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智慧建造」系列第一期:智慧城市

*本文观点仅供交流,并非实际建设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继续成为落实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2021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许多城市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带动我国智慧城市产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2020-2021 年,我国智慧城市产业总体发展态势向好。财政投资更突出民生服务,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总规模约2.4万亿元,其中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在智慧城市财政投资中占比最重,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一、其他国家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2009年,迪比克市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社区里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哥本哈根的研究显示,其首都地区绿色产业5年内的营收增长了55%。

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咨询规划的核心。各地政府依托不同规划设计机构,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出现了数智杭州、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济南数字先锋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等各类概念,但各类顶层设计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全方位重塑城市。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明显呈现出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各城市和区县蔓延的态势。

从省域层面看,经济发达省份智慧城市产业基础好,数字化意识强,顶层设计理念领跑全国,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数字化发展相关政策,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国内先进地区的新共识。

从市级层面看,各地市结合自身城市建设需求及本土智慧城市企业实力等要素,智慧城市建设各显特色,如杭州市政府打造城市数据大脑,极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深圳市依托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集聚的优势,打造鹏城智能体推进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城市建设。

从县级层面看,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智慧县城建设将是未来重点。当前,各地也在纷纷开展智慧县域的创新建设。2021年山东省、河北省和河南省都明确的遴选了数个县城列入智慧城市试点,力求通过试点,带动更多县城数字化转型。

三、我们对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

(一)顶层设计:以数字化发展为统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百花齐放;

(二)基础设施:云网边端智五位一体,数字基建夯实智慧城市根基;

(三)智能中枢:隐私计算赋能城市数据有序流动,产品服务逐步涌现,数字孪生底座平台争夺激烈,呈现多路径格局;

(四)应用服务:关注弱势群体推动信息无障碍,体现智慧城市温度,智慧党建投入逐渐增长,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城市运营:本地化运营机构多元化发展,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标配;

(六)网络安全:信创应用深化,为智慧城市产业内生安全保驾护航;

(七)标准规范:数字孪生城市与城市运营中心成焦点,标准制定加速。

当前,智慧城市以政府主导、财政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需要从“以建设为主”向“长效运营”转变。发展智慧城市产业,构建智慧城市产业生态,有利于智慧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和建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促进智慧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2021年,北京、深圳等地积极探索,率先将智慧城市产业单独列为产业门类,聚力推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壮大,打造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生态。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出在北京全域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全域场景创新,吸引各行业、各领域新技术在京孵化、开展应用,加速形成创新生态,力争到2025 年智慧城市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3500 亿元。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年)》,将智慧城市产业列为重点细分领域给予重点扶持。

智慧城市产业生态活跃、热点频现,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与服务,也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大助力。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向而行,加强需求热点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创新合作交易机制,构建有活力、共繁荣的产业生态。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编辑:赵江、石旭、顾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