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美冲突下,东南亚外商投资“起飞”了吗?

中美贸易摩擦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企业可能为了维持利润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持续有一年多,那么从数据上看,东南亚国家外商投资处于什么状态,已经“起飞”了吗?

企业东南飞?

中美贸易摩擦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企业可能为了维持利润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在推特上命令“伟大的美国公司立即开始寻找在华经营的替代方案,包括从中国迁回美国并在美生产”。

从美国2019年1-7月对中国实际投资同比增速来看,在前1-4月高增长的情况 下,5-7月份确实有所下滑,但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对此有一定影响。从中国整体的 FDI 增速来看,1-7 月累计同比增长3.6%,保持平稳增长,并没有出现下滑(图 1)。

那么,东南亚国家的外来投资是否已经“起飞”?

我们基于泰国、印尼、 菲律宾、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东盟中的8个国家的数据看看现实如何。

东南亚优势不多

综合分析来看(中国与东盟八国主要指标对比如下表 1),东南亚主要 是劳动成本和税负成本方面相对中国可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其他方面难言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状态,如基础设施水平、社会稳定性要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未能大规模承接制造业。

从 A 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人工成本和税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来看,烟酒制品、皮革制品、仪器仪表制品、家具制造、医药制造、印染制品、纺织服装、文娱用品制造、木材加工、纺织业靠前(图 2)。

同时,企业能否外迁也受制于供应链的长短,上游供应链越长的企业, 转移的难度越大。从 2015 年投入产出表(涉及 42 个大类行业)来看,食品和烟草、纺织品的产业链似乎最短,其次是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行业,再次是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家具行业(图 3),其他行业的上游供应链相对较长。

综合分析来看,我们认为,人工成本和税负成本较高,且上游产业链个数较少的行业为皮革制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行业、纺织业,这四个行业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或靠前。

中国生产和消费规模巨大,地位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门类唯一齐全的国家,生产能力不容忽视;同时, 中国在世界消费市场中举足轻重,相当重要。

从主要行业的产量上来看,中国的产量占比较高,如手机、计算机的产 量占全球产量的 90%,玩具的产量占全球的 75%,家电的产量占全球产量 的 56%,其中电视机占 70%,粗钢产量占全球的 50%,汽车产量占全球的 30%(图 4),中国主要消费品生产能力较大,大规模转移恐怕也不现实。

另外,从消费市场来看,2017 美国消费占全球消费的 27%,其次就是中国,占比达到 11%(图 5),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企业布局中国也因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从中国各行业消费占世界各行业消费来看,在 24 个主要行业中,2014 年中国有 11 个行业的消费占比超过 10%,其中包括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 电力设备制造、教育、纺织服装、科学研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木材加工和加剧制造、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医药制造、电信、汽车制造(图 6)。 中国在主要行业的消费比重均较高,对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投资而言至关重要。

亚洲“四区域”转移的经验:不只看劳动力成本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日本、 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中韩国的人均 GNP 从 1961 年的 83 美元增加到 1990 年的 5659 美元,台湾人均 GNP 由 1961 年的 152 美元增加到 1990 年的 7954 美元,1991 年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是超过 1 万美元,日本达到了 2.5 万美元。

与快速的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是亚洲“四区域”国内剩余资产增加与土地和劳动成本上升,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此时对外投资的动因成为降低成本,获得廉价劳动力。从 2000 年至 2006 年中国大陆和亚洲“四区域”劳动力单位产出成本来看,中国大陆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大陆劳动力产出在 0.1 美元/单位产出,而亚洲“四区域”是中国的 3-8 倍,表明中国大陆单位产出花费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图 7)。

由于中国大陆劳动力廉价,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亚洲“四区域”开始向中国大陆进行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中国在 1990 年与新加坡建交,1992 年与韩国建交,1992年邓爷爷南巡讲话,中国开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政策明朗、外交关系持续改善、政治环境稳定、社会治安良好,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优惠等)使得各国对华投资开始飞速增长。

亚洲“四区域”对中国大陆投资掀起高潮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90 年-1996 年,其后由于出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大陆投资出现快速下滑,在 2000 年后,又掀起一个小高峰,之后处于平稳态势(图 8)。

日本对华投资主要在 90 年代后快速增长,主要投资于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电器、机械、运输和纺织是日本对华投资的重点。1990- 2003 年, 这四大类分别占制造业对华投资比重的 25.8%、14.1%、12.5% 和 10.7%(图 9)。其中日本纺织业的对华投资额在 1997 年后一路下滑(图 10), 由 90 年代初期对华投资的第 2 位下降为 2003 年的第七位, 这表明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在此转移过程中, 以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行业为主的投资快速增长。

中国与韩国 1992 年建交后,得益于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文化上的相近,韩国快速扩张对中国大陆投资,中国大陆成为韩国最理想的海外加工厂。韩国对华投资的最主要的动因就是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 力,主要体现在纺织服装、皮革鞋类、木业家具等行业中;另一个动 因就是开拓中国大陆市场,主要体现在石油、化学和农业、服务业中。

90 年新加坡与中国建交,制造业投资占新加坡对华投资额的 50%左 右,新加坡对华投资也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商业和房地产业是新加坡对华投资的另一重点, 分别列投资总额的第二和第四位,这类产 业的特点是投资回报率较高, 且投资周期较短, 并且在中国大陆具有巨大的市场。运输业是新加坡投资中国大陆的第三大产业部门。

中国大陆承接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从 1980 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大 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第 一阶段是从 1987 – 1991 年,中国大陆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纺织、成衣、玩具等领域,投资主体为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从承接的区域来看,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深圳、 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第二阶段是从 1991 -1997 年,中国大陆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纺 织、成衣、玩具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至化工、机械、化纤、家电等领 域,投资主体也从中小企业开始扩大至大中型企业。从承接的区域来看,开始由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扩散。第三阶段是从 1998 年至 2007 年,中国大陆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的领域逐步扩大至笔记本电脑及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投资企业主要是台湾各大资讯厂商,单体投资规模也呈大幅度增加的态势。从承接的区域来看,开始从珠三 角、长三角向环渤海地区及部分中部地区扩散。第四阶段为从 2007 年至今,中国大陆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的领域基本集中在半导体、 晶圆代工厂、设计等技术密集产业,同时服务业也开始成为承接的重点。从承接的区域来看,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西部地区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重点。

总体来看,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亚洲“四区域”向中国大陆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是其境内剩余资产增加,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快速上升,而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低廉,加之扩大开放,政治稳定,社会治安良好,优惠政策力度较大,吸引了对外投资;亚洲“四区域”对中国大陆的产业投资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开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东南亚外资未“起飞”

除了市场因素决定的劳动力成本对投资吸引力较大外,各国为吸引外来投资,对外资企业都采取了不同水平的低税率或免税政策。东盟八国大部分区域都采取了 2-15 年的免税或减税政策(表 2)。而目前外商投资中国内地企业一般按照 15%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征税,减免项目较少。

东盟八国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税收优势下,其 FDI 到底表现如何呢?东盟八国 2014-2016 年 FDI 均呈现负增长态势,2017 年出现大幅的反弹,同比增长超过 60%,明显高于中国 FDI 增速,但在 2018 年又出现大幅下滑, 2018 年同比增长 3.7%,难言“起飞”(图 11)。

东盟八国在 2018 年 FDI 增速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泰国、印尼、柬埔 寨、越南四国仍有正增长,但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四国均呈现负增长态势。2018 年泰国和印尼增长大幅放缓,越南、柬埔寨增长相对平稳 (图 12-13)。

从 FDI 增量上来看,2018 年中国 FDI 增量为 1390 亿美元,东盟八国 FDI 增量为 705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FDI 增量的 50.7%(图 14),与 2017 年基本持平,但高于 14-16 年,总体来看近年来保持平稳,并没有出现大幅的增加。

分国家来看,印尼 FDI 与中国 FDI 的比值最高,达到 15.8%,除 2014 年出现大幅下滑外,其余年份均维持在 15%-16%之间。其次为越南,比重 一直处于不断上升态势,2018 年为 11.2%;接下来为泰国(7.6%)、马来 西亚(5.8%)、菲律宾(4.6%)、缅甸(2.6%)、柬埔寨 2.2%、老挝(1.0%)。 越南、菲律宾、柬埔寨 FDI 与中国 FDI 的比值基本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其他 国家并无明显趋势(图 15-16)。

从东盟八国 FDI 占 GDP 比重来看,与中国 FDI 占 GDP 的比重的变化 趋势类似,2010 年以来出现趋势性下滑,2018 年东盟八国 FDI 占其 GDP 比重为 2.9%,比 2010 年下滑 1.2 个百分点,但仍明显高于中国的 1.0%(图 17)(中国比 2010 年下滑了 0.86 个百分点),不过下滑的幅度要大于中国。

从 2018 年各国 FDI 占 GDP 比重来看,柬埔寨(12.8%)、越南(6.5%)、 印尼(2.1%)、泰国(2.0%)占比基本保持平稳,且近年来也保持在与 2018 年相当的水平。缅甸(3.9%)、菲律宾(3.7%)、老挝(1.5%)、马来西 亚(2.4%)这一比值在 2018 年出现下滑,但需要注意缅甸、菲律宾、老挝 三个国家 FDI 占 GDP 比重尽管在 2018 年处于下滑,但从 2011 年以来的趋 势看,仍处于波动上升态势,而马来西亚却处于不断下滑态势(图 18-19)。

从东盟六国 FDI 资金来源看,主要来源于东盟内部(新加坡)、日本、 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从占比量来看,东盟本身的占比最高,在 20%以 上,其次是日本,目前占比也在 20%以上,中国占比在 14%,美国占比 6%左右,从占比量的变动来看,东盟本身的投资占比在下滑,中国、美国、日 本投资占比上升(图 20)。

从东盟 FDI 的投资行业来看,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我们以东盟八国中吸 引 FDI 较多的印尼、越南为例:印尼 FDI 主要投资行业是制造业,其次为批 发零售业(图 21);越南 FDI 主要投资行业仍为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图 22)。

综合来看,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利润,有企业从中 国转移到东南亚。但目前东南亚 FDI 投资保持相对稳定,并没出现“起飞” 的现象。

本文来自于光大证券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