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突发!新加坡国大学生为何集体静坐抗议

(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旅游”“雅思”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新加坡罕见发生学生在校园静坐抗议的事件!

发起抗议的是耶鲁国大学院(Yale-NUS College)的29名学生。相信是参加抗议学生之一的Adam Goh,在Instagram上分享了其中三名学生坐在地上抗议的照片。

他也分享了一封29名学生联署的抗议信,信中透露是因为不满校方的决策方式,认为校方无视学生意见,无法有效沟通,因此决定采取静坐抗议的形式表达诉求。

此次争议的焦点,在于恢复每月的对话会,给予学生与校方管理层沟通的平台,允许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决策讨论,例如限制公共区域的使用。

信中也要求校方,每当作出影响学院的重大政策改变前,先通知学生,并且告知决策者的身份。

信中还呼吁制定一套校方管理层、全体师生和员工都适用的行为准则(honour code)。当发生意见不同的情况时,可以根据这套准则讨论解决方法。

信中还说,虽然之前耶鲁国大校长陈大荣教授已经给予了抗议学生回应,但回应不够充分,不够平等,他们希望更多教职员工的参与,扩大讨论范围。

碰巧,今天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园开放日,吸引了大批今年入学的新生和一般公众参观。

抗议者是否刻意选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举行,借此给校方施加更大的压力,目前还不得而知。

耶鲁国大学院是新加坡第一所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 成立于201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办。校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大学城中。

学院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触角与思维,经常邀请包括体制内人士、反对党人士,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对各种敏感课题开展对话,包括客工、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方言等,目的是百家争鸣,扩大学生视野。这形成了学生有独有思考、敢于创新的个性。

该学院的第一届学生去年毕业。根据调查,他们在实习时,雇主的总体评价是:相对其他大学生,国大耶鲁学院学生更为直率,愿意作出贡献, 也更愿意表明立场与态度。他们能言善道,也更善于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即将回到耶鲁大学的耶鲁国大学院创校校长鲁维思教授曾表示,相比于美国课堂上激烈的政治观点对立,激烈辩论的风格,他更希望将新加坡耶鲁国大学院的和气的辩论,以礼相待的讨论风格带回去。他也希望学院能够一如既往的开放交流力度,同维持良好的沟通气氛与环境。

 

而曾在耶鲁国大学院求学的中国学生冯源,也在人民网撰文《在耶鲁国大我最灿烂的时光》,提到学校开学的社会作业便要求他们打破社会常规,观察旁人的反应。他们有的男扮女装,有的cosplay,有的躺着听课,总之千奇百怪。而他们也喜欢称自己是“怪人”,在他们心中,耶鲁国大学院是这些不循规蹈矩的“怪人”朋友们体验不同寻常事物的乐园。

这种鼓励自由表达的校园风气,也许跟这次学生选择以抗议静坐的方式表达诉求,很有关联。这样的举动在新加坡校园实属罕见。过去几年里,新加坡曾发生过几起比较重大的静坐抗议运动,但都是在芳林公园的演说者角落举行,是新加坡唯一无需警方批准举办户外示威的场所:

2010年5月9日——支持母语运动:

2010年,教育部长黄永宏的母语政策触动维护母语的人士的伤口,千人聚集在芳林公园签下请愿书,要求政府支持母语的发展。两天后,两大内阁成员郑重其事,就母语教育所引起的不安向国人道歉。

 

2013年2月17日——抗议《人口白皮书》:

2013年1月,新加坡官方发布《人口白皮书》称:由于新加坡生育率偏低,老龄化加速,为了保持活力,将大量引进移民,预计在2030年达到690万人口规模。近5000人聚集在芳林公园,反对政府提出大量引入外来人口的移民政策。

2013年6月8日——“还我网络自由”:

2013年5月,新加坡媒体发展局宣发布管理新闻网站的新规定,凡是密集报道新加坡新闻并拥有大量本地浏览量的网站须申请执照,并缴付保证金。约2500参加集会,抗议政府的网络管制条例,认为是限制言论自由。

 

2014年9月27日——“还我公积金”集会:

韩慧慧和博客鄞义林在芳林公园举办“还我公积金”集会,批评政府以公积金投资,却无把利润回馈人民。大约有2000人参加。

2017年7月14日——抗议“李家坡”:

抗议发生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其弟妹关于已故建国李光耀位于Oxeley Road 38的故居争端爆发后。约400人参加了集会,表达对现任总理李显龙的不满,要求李显龙接受调查。

 

2017年9月16日——抗议总统保留选举制:

约千名新加坡人在新加坡芳林公园“静坐”抗议首位女总统哈莉玛未经投票当选。集会的组织者是曾经代表革新党出征上届全国大选的吴家和。

 

2017年11月4日——抗议地铁故障:

吴家和在网上召集群众在芳林公园静坐两小时,以表达对新加坡地铁故障事故的不满。这次静坐的规模只有数十人。

相关阅读: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