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70年巨变,世界有目共睹

大变革、大发展是海外民众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最直观的认知。

9月25日,《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变化的跨国民意调查报告》。该调查针对日本、韩国、泰国、印度、新加坡、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8个国家民众,采用全球在线样本库问卷调查方法,共回收有效样本3519份。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近六成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其次明显的变化还体现在中国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提升、科技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军事实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国国民素质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和平贡献突出等方面。这表明,世界发展需要中国,而中国也会以更自信、更开放的姿态来拥抱世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国内专家认为,调查结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数,但不管别人如何看我们,中国的崛起还是要靠自己,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兴经济体国家更看重中国的示范效应

此次调查显示,62.7%受访者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其中29.3%的人认为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3.4%的人认为“发生较大的变化”。泰国、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受访者对中国的变化感知较大,而美国与澳大利亚对此认知不足。近九成泰国受访者认为新中国70年的变化程度大,印韩新受访者的比例均接近七成。相比之下,美澳分别仅有四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变化程度大”。
  

“这个舆论调查很积极,给我们了解世界如何看新中国70年变迁提供了重要参照。”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还表示:“现在美国公众对华情绪非常复杂,谈‘中国是威胁’时往往是高估中国,谈论社会自由度、中国的具体发展空间时又往往低估中国,认为中国社会是‘铁板一块’。美国民众对华认知往往受其国内新闻舆论的影响。相比,发展中国家看中国发展的态度往往是积极的,认为中国起到示范效应,它们也可以这么做。”张颐武说,对各国民众来说,中国70年来的经济很直观,中国的超级工程、城乡的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外国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感受会很直观,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9月中旬,刚从上海、杭州访问归来的泰国记者协会访华团多位记者和《环球时报》谈了他们参观华为、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的感受。他们亲眼看到中国发展之快、中国科技之先进,“发现现实的中国与想象中的中国截然不同,中国的一切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泰国PBS电视台记者翁帕纳表示,泰中文化相近,易于沟通理解。作为亚洲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泰中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很深入的合作,中国是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使泰国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进步。此外,很多泰国人通过与中国游客接触,感受到中国国民素质的变化。

谈到发达经济体对中国70年变化的感受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表示,发展中国家认知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确确实实帮助了它们的发展。他认为:“认知差异确实存在,但它对中国崛起总体上影响较小,因为发展终归是中国自己的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如果有合作,能做到双赢,别的国家对我们的发展肯定是拥护的。”
  

从受访国各群体的反应来看,知识群体以及工商企业群体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巨大的认知度更高,表现出对中国发展与中国市场前景的关切。科技界、文化界对中国科技实力的理解相对客观一些,以澳大利亚为例,目前中国是与澳大利亚合作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

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看来,外贸在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基础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入世界市场的一个最基本的路径”。何伟文表示,这需要有很严谨的文章去论证,要量化地去分析,但总的来说,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并通过在海外市场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技术和产业水平的提高,“自己关起门来竞争是不行的”。此外,经贸往来引进大量国内急需的技术、设备、原材料、能源,还帮中国获得国家急需的外汇来源,并使过剩产能在国外市场进一步消化,“这些都是经济账”。

中国发展变化,发达国家不可能“不敏感”

新中国经济的变化发展最受海外民众关注。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59.0%)受访者认为新中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排列之后的是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提升(42.9%)、科技实力增强(40.7%)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40.0%),此外还有军事实力提升、国家面貌改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国国民素质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和平贡献突出等多个方面。

日本问题专家、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蒋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个调查结果基本符合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发展速度。在此过程中,让日本最受刺激的一个时间点是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GDP,从此日本失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到2018年,中国的GDP已是日本GDP的近3倍,日本人发出感叹:“日本GDP超过中国GDP的时代永远不会出现了。”蒋丰说,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日本企业界更看重怎样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到中国,或怎样在中国设厂,直接生产产品在中国销售。在东京证券一部上市的600多家公司中,有200多家在中国开有分公司。《日本经济新闻》平均每天涉华报道多达12条。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升也是日本民众非常关注的。蒋丰说:“日本防卫省每年推出的《防卫白皮书》中,都会详细叙述中国军事变化,我经常把它戏称为‘中国军事发展的大事年表’。近年来,日本关注最多的是中国的航母建设。”谈到中国的研发能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梶田隆章曾告诉蒋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如果把2000年中日韩对科技的投入作为基数,2015年中国的投入增加了10倍,韩国增加了约5倍,而日本依旧维持2000年的投入水平。”

泰国、新加坡与意大利受访者此次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认同均超六成,韩日印澳四国受访者对此的认可度也超过五成。反观美国,受访者对此的认同度最低,仅为39.8%。对此,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表示,一些西方国家总是质疑或批判中国的发展模式,但中国的经济成就又是它们无法诋毁的。实际上,在美国精英群体中,一方面很多人承认中国发展确实很快,但另一方面,有些人始终认为,“中国经济并不具可持续性,很可能存在巨大的问题”,甚至受美国对华总体认识的影响,不希望中国发展得再快点。在李海东看来,调查结果所显示的认知差异,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新兴经济体对华政策将会更具创新性、更具前瞻性,它们在认识到中国的巨大变化后,希望通过跟中国加强联系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不敏感”,主要是因为它们过去都富裕惯了,但当一部分精英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挑战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又会变得很敏感。

何伟文曾任中国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他认为,民调不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源。美国民众对中国发展了解相对较少,但他们不会发动贸易战,发动贸易战的是美国特定的当权者。但是有一点,正因为美国民众对中国认知少,所以美国当权者讲的好多话能迷惑他们。何伟文举例说:“20年前,我看到美国小学生学世界地理,有80%的学生不知道中国在哪里。”

据《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记者观察,澳大利亚民众在关注中国发展时夹杂了太多安全利益的考量。比如,“澳在经济上是否过于依赖中国”经常成为讨论中澳经济关系的切入角度。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019年的年度民调显示,有74%的澳受访者认为,澳在经济上过于依赖中国,且有68%的人认为有太多来自北京的投资进入澳大利亚。事实是,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而美仍是澳最大直接投资国。此外,美是澳最重要的安全盟友,这样的背景下,澳近年来对华政策显得有些纠结。此外,澳大利亚民众还是有一些岛国心态,不太关注国外的情况,不少人也没有出国旅游的经验。中国人在澳投资房地产、在澳狂购奶粉,让很多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认知出现偏差,认为中国人都非常有钱。

“中国智慧”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

新兴经济体受访者对于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向好发展的感受比发达经济体更加强烈。比如:31.6%的新兴经济体受访者认为新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较发达经济体受访者高20.8个百分点;51.3%新兴经济体受访者中认为新中国科技实力增强,比发达经济体受访者高15.8个百分点。此外,新加坡受访者(52.7%)对中国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提升认可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作为中国近邻,印度民众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印度新德里使馆区一家公立学校的校长米拉尼来过中国,她表示,从发展角度看,中国的确走在了印度前面。米拉尼说:“前行者总是会为后来者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释放了巨大的人口和市场红利。我印象最深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印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维微克说,中国和印度在雾霾等环境治理领域面临相似挑战,但联合国环境署在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其治理经验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年已九旬的印度国营机床厂前总工程师拉姆说,上世纪90年代来华参观时看到一些企业墙上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中国工人忘我的工作精神让他记忆犹新。拉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我没有机会再实地去看看中国这30年来新的发展,但从在印度工作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中,我就能看到中国发生的变化。”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致力于“让数据说话”,近年来在国内外舆论传播、实证研判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年度品牌项目有“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影响力全球调查”等。2018年底,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世界变局大国之道”全球调查显示,认为世界局势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海外民众中,有近七成受访者认为中国正在不断崛起,中国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不断提升。

谈到此次调查相关选项的结果,李海东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贡献的“中国智慧”得到认可。70年来,中国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他以此为例说,很多与中国有类似发展经历的国家都想探讨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此外,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具体的外交规划确实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李海东说:“联合国维和,谁出力最多?谁在真心援助欠发达国家?全球大国中间谁没有跟其他国家发生军事冲突?答案都是中国。”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特派记者 刘天亮 胡博峰 孙广勇 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