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不学香港!深圳要学的新加坡“住房模式”什么样?

近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张学凡在参加活动时表示,深圳将学习新加坡模式,提出了六比四的住房比例,即未来6成深圳市民将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目前, 很多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学习了新加坡的住房模式,这套新加坡模式到底秘密何在?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

新加坡的居住模式

在新加坡,房屋居住类型概括性的分为3类:排屋,公寓 和 组屋。

排屋即国内我们所说的联排别墅,唯一不同的是它属于有地资产。也就是说屋主需要买走房屋下的那片地皮外加上面所保留的建筑。之后屋主对于地皮上的房屋有处置权,可以拆了重建(符合该区域建筑要求)也可以保留自己居住。

公寓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私人开发商所开发的住宅小区,也属于私人产业。屋主享有所购买房屋的产权,通常为99年。此类房屋环境优美。拥有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卡拉OK房、烧烤台、保龄球馆、壁球馆等诸多配套设施。

组屋是新加坡人的主要居住模式,我们国家的经济适用房就是学习新加坡组屋制度所开发出来的。此类房屋属于租赁性质,租期通常为99年。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新加坡的组屋制度

组屋的类型
组合房屋,简称组屋,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承担建筑的楼房,组屋根据大小和配置分为: 

  • 一房式:客厅、饭厅和卧室为一体的组屋,现在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俗称“一房半厅”。   
  • 二房式:一室一厅,现在只有少数地方还有这类组屋。
  • 三房式:两室一厅,是现在修建的最小单位。   
  • 四房式:三室一厅。   
  • 五房式:三室两厅。   
  • 六房式:四室两厅。1990年代修建的也叫“公寓式”。
  • 双层公寓式:复式组屋单位,一般下层为客厅、饭厅、厨房和储藏室,上层为卧室。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

新加坡建国初期,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恶劣,平均每一户居民不足一间居室。据官方统计,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或棚户区,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9%,政府面临严峻的住宅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发展局HDB,专门负责建造公共组屋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问题,建屋发展局开始大规模兴建低标准、小户型住房。后来,政府又宣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组屋。
现在的新加坡,组屋已成为当地住房市场的主体,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都住在其中。这种住宅比私人房地产市场上的商品住房(排屋与公寓)便宜许多,得到普通民众的青睐。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对组屋的定价不以成本为考量,多年来建屋发展局几乎一直都在做亏本生意。在2006~2007财年,政府建屋发展局亏损了7.4亿新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建屋发展局的赤字由政府资金填补,而从政府开始拨款计算至今,累计的政府补助金总额已达160多亿新元(约合800亿元人民币)。
新加坡政府组屋制度规定的非常详细:

1)申请组屋需要以家庭为单位,如果是单身者就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可以申请购买组屋。只要组建家庭就可以立即申请,这样一方面鼓励了国民结婚,一方面防止大量的单身者消耗政府房屋资源。

2)组屋的的价格拥有各种优惠补贴,保证绝大多数居民能够负担得起。对于首次购房的国民提供首次购房补贴,另外诸如免税优惠措施,与父母同住或靠近父母居住补贴,二手组屋的购买补贴等许多优惠计划。
3)新加坡公积金CPF制度让购房者始终在政府监督下保留自己的购房所需花费的资金。通过公积金贷款顺利的购买到新组屋。

4)新加坡组屋都是经过装修,附带部分基本家具,入住者只要拎着行李即可入住。减轻购房者其他花费上的压力。

由于低廉的价格,新加坡对组屋的政策定位也是十分明确的,对组屋购买次数有严格限制;购买了组屋后而不自己居住的,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对组屋的购买人资格、再上市及出租管理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基本堵住了投机者所有的机会:

1)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购买新房,旧组屋必须退出来,以防止投机多占;

2)屋主在一定年限内不得整房出租,屋主必须居住在此套租屋内,而只出租其他房间。

3)一定年限内销售组屋,将需要支付高昂的政府税费。

4)组屋不允许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

对于组屋的限制多的同时,政府也不会因为组屋是经济型住房而忽视它们的居住环境,新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旧组屋的改造和开发利用。建屋发展局HDB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资金来翻修、改造和重建一部分公共组屋。在1989年之后展开的大型翻新工程,为老旧组屋区注入了新鲜活力,使它们能够同新建组屋区相媲美。例如20年前的组屋电梯是隔一层才能停,现在均改造为电梯可在每层楼停留,以方便乐龄人士出入使用。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的需要,未来将在组屋区内增添更多的人性化设施,以打造无障碍环境。

作为没有自然资源的新加坡,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绿色的居住环境。在建屋发展局HDB与建设局BCA的不断探索创新下,新加坡逐步将境内80%以上建筑变为绿色建筑。使得新加坡环境更加清洁优美。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在建造房屋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邻里社区(组屋区)的实际需要。在设计建造组屋的同时,在每一个组屋区还辅助建造了

1)邻里商业区(集中餐饮、生活服务、菜市、小商品市场等)。

2)交通枢纽站(一般为地铁,巴士总站一体可抵达较远区域或辐射邻里的交通网枢纽)。

3)学校(包含在组屋楼下方便父母的托儿所,均衡分布的小学与中学)。

4)医院(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中心)。

5)民众联络所(鼓励国民进行组织活动,交流联谊、开设兴趣小教室,提供政府相关行政服务的地方)。

6)邻里警局(通过组屋楼下的邻里警局与附近区域的总局连成治安网络)。

7)其他辅助设施(例如组屋楼下的儿童游乐场、小型公园、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社会)

新加坡目前有85%的人口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组屋里,只有15%的人口住在私人开发商建造的房子,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外来投资者。由于新加坡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低 价组屋,新加坡的商品房市场总体上十分稳定。建屋发展局HDB可无偿得到政府划拨的土地,而私人开发商必须通过土地批租,有偿获得土地使用权。正是运用这 种方式,政府可以对私人房地产的开发、扩张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针对社会底层群体的政府补贴组屋租赁:

处在社会底层的低收入家庭,则选择租赁组屋居住。新加坡HDB特别针对收入过低的家庭制定了相应的租赁组屋计划,由政府提供大量津贴,帮助他们找到安居之所。例如,月收入少于1500新元的家庭,可以申请租赁一房式(使用面积约33平方米)或者二房式的组屋,政府最低以市场租价的10%来收取租金。如果家庭月收入不超过800新元,一套一房式组屋的每月租价仅有26至33新元左右(约合125~150人民币/每月)。

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展望

新加坡的组屋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整个城市面貌仍然保持一新,早年建造的组屋也不显破旧。原因在于政府对年久组屋的维修非常到位,基本上是5年一小修,10年一 大修。小修是指外立面和室外铺地的更新,大修则是指增加面积或改善功能,使居民住宅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变化。

来源:FARAM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