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世界关注中国今年新目标 外媒:必将重燃人类同舟共济的信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周末开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让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纽约时报》称,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乌克兰冲突,将全球对战争的焦虑情绪抛开,5.5%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今年中国经济设定在稳步扩张的道路上,其中暗含的信号是——中国能够经受住欧洲的动荡。《华盛顿邮报》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提法,把“新时代”三个字冠在台湾问题解决方案之前还是第一次。中国军费7.1%的增幅是另一大焦点,印度媒体感叹中国国防预算“已经是印度的3倍”,俄罗斯媒体则称中国增加军费是“计划内的”,“并不意外”。芬兰《赫尔辛基时报》6日称,当前,世界仍在不稳定的疫情和经济缓慢复苏的深水中挣扎,中国两会提出的重要发展蓝图和重大举措,必将为世界注入新的动力、提供有效举措、重燃人类同舟共济的信心。

“符合逻辑的增长目标”

《韩国日报》6日的报道称,在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一词出现了76次,强调中国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稳就业”目标也令人瞩目,中国提出今年将在城镇新增加1100万个就业岗位,将城镇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等具体目标,这反映了中国将持续加大民生稳定的政策方向。《纽约时报》5日称,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今年会增加社会福利和教育支出,包括政府对中国老百姓养老基金支持的增加,预算还包括用于帮助农村家庭和建造更多租赁住房的大规模支出。

“中国将增长目标下调至历史新低”,德新社6日说,在乌克兰军事冲突、疫情等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中,中国政府定下了30年来最低增长目标:“5.5%左右”。在需求萎缩、供应链中断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中国总理证明了降低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目标的合理性,他对全场近3000名代表表示,即使是较低的目标,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爬坡过坎”,他同时表示:“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路透社5日引用野村证券一名经济学家的话称,“5.5%左右的目标要实现的难度非常高”,“因为出口面临压力,消费受疫情影响,房地产今年会萎缩,预计房地产政策会进一步宽松,但幅度有限”。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也称,5.5%左右的增速并非“唾手可得”,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发力,也取决于楼市回暖进程和国际局势走向。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6日引用分析人士的话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符合逻辑的目标”,同时提醒中国的经济“需要进一步转型”。报道称,也有分析师形容这个增长目标“保守”,显示中国政府担忧地缘政治给经济带来的影响。

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总监濑口清之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今年的经济情况而言,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把稳定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准确的政策方针,“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也是合适的。他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这是相当大的增幅,可以明确传递出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地方经济稳定的信号”。

“台湾省代表团”

政府工作报告中“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媒体热议的另一大焦点。《华盛顿邮报》5日称,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一段谈台湾问题,但今年报告使用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提法是本届政府上台10年来从没有过的。文章引用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黄奎博的分析称,北京可能是希望向台湾发出信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在新时代将有关台湾的新老问题一并解决”。台湾政大东亚所所长王信贤表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将是“中共二十大对台论述基调”。他表示,该总体方略是一个顶层设计,目前详细的内容还在征询,或许二十大时会更明朗。

香港《明报》评论称,比较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内容,今年多了两项新内容,除了“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还有“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陆委会5日回应称,台湾民意坚决反对“中方强加的政治框架、军事恫吓与外交打压”。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认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现在进行式,不是未来式”,是总体梳理中国政府历来对台工作的表述,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目标扣连,而不是要研拟新的方略,“外界应该重视总体方略,但不需过度解读”。

此外,岛内媒体5日纷纷对当天在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出现的“台湾省代表团”的桌牌表示“关注”。东森新闻网称,当天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决反‘台独’分裂行径”时,直播镜头就转到代表团座位,清晰露出桌上写有“台湾省代表团”6字的桌牌。东森新闻网后来解释称,“台湾省代表团”是在大陆全国人大当中,代表台湾省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人大代表所组成的代表团,人选是从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解放军内部的台湾省籍人士中选出。

韩媒:“内柔外刚”政策出台

“经济稳,外交硬,中国今年‘内柔外刚’政策基调出台”,《韩国日报》6日的报道称, 一方面,中国今年的两会将经济政策核心放在稳增长上,另一方面,中国增加了在外交和国防方面的预算,显示在美国不断围堵的大背景下,中国绝不退缩的立场。中国国防预算比上年增长7.1%,外交预算也比去年增长2.4%,扭转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报道称,随着美西方国家对中国持续强化打压,中国未来“进一步强化战备不可避免”。

印度“abplive”网站6日称,正当中印军队在拉达克地区陷入对峙之时,中国3月5日将其年度军费 预算增加了 7.1%,从去年的 2090亿美元增加到 2300 亿美元,“此次上调使中国的国防预算达到印度 2022 年国防预算 5.25 万亿卢比(约合 700 亿美元)的3倍多”。

关于中国决定今年增加军费,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副教授格拉祖诺夫6日对俄卫星通讯社表示,中国决心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而这取决于四个方面:军队、经济、科学和文化,“在第一个指标上,中国仍然落后,所以中国正在加快发展国防力量”。他说,中国增加其国防预算,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希望免遭西方可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企图,无论是通过武力,还是经济制裁。

《联合早报》6日称,中国的军费 预算增幅在2016年降至个位数后,大多维持在7%以上。今年7.1%的增幅标志着中国军费增速已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纽约时报》则评论称,中国政府通过数字而非言语暗示,“他们正在为一个日益危险的世界做准备”。

香港《南华早报》6日称,与前几年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及与美国、欧盟、日本等的贸易协定,却赞扬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似乎暗示了地缘政治对中国外交的某些影响。

两会给地球村建设以灵感

“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韩联社6日的报道称,习近平主席5日参加了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强调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韩联社称,中国为了加强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民族地区的关心,中央政治局常委每年都会参加上述地区的两会代表团审议,而习近平主席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会出席内蒙古代表团的会议。

“军事、繁荣、妇女权利”,德国《南德意志报》6日称,两会将涵盖许多重要的话题,比如共同富裕、加强妇女权利、限制大公司的权力以及抗击疫情的战略。除了提出政治指导方针外,未来几天还将通过许多法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5日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中国会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国是唯一一个仍在努力实施“动态清零”政策的大国。文章同时引用分析人士的话称,北京“可能已经开始考虑放松对新冠疫情的控制”,并预测“中国的重新开放将是渐进和谨慎的”。

《赫尔辛基时报》6日称,在全球应对各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的两会备受关注,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寻求应对共同挑战、建设美好地球村的灵感。

【环球时报驻德国、韩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青木 李浩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