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城市竞争力大洗牌

还记得“亚洲四小龙”吗?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新加坡是“四小龙”中,唯一在近年里实现竞争力和购买能力双增长的城市。相比之下,香港、韩国和台湾的竞争力和购买力则在2007年至2015年间,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的这项最新调查,分析世界主要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外派人员和一般市民的生活费、收入和购买力。2007年至2015年,新加坡是中国城市以外唯一一个实现竞争力和购买能力双增长的城市。

“韩流”近年吹向世界各地,但这股潮流的发源地首尔,似乎没有多大受益。与2007年相比,首尔在2015年衡量竞争力的项目表现中明显逊色,在四小龙中敬陪末座。其中,劳动市场的灵活性和金融发展的下跌程度尤其严重。

素有“宝岛”之称的台湾过去被视为四小龙之首,近年饱受工资低迷、人才流失、经济不佳等问题困扰。当地民众普遍不满低薪问题,这也是历届台湾总统的烫手山芋。

近日,台湾总统蔡英文指,台湾经济增长率不断进步,“甚至超越韩国”的言论尽管有数据支持,但依旧遭到当地网民抨击。

至于香港,报告中特别强调,与竞争力类似的城市市民相比(除去中国的新兴城市),香港一般市民的购买力较低,而这是因为香港市民的薪资低且停滞不前。

报告中提醒,三小龙经济呈下跌趋势,再不留心,有可能会被其他现阶段经济较不发达的竞争者超赶。

香港和新加坡的双城对比

同是地少人稠的香港和新加坡,在2007年至2015年的竞争力和购买力趋势却呈反向发展。

竞争力和购买力究竟有什么关系?调查机构根据一般市民工作一小时的薪酬可购买多少项商品和服务作为购买力指数的依据。更高的购买力意味着普通市民的时薪可买到更多商品和服务。

竞争力和购买力是两个有关联的概念。世界经济论坛将竞争力定义为制度、政策以及影响生产力因素的综合体现:“最关键的目标是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而这与购买力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更高的生活水平也可加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香港市民的购买力低于其他竞争力类似的城市,是因为香港薪资长期低落。

那新加坡和香港两地民众的薪资相差多少呢?

在一般市民的薪资排行中,新加坡在全球105个城市中排名第46位,与排在第58位的香港相差12位,两地薪资的差距几乎达一倍。

从这里或许也就看出,尽管新加坡和香港在生活费相差不多,但竞争力和购买力却反向发展的原因。

中国个别城市竞争力迅速攀升

有趣的是,这次报告特别处理中国城市的基数,不是单看“中国”这个大个体,而是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发展速度,更细地看个别城市的竞争力指数。

在众多中国城市中,深圳的竞争力迅速攀升,几乎与亚洲一线城市齐平。“东方之珠”上海的增长势头则不如其他珠江三角洲城市,但仍和亚洲的平均竞争力旗鼓相当。新一线城市天津和二线城市大连的竞争力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海,所有中国城市的购买力都上涨了。

东南亚和南亚城市:政治动荡影响竞争力

大部分新加坡人的度假首选——泰国曼谷近年因政局不稳,竞争力指数大幅滑落。但在2007年至2015年间,曼谷市民的购买力维持在同一水平。

“千岛之国”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竞争力双双提高了,但购买力下跌。报告中解释,这个现象意味着菲律宾和印尼市民的薪资上涨幅度,与经济的发展程度之间仍有差距。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购买力指数微升,竞争力指数则微降。和香港的情况类似,吉隆坡市民的购买力同样不及类似竞争力的城市。

印度两大城市孟买和新德里的竞争力和购买力骤降。调查指长远下来,这或会不利于印度的经济发展。

购买力下降也代表着,印度生活水平的进步速度,比不上其他亚洲地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