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泱泱江淮,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文化以卓异风采和如椽巨笔,在江淮大地的岁月年轮上镌刻了彪炳史册的诗行,徽风皖韵大放异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文旅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服务社会惠及民众
暑假期间,崭新开放的安徽省美术馆成为热门打卡地,一票难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该馆预约入馆人数从每天1000人提高到3000人,满足社会需要。安徽博物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沉浸式展览“安小博游历记”让少年儿童跟着卡通玩偶“考古”,充满趣味性、知识性,少年儿童乐在其中,教师、家长纷纷点赞。
近年来,安徽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乡镇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从不足30%提高到98%。新增博物馆39家,总数达232家,其中,一级馆由1家增至6家。基层“最后一公里”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创新性地通过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招募4000多名文化协管员和文物保护员,发展群众文化辅导员1.7万余人,扎根在基层,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的推手和文物保护的卫士。农村题材艺术创作、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等乡村文化振兴“八大工程”深入推进,组织“文化扶贫 携手小康”巡演1万多场、“送戏进万村”累计17万多场、乡村春晚8000多场,连年入选全国示范演出,有力宣传党的政策,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江淮大地,舞台繁荣。近5年安徽省新创舞台艺术作品500多部,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等139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剧《石榴花开》等2个剧目荣获国家剧目奖,黄梅戏《鸭儿嫂》等60余部作品参加国家级展演。
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新创剧目展演等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培育了演出市场,推动了戏曲传承。全省民营院团达到3900多家,数量全国第一,从业人员队伍壮大到6万多人,活跃在省内外基层舞台,成为繁荣艺术市场的生力军。
在安徽“1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文物保护与这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同步进行,考古“大会战”随之告捷,完成44处文物考古发掘。在文物保护方面,近5年安徽新增国保单位45处,总量达175处,居全国第十位。5处大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截至今年上半年,安徽新增省级以上非遗项目283个,总数达62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普遍焕发生机。全省新增省级以上传承人261名,总数达792名,省级传承基地、非遗工坊达102个,非遗传承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非遗进校园等“五进”活动广泛开展、有声有色,全社会保护传承非遗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
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大暑时节,黄山景区却是一派清凉世界,网上流传着一幅温馨照片:外国朋友一家人在景区内欢笑合影,见证着黄山自然美景和优良服务的世界级吸引力。7月23日,黄山景区接待游客1.22万人,暑期以来旅游复苏势头强劲。当前,“大黄山”发展战略绘制蓝图,黄山正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
黄山的发展只是一个缩影。当前,安徽旅游强省“五个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民宿、研学旅行、文旅小镇、夜间旅游等业态更加多元。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8.13万个,其中“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2家。旅游生产经营单位3.3万个,其中中国旅游集团20强企业3家。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池州、黄山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95.4亿元,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已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年6月,“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启动,各市推出系列旅游产品,出台惠民惠企政策,结合实际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发放商贸及文旅消费券已超2亿元。近日,第九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以“皖美惠民季 暖心乐万家”为主题,通过财政直补消费、惠民政策叠加、专项资金撬动、实施“红火计划”等措施,为各大文旅企业引流赋能,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与便利,激发消费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文旅行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有力保障。《安徽省旅游条例》《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精心制定,及时施行。安徽成为全国首个制定文明旅游行业标准的省份,累计发布实施省级文化和旅游地方标准96项,初步形成文旅标准体系。文明旅游工作形成品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和团队数量全国第一。在全国首创设立“安徽旅游诚信日”,发布“诚信品质榜”,推出38家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安徽文化云”“游安徽”App建成,既实现对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实时流量监测,又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查询、线上直播等服务。文旅市场暗访式执法检查走向常态化,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安徽主动作为,融入“长三角”,推动长三角文旅产品共建、线路共推、市场共育,策划打造了“七名”国际旅游精品线路等产品,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培训一体化、联展一站通、城市阅读一卡通等也在积极推进,文旅行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和旅游走出去
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
前不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把“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特色美食品牌推向国际,抓住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机遇,推动安徽美食进入外长会议接待,臭鳜鱼、深渡包袱饺等受到参会嘉宾的高度赞扬。4月,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TOP10榜单发布,安徽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安徽今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日本、缅甸、新加坡驻外旅游办事处、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云传播”系列活动,线上彰显徽风皖韵。
“十三五”期间,安徽组织对港澳台地区和对外文化交流项目122批次,接待“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访109批次。“欢乐春节”“安徽文化旅游年(周)”“美好安徽海外推广”等品牌活动,促进了安徽与世界各国(地区)文化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安徽与港澳台地区文化和旅游界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在促进人员往来、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美好安徽 迎客长三角”“春游江淮请您来”等系列品牌推介活动形成声势,“美好安徽”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安徽一定能够更好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时代长卷。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