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思庐快讯」师夷长技——COO云谲赴新加坡企业参访

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庐既是一块“美玉”,自当四处寻遍“他山”。所以,思庐COO云谲于2019年12月赴新加坡参访了一些当地企业,游览了坡国美景,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规划了思庐的未来发展。

以下为云谲手记:

各位“思庐客”你们好,在下云谲,别来无恙?

此篇本想写成新闻形式,奈何考虑到这一形式无法抒发个人想法,只是官方地公布短讯,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于是一时兴起改成“游记”,增加一些趣味。事实上这并非我首次赴新加坡,前次出行只为游玩,本次出行则是谋求“大业”。

在新加坡期间,我不仅学习和吸收当地企业的管理办法、发展模式,同时也在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思庐哲学的理念与愿景。在企业参访期间,我听了一部分实训课程,与新加坡的老师、初创企业CEO、投资人等有一些交流。大部分人会和各位一样,提出一些我们听了无数次又很难答好的问题“思庐是什么?”“思庐做什么?”“思庐在哪?”其实,这些问题不指向目的地,而指向寻找过程。

思庐(Cogitage)即思(cogitate)庐(cottage),“思考的林庐”,其本意为“在庐中思”(cogitating in cottage),又引申为思想之庐(cottageof ideology)。所以,思庐既作为一个思想世界之物指向其自身,也提供沉思之所指向思想者。

说怿曾经撰文解释过:

哲学是个动词(philo-sophia,爱智慧),思庐本意也是动词(cogitating in cottage,在庐中思),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是“寻思庐”(searchingCogitage)。动词的真正含义是实践,这种实践精神无论在古希腊还是中国古代都能寻得踪迹,在20世纪这个“实践的世纪”(The Pragmatic Century)中,实践更与哲学浑然不分。不仅哲学本身具有实践性,我们作为“做哲学”的主体,更需要这种实践精神。思庐是泥瓦匠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思庐泥瓦匠的职责就是做好思维的泥瓦匠,去构建、修缮思维的大厦。(具体参见【思庐的本体论说明】)

所以我在回答这一问题之时,总是先转述以上的理念。然而未经受哲学训练的人或许比较难领会这其中的深奥之意,所以我总会在解释完“思庐在哪里”这一问题后,补充一句:“思庐总部在上海,分部在北京。对方就恍然大悟了。

我介绍了思庐的三大版块:逻格思(Logos)、林中路(Peripatos)、见素阁(Simplicity)并且将每一版块的内容进行了展示。对方企业的高管对此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方案,肯定了思庐理念与前进道路,更鼓励我们将思庐哲学发展下去。除此之外,我也旁听了诸多不同领域的项目,切身接触了5G、物联网、AI技术、人脸识别、生物科技等,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的变化是如此迅猛。但是我们专注的是哲学,所以我们从来不慌。大众的哲学启蒙还是漫漫征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于是在新加坡参访之后,我回国和创始人说怿详谈了这三部分的建构,重新搭建了思庐的框架,根据三大版块的职能分化,进一步整改,形成了思庐书院、逻格思学院、见素阁这样的“新三板”。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三个全新的版块会逐一和大家见面。

在新加坡的日子,我是早晨七点出门,晚上十二点睡觉,每日如此以至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挪用“网红有钱人”朱一旦的形容就是“劳力越戴,责任越大”,所以参访的几天真的是朴实无华,且枯燥。

不过,除了繁重的“大业”,也有轻松的“小业”。在新加坡也参访了老牌的虎牌啤酒、红点设计博物馆、Innov Space等一些企业空间,另外再次去了鱼尾狮、滨海湾花园等旅游胜地,奈何在下心中无半点玩乐之意,一心只想回来搞建设。

我相信思庐的立意是高远的,思庐的前景是广阔的,思庐的未来是漫长的。

我们总是说云谲是个“有才华的花瓶”,所以让她公开一部分在新加坡的照片!

【云谲的日常】

NTU图书馆

参观虎牌啤酒

乌节路街拍一张

生活中的云谲美不美!

工作时的云谲更美吆~

innov space企业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企业课程实训

企业交流

思庐项目展示

项目交流

ispace 实训交流证书

《电影正传·聚焦百年影史十大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