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王煜全-要闻评论」只有550万人的新加坡竟重振了制造业!凭什么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6月22号,华尔街日报发布的一篇文章《新加坡如何重振制造业》,我看之后,有很多想法,跟你分享一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新加坡这么小的国家,搞搞贸易和金融服务就可以了,怎么可能会发展制造业?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走访了不少新加坡跨国企业的工厂,发现里面已经高度自动化了,用上了很多先进科技。跟传统流水线挤满了工人的工厂不同,新加坡的工厂里人很少,机器人很多。

比如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劳斯莱斯的工厂里,有两百名员工,每年生产4800片钛合金的发动机叶片;

mRNA技术企业BioNTech每年生产上亿剂量的新冠疫苗,但是在这里只有80名员工,其中还有不少是坐办公室的白领;

吸尘器制造商戴森开发了先进的自动化制造工艺,由300多台机器人组装数百万个电机,只有很少的操作员和工程师在进行监管;

现代汽车投资了4亿新加坡元,也就是19亿人民币来建设一个占地面积4.4万平米的工厂。这是什么概念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占地86万平方米,差不多是现代的近20倍。

这么小的工厂竟然能大批量制造汽车?现代汽车的解释是,凡是能用机器人解决的,就一定不会用人力。这个工厂是高度自动化的,需要的土地面积和劳动力,比传统工厂少很多。

这个工厂会在今年年底投产。据说消费者下单后,还可以在工厂里全程观摩自己汽车的制造过程,车子从工厂里一出来,当天就可以把它开走了。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期待的体验。

为什么这篇文章说新加坡是在”重振”制造业呢?因为确实衰退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制造业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27%下降到2013年的18%。

后来新加坡制定了对跨国企业友好的政策,比如减免税收、合作研发、补贴高技术工人等等,积极邀请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在这里建设。到了2021年,制造业的占比回升到了22%。

但是,制造业就业的工人数量并不高,甚至已经连续八年萎缩了,不过机器人密度是最高的。2021年,新加坡每一万人拥有605台机器人,是全球第二高,仅次于韩国。

高度自动化的好处是即使将来跨国企业要把工厂搬离新加坡,也不需要担心会不会损害迁出地的就业率,没有传统制造业沉重的包袱。因为把一堆高科技自动化生产线搬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比重新建厂、然后招聘大量工人要方便多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从事制造业的员工,在新加坡正在成为白领。过去8年来,从统计数据看,制造业劳动力下降了18%,因为很多职业被统计到了高技能人才、技术工程师这些岗位上,而这些人已经达到了整个制造业人数的74%。原因是自动化的普及,对工人素质、学历的要求也变高了。

所以,与其说是重振制造业,我倒认为新加坡正在打造一个未来的科技制造产业。以前的制造是人力密集型的,未来的制造是科技密集型的,也就是大量的先进科技能上就上,对人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重复性劳动的工作肯定是第一批被替代掉的。

如果是放在二三十年前,在那个主要靠大量工人和流水线作业生产的时代,把大批跨国企业迁到新加坡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但是因为机器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多并不是优势,质量比数量重要的多。有对科技产业未来的洞察,一批优秀的人才,有资本的强力支持,就可能形成新的制造基地。

高密度的科技人才聚集在一起,利用先进科技来推动生产力,就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人口只有550万的新加坡也敢大张旗鼓搞制造业了。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要提前布局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产品,未来二三十年有五个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方向:无人驾驶电动车、家用机器人、AR和VR、柔性显示和3D打印设备。我们要围绕这些方向主动出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

目前看,新加坡正在努力之中,比如3D打印已经大量用在通用电气在新加坡工厂里的喷气式发动机上,一些工厂开始用3D打印技术制造3D打印设备,被称为”制造机器的机器”,这些都代表了最前沿的技术。

新加坡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也给我们的一个提醒。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纯粹靠劳动密集产业是难以维持制造优势的。要懂得往科技方向进行大量投入,用科技实现更强的自动化,这才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键。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底层思考逻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