运货量大幅下降。 第三张牌最狠,上海再牛逼也没有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黄金地位不可动弹,那怎么才能打得新加坡这位美国的忠臣小弟服气呢? 基建狂魔中国想了一想,决定直接在马六甲海峡再建一个新加坡。 新加坡的优势不就是因为它在马六甲有一个独立的海岛吗?OK,我们跟马来西亚政府谈妥,在离吉隆坡150公里处,新加坡西北面300-400公里处,建设一座深水海港皇京港。  这个港口由中方投资72亿美元,分为四大岛屿,由三个人造岛和一个自然岛组成,占地1366英亩,一个用于停泊大型舰只,一个用于停泊游轮,一个用于旅游观光,一个用于金融服务。在陆地上,还将修建从中国连接东南亚到皇京港的高铁。到时候,来自东亚、东南亚、中国,甚至俄罗斯的货物贸易,都直接绕过新加坡,走皇京港。 新加坡得知皇京港开建后十分抓狂,几度企图挑拨中马关系,可惜中国早已和马来政府深度绑定,建立中马港口联盟,中国的大连、上海、宁波、钦州、广州、福州、厦门、深圳、海口、太仓跟马来西亚的巴生港、马六甲、槟榔屿、柔佛、关丹和民都鲁进行合作,包括技术转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训等,中国在港口技术、货运代理、集装箱中转等方面处于先进地位,将对马来西亚给予更多帮助。  皇京港开通后也将成为马来西亚最大港口,马来西亚面对厚利,无论美国和新加坡怎么离间,都难以改变主意了。 由于途经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最后目的大多都是中国,皇京港建成后,停靠新加坡港的船只将减少80%,这才是对新加坡的致命一击!
皇京港建成示意图
 2019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为1.3%,到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1%,新加坡经济正在一路走向下滑,而真正当2025年皇京港建成之日,就是新加坡经济血崩之时。 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写过的《地缘之战:即将衰落的韩国》,应该记得我不太看好韩国后面的发展,毕竟韩国那么依赖半导体市场,而在昨天《日经中文网》报道,森国化学社长森田康夫表示,中国生产的氟化氢质量不够好,故日本将于2019年内将在中国浙江省工厂启动高纯度氟化氢生产,工厂是中国企业的合资公司,双方均摊100亿日元的投资投资额,今后可以从中国向韩国供货。 森国康夫说,韩国的半导体正在向中国转移,所以我们要向中国靠拢。 韩国对高纯度氟化氢高度依赖,其中日本占其60%的份额,现在日韩正将半导体贸易战打得火热,日方却将半导体的关键钥匙之一交给了中国,联想到8月10日(就是今天)与日本外务次官秋叶刚男在日本举行新一轮中日战略对话,这是时隔七年后,中日第一次重启对话,而日本商界马上给出极大诚意。 我不得不怀疑,中日双方正在瓜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高端产业链利润,开始联手打压二三线工业国或地缘国。 大树底下无美草,一将名成万骨枯,中国的崛起首先就会将原本“亚洲四小龙”一一拉下马来。 回到我开篇说的,亚洲各国或地区的命运,在2019年将发生重大转折,一些亚洲一线国家或地区将降为二线,而一些加入中国利益链的国家或地区,将会缓慢升格为一线。 中国和日本将暂时联手站在亚洲的最顶峰。 新加坡、香港将从2025年后从一线降为二线。 韩国将会因为在半导体、汽车开始退守有降为二线的危险。 越南、马来西亚将因为参与中国大战略或者因为产业链转移获益。 印度还将享受一段巨大的人口红利,他们能不能在未来二十年完成国家升级还很难说。 简单点说,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将会受益,而还在死抱着美国大腿处处与中国为难的国家,将会受到我们的降维打击。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东亚还是会回到以中华文明为首的正常秩序上来,那些还在等着西方世界施舍的国家或地区,终将面临被现实淘汰的命运。

深圳炸裂!香港广州该急了?顶级城市的光荣与困境!

撰文|杆叔&编辑|欣欣然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Chat or another browser. 易碎的吻 王源 – 源

深圳迎来生日大礼包。

8月18日,星期天,市场却异常炸裂。热情比夏日的太阳,还要激情。《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文件印发落款时间是8月9日。

39年前,1980年8月26日,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

这次深圳的生日礼包,很多人把他和近期国内外的形势结合起来看。杠杆游戏觉得并不是这样,都是既定的。

如上个月我写了《北方深圳!着急的青岛终于搞到了》(7月27日),当时深改会议,就说了,青岛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和深圳一起搞到。

抛开这个不说,深圳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杠杆游戏觉得,能成事,所以也担当了很多重任,深圳和上海一起,成为我国真正的政策高地。北京你懂的,就不多说。

今天我主要谈谈深圳的前景和未来。

1

北京上海深圳!中国城市定位最高等级

说深圳这次的定位、目标之前,先说说国家中心城市。

这几年,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特别热。但杠杆游戏一点不感冒。

原因有三:

1.是不是真能成国家中心城市,真不是某个规划说了算。部委层面大多也都是支持某个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被支持的多了,也就不特别了。当然,有总比没有好。

一个国家不可能真有那么多中心城市,主要就那几个,其他实际也就是大区中心城市。抬头提升了,但和以前其实没啥变化。

2.国家中心城市这名头,有的是层级高的城市总规直接批复给的,有的是部委支持或者以此为目标。这个层次和地位,明显不同。其实很值得玩味。

3.熟悉杠杆游戏的朋友就知道,我不喜欢不准确的表述,明明一些城市只是拿到入场券,被支持,然后在自己的宣传口径中,就好像已经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一样。

然后一堆媒体瞎起哄,也不认真看看表述。有时候我觉得媒体丢人,白纸黑字那么清晰,都要瞎扯。不尊重事实的浮夸风我很讨厌。我也理解,都想搞个大的,不表述牛掰点,没人看啊。

有意思的是,深圳不同,不管是城市总规,还是部委的文件,从来就没有拿到过国家中心城市头衔或入场券。

但所有人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重要的科创中心。难道这还不配国家中心城市吗?

其实,从各大城市的总规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地位,及其在国家战略、区域中的位置和作用。

2017版最新获批的北京总规明确,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同样,2017最新版的上海总规明确,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深圳目前的总规比较老,2010版总规明确,深圳市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2016版广州总规明确,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总规也比较早,2011版总规明确,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还有很多城市的总规,我就不一一举例。杠杆游戏很早就写过文章,只有这5座城市,被赋予了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定位、职能。

其他有影响力的城市,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国家定位中,职能作用主要还是大区级。

这里特别要说说北京、上海、深圳。

先说北京。

到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阶段性目标;

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到205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再说上海。

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50年全面建成提出的2035目标。

最后说深圳。虽然深圳总规也是多年前批复的,最新的尚未批复。但此次文件是最高等级的,比总规批复等级其实还略高一点: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深圳这三个阶段性目标,一般城市基本没有可比性。

广州上一版总规2020年到期,新总规草案2018年进行了公示。广州也提出,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不过,这一总规尚未批复。

所以,就目前来说,北京、上海、深圳是我国城市定位等级最高的。

2

不要羡慕深圳的政策,有些东西天注定

很多观点说,深圳的成功要归功于尊重市场。还特别强调一个伟大的城市,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顺应,并培育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环境。

这句话,放到任何城市的成功经验总结,其实都是对的。

但除了这半句,其实还有后半句。如果没有规划,没有那位备受尊重的老人,在南海画一个圈,深圳又何谈今天的地位?

接着如果没有招商局、华润、华侨城、港中旅、中广核、中海油、中远、中海运等央企在深圳的布局,没有对深交所的支持,对平安等发展壮大的呵护,深圳也不会有如此傲人的市场和金融地位。

要明白,我们是中国。深圳这回被支持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字里行间说明了一切。

政策不是全部,不确保一定可以成功,比如好几个经济特区,不是都成功了。但政策,一定是有意义的。

有这个条件和基础,有后天的天时地利人和,可以成事。

深圳正是这样,最高层当年审时度势,给了顶级支持;利用好毗邻港澳,扼守珠三角东岸的区位优势;赶上全球化工业和贸易大势,赶上世界信息化、数字化浪潮……

深圳不崛起,谁崛起?

然后还有一种极端观点说,要是把深交所给其他任意一个城市,都可以升天。简单说,这类观点认为,把深圳政策如果给其他城市,其他城市也行。

在杠杆游戏看来,这类论述忽略了,深圳的特殊区位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有些东西天生的,无法改变。

比如靠近港澳,还有港口,想来想去,就当年的宝安县(后来的深圳)最合适。

所以老人家画这个圈,是有极高战略眼光和部署在里面的。归根结底,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

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国际经贸链条上地位逐步进阶、越来越好,深圳其地位、发展前景,理论上也是更好的。

3

亚洲第五、湾区一哥!香港、广州未来陪读深圳?

客观来说,杠杆游戏认为,无论香港还是广州,对深圳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比如香港教育、医疗、航空枢纽,以及无障碍的信息、金融和自由贸易体系,超级联系人价值很高。

还如,和广州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综合枢纽实力等比较,深圳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这次支持意见,几乎是深圳缺什么给补什么。从深圳的短板教育、医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国际地位和知名度提升,方方面面给了政策。

要求部委、广东全力支持。能不能都实现不知道,但有了支持,条件可能更好。

在深圳取得巨大成就,并获得全面支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拦路虎:房价地价僵局、后工业化选择……

房价、地价高,市域面积相对小,难破的僵局。这是否会影响深圳进一步发展?

香港和新加坡恰好对于深圳来说,是两个有趣的案例。

2018年香港实现GDP28453.1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4000.98亿元。而深圳GDP为24221.98亿元。深圳GDP总量首次超越了香港。

不但总量超越,深圳7.6%的同比经济增速,也较多领先香港的3%。

此前,亚洲前五的城市分别是东京、上海、北京、首尔、香港。深圳从此挤下了香港。

深圳是如何超过香港,成为亚洲经济第五的城市?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香港还有望反超深圳吗?

香港基本没有了工业,而工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是要高于三产的。

也正是因此,除非有极端情况,香港经济增速不可能太高。大湾区规划就此专门提出了香港的再工业化问题,这其实很困难。

再说说广州。

2018年深圳的经济数据,让杠杆游戏印象最深的,不是2018年深圳GDP总量(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初步核定为24221.98亿元,同比增长7.6%。

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9961.95亿元,增长9.3%。

特别是二产中,规上工业增加值达9109.54亿元,增长高达9.5%。

同期,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6234.07亿元,同比增长5.4%,低于该市GDP6.2%的增速,也低于三产增速的6.6%。但较2017年二产4.7%的增速,实际有提高。

2018年第二产业中,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和重庆一样,可以说,正是工业拖了经济的后腿。

这两年有些文章和观点说,广州和深圳的GDP距离实际就是几个工业大项目。但杠杆游戏要说,如果认真去看过数据就会知道,搞几个大项目,很难真正缩小和深圳在工业厚度、体量上的差距。

深圳9000亿级别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广州6000亿级别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要高出不少。且增速也比广州要高。

那么,要靠工业缩小两市的差距,并不容易。

是的,和上海、苏州一样,深圳3万多亿的规上工业产值,堪称世界顶级工业巨无霸。要说,佛山、重庆、广州等在工业体量上,已经比大部分城市出众,但是和深圳、上海一比。必须自叹不如,必须继续奋进。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2018年深圳是全国唯一一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而且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位居我国城市首位。

正是工业的超级体量,深圳一二三产的比值为0.1:41.1:58.8,二产依旧维持高位。而同期广州二产占比27.27%、三产占比高达71.75%。

另外,2018年,广州三产占比又有略微上升,二产占比继续小幅回落。于此而言,广州和深圳的GDP差距,靠几个工业大项目,可能远远弥补不了。

作为发达城市,深圳早已实现了工业化。但在后工业化时代,深圳对工业重视,体量依旧惊人。

工业是深圳永远的基石。这是便是杠杆游戏常说的,除了北京,我国没有一个大城市有资格放弃工业。

回到香港、新加坡和深圳的比较。

中证报此前报道提到,2015年8月,中金公司发表过一篇深度研报《三城记》,详细比较了香港、新加坡和深圳经济的变迁。

中金公司指出,香港经济经历过两次转型:从1961到1981这二十年里,香港从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转变为工业城市,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970年,香港制造业占GDP的比例达到30.9%,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

1980年代后期开始,香港从工业城市向国际金融中心转型,但服务业产值的增加不敌制造业的衰退,1990年以来GDP年均复合增速降至4%。

香港不仅没有建立起高科技产业,工业急速空心化,过度依赖金融业和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香港经济活力很难再回到过去。

深圳是看到这一点的,所以产业用地上比较努力。

咨询机构Demographia发布的《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连续八年稳坐第一,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且过去两年情况进一步恶化。

这是香港的教训。

和香港一起腾飞的新加坡,则在港口、贸易、金融、通信做大的同时,依旧保留了科技甚至是制造。

新加坡不仅在金融领域试图挑战香港的地位,近20年来绝大部分时候,经济增速也超过香港。

当然,新加坡和深圳也有自己的问题。香港的房价问题,深圳也一样遇到。实际上,这越来越成为很多较大城市的共同问题。

请各位客官点一下右下方的“在看”,祝福2019年,事业、家庭,一切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