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世间再无贝隶铭,天堂多了神建筑!他在新加坡留下了这些杰作~

万事通说

大师,一路走好

昨天(5月16日),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离开人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是中国设计界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设计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低调谦虚。他投身建筑事业70年,设计的项目遍布全球各地。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似乎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存在。他曾说过:“建筑是一种务实的艺术,要成为艺术,必须先有存在的价值”。秉着这样的信念,他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创造了无数的经典。

贝聿铭在新加坡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有很多建筑设计都非常赞,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打卡。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建筑有很多都是贝聿铭老先生设计的。

  

新加坡滨海湾

新加坡的最强地标——滨海湾,设计总蓝图就出自贝聿铭先生之手。

  

华侨银行

位于克拉码头旁的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 bank),是贝老在新加坡的第一个作品。

这座高楼于1976年建成,四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新加坡的地标之一。

为了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今年新加坡河畔著名地标——莱佛士雕像还被披上了特质的外衣,跟OCBC融为一体。

新加坡莱佛士广场

还有莱佛士广场(Raffles City),也是贝老先生的作品。1986年至今已有30余年。

史丹佛瑞士酒店

距离克拉码头步行15分钟,的五星级酒店——史丹佛瑞士酒店(Swissotel the Stamford),也是贝聿铭先生亲自操刀设计的。

新加坡刀片楼


1990年建成的新门广场(The Gateway)因为棱角锐利,一直被本地人戏称为“刀片楼”。这个也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

新门广场面朝新加坡东海岸,据说,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把东西两座大楼打造成一扇正在敞开的新加坡大门,寓意“恭候光临”。

但是,在当时那块地还比较荒凉,看起来略微有些煞气。为了把煞气挡在外面,大楼就设计成了刀片的造型。

贝聿铭生平介绍

贝聿铭是美籍华人,他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贝聿铭是苏州望族之后,的家境十分显赫,在金融、医药、银行多个领域均有地位。

▲ 前排左一即是贝隶铭

17岁,贝聿铭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他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选择了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

22岁,贝聿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后来,贝聿铭又去哈佛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并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学生生涯结束之后,他顺利进入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担任主任,这是历史上该公司首次聘请中国人。

43岁,贝聿铭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47岁那年,贝聿铭设计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经过十五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因为这个建筑,他在1979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美国建筑学会还把当年定为“贝聿铭年”。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

贝聿铭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于是,他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

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即使在晚年,贝老仍接手了很多的建筑设计,最著名就属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中银大厦,伊斯兰博物馆。

贝聿铭经典之作

据粗略统计,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大师的作品。

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曾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卢浮宫的金字塔就是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贝老的目标是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或如他所说的,捕捉住“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中国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先生曾说: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

香山饭店融于山水之前,是自然与人类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贝聿铭先生曾说: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为人处世其实很简单,我的建议只有一条,那就是向钱学习!



中国苏州——苏州博物馆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充满中国韵味的风景,牵手走过的情侣,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画面。

中国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先生曾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香港中银大厦,楼高七十层,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外形极富想象力。

中国澳门——澳门科学馆


贝聿铭先生曾说: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追求科学和享受艺术并不矛盾。有这样的科学馆,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中国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纪念教堂


教堂外观由四片面组合,于屋脊分开,构成一线形天窗,四片曲面之屋基与屋脊,两边为直线,所形成的曲面,称为圆锥体双曲面,使屋檐曲线更具有美感。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美秀美术馆

贝老以桃花源为原型,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峰回路转,引人入胜,唯美景致处处动人,让人留以回味。

德国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展览不仅体现出了德国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与世界历史的关联,也注意到了多方位地展示本地区的特色。




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大气研究中心


面对设计位于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之中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贝聿铭的天才也受到了挑战,因为常规设计的建筑放在群山之间如同玩偶。


为了获得灵感,贝聿铭走出事务所,在山野之中日夜宿营,体验崇山峻岭和灿烂星河。他甚至深入岩穴生活的印地安人遗址,发现以山岩砌筑的塔形建筑物丝毫没有在群山面前的有感而作,就地取材,最终建成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色彩、质感与辽阔的大山背景浑然一体,实现了赖特对建筑的最高赞誉“我们从不建造一座位于山上的建筑,而是属于那山的”。


美国纽约——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贝聿铭先生曾说:建筑的灵魂是光。这大大的玻璃窗,赋予了会展中心无限的活力。



美国纽约——艾佛森美术馆美术馆


贝隶铭先生曾说:也许你会忘记你种下了某种东西——一种经历、一种观念、与某人的关系或一种哲学、一项传统。然后,突然间它开花了,这样的花能穿破墙壁,甚至突破整个时代。

美国罗彻斯特——罗彻斯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贝隶铭先生曾说:年轻人要慢慢加强审美观,将来不一定要做建筑师,但一定要做艺术家。做经济方面,做银行方面,做任何方面,都应该有审美观。

所以,名校的美是体验在方方面面的。这么赞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想来在里面做什么都是无比幸福的。



美国达拉斯——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贝隶铭曾说:建筑设计的态度并不在于建立个人风格,出发点是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不同的挑战。风格,是为了解决问题。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大师致敬,谢谢贝老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大概是天堂也要搞建设,所以邀请贝老前去设计。贝老先生,一路走好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贝先生曾说,建筑是一种务实的艺术,要成为艺术,必须先有存在的价值。大师,一路走好!

戳“写留言”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加个“星标”,

不错过新加坡万事通更新!

1 新元 = 5.02532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198992 新元

(*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实时巴士上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