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亲戚来新加坡旅游,吃喝玩乐N天后突然问为什么那么多老人还在机场,餐厅,超市工作,他们都没有退休金吗?国内的同龄人早就跳着广场舞享受退休生活了。这问题一下触及到了我心中的隐忧,虽然咱小市民基本衣食不愁(除了老婆想买LV的时候),但仍然有些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医疗教育,退休失业了都咋办,被这些问题困扰至今,导致一直没心思去参加本地版本的广场舞。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字,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6万美元了,但它的国民福利的确低于其他同等发达国家。虽然政府最近几年也逐步增加了一些福利,但总体而言在这方面的政策一直很谨慎,为什么政府有钱却不分,这里给大家三言两语解释下背后的逻辑。
福利和公平之间的取舍
新加坡建国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meritocracy,译成中文就是精英政治,但这个翻译好像不能准确表达政府的想法,政府心中的meritocracy指的更多的是唯能力论,让勤奋和敢于冒险的人充分获得市场给予的回报。而高福利(加上为了维持高福利产生的高税收或者政府垄断)正是这一思想的对立面,高福利高税收虽然在能一定程度控制贫富悬殊的问题,但让勤奋的人和懒惰的人获得的回报差别过小,在政府看来是对勤奋的人是一种不公平, 在效果上鼓励了平庸和懒惰,影响了国家竞争力。meritocracy的执政思维必然对高福利高税收制度是比较抗拒的。
当然政府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对的,福利也未必就没有道理。高福利的信徒会说在今天在种赢者通吃和阶层固化的世界趋势下,meritocracy会让贫富更加悬殊… 而且一个人是否选择勤奋不一定跟回报有密切关系… 一个过度鼓励竞争和适者生存的制度会拉低人的幸福感… 让人更倾向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中选择后者… 等等等等。
反过来政府也无法一成不变, 也知道这些道理,这些年也逐步增加了不少福利。 根据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理论,政府在同期也逐步增加了消费税(目前7%, 长远目标10%)。福利和竞争的争论目测还是会长期存在,时不时拿出来炒一炒。
谨慎的财政政策
新加坡一直是全球家庭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政府加上民间储蓄超过GDP的50%。政府每年的预算也很少有赤字. 到今天人均外汇储备达到超过3万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到这里有人就想,你存那么多钱干嘛,为啥不多花点?
作为一个典型袖珍国家外向型经济体,世界经济的任何波动都能让它感受到冲击,而它的货币政策不限制资金的跨境流动,利率也完全市场化,唯一控制的就是新币的汇率,这点跟香港很相似。汇率的控制必然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基础。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最后联合大陆出手大量抛出美元稳定住了港币,之后坚定的走上了固定汇率之路, 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很多国家没有足够外汇储备而导致本国货币狂跌,从此更加小心谨慎勤俭持家,平时多屯余粮,以备不时之需。
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财政的盈余也能让政府有更多市场手段调节经济,高储蓄率本身也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在这个经济挂帅的小国,多存点钱投资看上去是个非常自然的选择。
但这跟福利有啥关系?有的,福利就是个烧钱的玩意,高福利很容易导致财政赤字,过高的赤字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参考希腊)。选择了节俭的财政政策让国家很难走上高福利的道路。政府的想法就是:反正高福利总有一天要破产,还不如慢慢花钱,常花常有.
国民保障体系之迷
如果无论是意愿上,还是能力上,都无法选择高福利的道路,那么如何解决国民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请看下期新加坡密码。