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世纪新加坡小贩在“虎口边”讨生活,有食客偏爱这心惊肉跳的刺激

古往今来就有摆街边摊讨生活的小贩,其文化源远流长,新加坡从五六十年代就盛行街边摊摆卖小食,有固定摊位的,亦有流动小贩类,他们推着安装了三个轮子的木箱子档口,上面摆放着售卖的食物,不定点沿街停靠做生意,或挑着担子卖沙爹小食之类的,走走停停,很方便,但日晒雨淋,还得跑“地牛”避罚单,与今时今日新一代小贩作业的经营方式大不同,现时代建有熟食中心,甚至有冷气环境的食阁,美丽优雅的装潢,柔和适中的灯光,环境很舒适,且卫生条件提升到位,一切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当年推着木箱车在街边贩卖鱼粥、卤鸭等,营营役役从早忙到晚,非常辛苦,不过近来有好些年轻人,愿意放弃一份高薪职位当小贩,尤其是拥有大学文凭的年轻人,会为了圆一个当老板的梦去当小贩。

旧日小贩摊的近照。(互联网)

老去的小贩们都感慨地说,世界真是变了!想当年,他们是因为自己没机会上学校念书,不认识字,没知识,没学问才选择当小贩。他们回忆当年自己身无一技之长,为谋生养家只好当小贩,但是小贩也是一门功夫,他们只好先充当别人的伙记助手,边做边偷师,很辛苦,因为师傅不会随便轻易把功夫传授出去,得靠自己偷师,边工作边在一旁观察牢记烹调的程序要点,熬了一年半载才有所成,之后把省吃俭用存下来的本钱开档做小贩生意。
有名退休的老贩子回忆当年他才刚刚掌握选鱼、杀鱼,烹调米粥控制火候等技巧,因不识字无法手写记录,全都用脑牢牢死记,之后是找地点摆摊,除了选择人来人往热闹的地区,还得向骑楼铺位的商家商量“借电”,即是向他们租用个电插头通电以作灯火照明之用,这些都是人情世故的学问。之后在别人的店铺前摆桌椅和摊位做生意,弄脏了别人的店前地面或墙壁得自动自觉地弄干净清理掉,这也是当时得须注意的小事,否则大家闹意见,不开心,就很难在那里立足摆摊了。所以,逢年过节,礼节不能少,送礼篮表答谢意或红包贺吉利是风气。

旧日小贩摊的远照。(互联网)

旧时代的点餐结账

那年代,一碗粥只售两角钱,当时做生意,是请客人先坐下,方便记下座位号才点菜,几碗粥,添加什么额外食材,要求多加什么或少放什么如青葱姜丝之类的细节都得记牢,点完菜后伙记张着喉咙,先报上座位号才背书念经似的报上点餐种类数目等等,全都得留神听着,用脑牢记,因为干这行的大家都不懂得写字,都只好边做边听边记边手忙脚乱地处理工作,而当时把食物送上,都是要等客人吃完才收钱,所以还得记住每桌客人的账单数目,有些客人吃完后会问食物价钱是怎么算的,各种各样食物的价格都要清楚列算出来让他们知道,不管对方是有心或无意,但毕竟都是客人,就得迁就和包容。
最为难的是时常有特别状况出现,就是有些客人会喝酒闹事,从酒铺或咖啡店冲突打架,追打吵闹至干扰街边做生意的小贩摊,把正在用餐的客人吓得鸡飞狗跳,四处飞跑闪躲,以免被殃及。当时,有些客人就这样没付账跑掉,行话叫:“走数”,但大多数是有道德良心的客人,风波过后会倒回来付钱,有些更若无其事地回到原先的位子继续还没吃完的食物。

如在虎口边讨生活

当时,很多流动小贩摊位摆卖的地点人潮流量多,但也是车辆流量大的马路边,若形容马路如虎口,他们每天都是在虎口边讨生活的高风险群,尤其是电单车,经常风驰电掣而过,深夜飙车党更是屡见不鲜,让坐在路边的食客心惊肉跳,但也有很多人就爱这种感觉,边吃边喝边欣赏这种马路风光,觉得很刺激。
60年代期间,小贩的摊位执照制度还未完善,直到后来小贩摊越来越多,在马路边、街边形成安全隐忧和卫生问题,当局逐步捉紧管制、规划,让所有小贩摊集中在当局划定的地点继续营业,即是从车流繁杂的马路旁全部移入民宅的大街小巷内,更在区内建设专用水龙头让小贩更容易取水做清洗工作,街道也跟着干净清洁许多。
直至80年代初期,那区域(白沙浮,Bugis)被编列城市重建计划,发展、建设地铁、场商和酒店等,街边贩再次被迁移至裕廊区东部和西部的熟食中心,那时,摊位的设施更加完善,不怕日晒雨淋,座位也有条不紊地排列,干净又卫生了许多。
步入90年代,政府再有新政策,即是推行贩者有其摊的政策,让租用者买下摊位,让摊位变成可增值及变卖的资产,当时还安排了金融业银行职员到现场讲解贷款事宜,这就是小贩摊主从租赁市场提升至有资产阶级生意人的一大步。
有部分小贩买下摊位后继续营业直至晚年,因孩子长大学有所成,各自往外发展,没人肯接手小贩生意,便索性把摊位转让出去,套现所得款项做退休生活费之用,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悠哉闲哉。
旧日小贩的文化作业已随历史远去,新一代的小贩随着社会进步与文明跟进展开,无论食材的烹调方法和摊位的环境都有其创新和改革,以前街边的美食传统文化,都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地逐渐演变,时代的巨轮在前进,小贩文化也同步与时并进。
(作者是本地作家)(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
相关阅读:

  • 幸免于火却消失三四十年!200年历史福建人古庙楹联从美国回归新加坡

  • 新加坡独立前的146年,法国人在这里留下哪些历史性标记,我们在他们的文献里又以什么姿态出场?

  • 高度城市化的新加坡,有哪些现代主义建筑,它们对本地文化历史又有何影响

文:龙永华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4933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新加坡鱼尾文 6

新加坡鱼尾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冠病疫苗骑行新加坡Omicron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